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28|回复: 4

曾飞:中西医并重,独立发展,互相取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4 08: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西医并重,独立发展,互相取益

曾飞

  2016年02月23日生命教育文化智慧《梁漱溟:最能补救不同方向冲突之弊而能互相取益的方法》主张:“我觉得每个人对自己之知识见解,常感觉自己不够,见闻有限。自觉知识见解低过一般人,旁人都像比我强。这种态度,最能够补救各种不同方向(派别)的彼此冲突之弊而互相取益。”笔者以为梁漱溟互相取益的哲理适用于对待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
  对此,笔者在2014年3月4日《反中医是反中华文化的突破口》一文中已经指出:“主要用抽象思维归纳方法建立的西方医学理论和主要用形象思维模式方法并辅以逻辑思维建立的中医学理论都是一种互相平行的有益于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各有所长而可以互补。通俗地说,治疗感冒 、腮腺炎,中医的方法切实有效,优于西医的抗生素的治疗方法,由此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西方流感致死千万人之类的严重灾难;而西医用药物抑制肺结核杆菌的治疗方法则优于中医用阴阳调理治疗痨病的方法,由此肺痨长期在中国成为绝症,而西方则能够治愈。这是中西医各有所长,可以平行互补的简单例子。这符合阴阳平衡的哲理。用一个排斥另一个或吃掉另一个则会导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不利景象。因而,故意用西医文化改造中医文化的策略就是别有用心的图谋,它服从于美国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彻底解决中国’的霸权主义战略目标,国人必须看清其阴险目的而坚决加以制止。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让西医回归公益性而挣脱奸商的控制,使西医的医疗费用回归理性,服务百姓;让中医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并深入进行科研,整理完善化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结构性的方剂、穴位刺激 、生活和饮食调理、太极气功锻炼等医疗和保健手段,不断改善中医的诊疗和保健手段,恢复并发扬中医‘医为仁术’、‘仁者爱人’、‘仁爱救人’的传统医德,为百姓服务。让中西医两者平行发展并取长补短,共同造福于人类。而不可能用一个吃掉另一个的空想办法来发展医学。”
  让中西医两者平行发展并取长补短,共同造福于人类,就必须迅速纠正当前中国卫生医药系统药价高涨,看病困难,因病致贫的乱象,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卫生医药系统的正常状态是什么呢?其一,以全民预防、保健为主,医病为辅;其二,中西医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制药业、从业人员均衡(不是如今的西医独大,中医频临灭绝),各自发挥其优势一道维护人民健康;其三,突出卫生医药的公益性,而不是牟取暴利和制造两极分化的工具。
  为此,就必须抛弃以西医的分析综合的理性思维范式来改造、吞掉中医的所谓“中西医结合”来实现西医独大垄断市场的不正当目的。
  以西医的分析综合的理性思维范式来改造、吞掉中医的所谓发展中医和互相取益、独立发展中西医的做法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不容故意混淆。譬如,中医阴阳虚实辩证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肝阳上亢的调理过程中,取益西医的血压测量,参照判断病情与治疗效果显然是有益的,并不会破坏中医的调理效果。但如果以西医的验血、透视、CT等来判定的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并以此“科学地”开出方剂,那就会彻底搅乱中医的调理效果,制造笑话。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用西医的机器检验白细胞、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SD、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率、血糖高低等“精确数据”即使精确到小数点以下几位,也还是无助于中医师辨认疾病的证候,辨别患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人体阴阳虚实的实际状态,也就难以使用中药、刺激穴位、气功太极八段锦锻炼、生活习惯与饮食调理等各种手段来调理阴阳,治疗疾病,促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西医取益于中医,使用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于冠心病的治疗,也显然有益而不会破坏西医的治疗效果。但是用西药的提纯方式,按西医的疾病分类进行诊断,未经过严密验证就胡乱把鱼腥草等中药提取液用于西医的输液治疗,结果产生了不良反应,这样的中西医结合则会严重破坏西医的治疗效果。譬如,2006年6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暂停使用审批7类鱼腥草注射液,据监测,这些药剂多引起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来源:《7类鱼腥草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被暂停》)
  中医的现代发展,必须从中医的阴阳虚实,阴阳五行的哲理基础和经络等理论的整理和深入研究,从中草药的药性药理,有效方剂配方的验证提高,取益于西医注重标准的经验而制定药草和中成药自己的标准,深入研究方剂的结构配方原理并提升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提高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论治的方法,取益于西医注重医疗设备的经验研制判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智能化的中医医疗仪器等等。而不是胡乱把中医“结合”进西医的理论系统里,以至于名存实亡。
  如今在中国不但中医被彻底边缘化,甚至中成药的出口推广也极为衰败,远不如日韩两国。这实在是天大的笑话。
  在国际垄断资本挤压和贪官出卖下,中医成了“频危物种”。在一片赞扬声背后,恐怕是中医师极其稀缺的可怕现实。如今中国的中医师可能只有西医师的20分之一,各大医院里已经很难找到中医科,就是在所谓的中医院里想找中医看病护士也竟然说不知道谁才是中医,中医资源已经非常稀缺。有人高喊是国人自己不爱看中医怪不得别人,请问你想看中医就能看得到吗?请看:2016年03月23日央广网《76岁老中医边啃烧饼加班看病》报道:“近日,一位白发老医生边啃烧饼边工作的照片被网友大赞。他是浙江余姚市中医院的金中梁医生,今年已76岁。金医生介绍,他一天坐诊要看四五十个号,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但这实在再普通不过,连声说‘出丑了,惭愧’。致敬好医生!”看完你不心酸吗?
  还有,2016年03月03日民族复兴网《被国人遗忘的中医药为日韩赢得高利润》披露:“通过中日‘合作’,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六神丸’变成津村株式会社的‘救心丹’。日本‘救心丹’一年就能有1亿美元的销售额。德国全面鼓励中医药: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耐药周期由1960年的20年,1980年的10年,缩短到2005年的2年。不少医学界人士预计,10-20年内,对于真正的感染性疾病,人类将无药可用!面对西医如此严峻的形势,德国已经率先举起了挺中医的大旗,德国几百家医院设立了中医门诊,医疗管理部门建议医生和患者广泛地采用中医疗法。日本药厂建设全球最大中药基地:目标中药产值1000亿美元! 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中国進口。据了解,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而在全球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了5%的份额。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医药外贸形势发布会透露,目前,中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但2012年中药类产品出口仅为24.99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为8.58亿美元,中成药出口仅2.65亿美元,提取物出口11.64亿美元。中成药国际出口仍然面临困难,而且再度出现了300万美元的逆差。而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中国進口。这些国家从中国進口粗加工中药原料再進行精加工后,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有数据统计,目前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0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目前日本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贸易中,由日本生产的占很大份额。而自1990年代以来,韩国中药产业发展也势头强劲。目前,在韩国国民医疗支出中,中医药占15%,这一比例仅次于中国,与中国中药注重原料种植相比,其对原料的加工操作规范,标准严格,且包装宣传到位。”看完你不心酸吗?
  一向嗜钱如命的中国某些高官们,竟如此高姿态向日韩让利而不心疼?以消灭中医为突破口,消灭中华文化究竟符合谁的利益?为何某些高官消灭中医的行动会如此持之以恒,百折而不挠?国人不能不反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14: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更接近于科学,顺应自然调理人的身体状态;主要是我们的心态有问题,浮躁和急躁充斥中国社会,导致中医发展缓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06: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忧国忧民,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09: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是几千年的经验科学,临床之丰富,举世无比。西医同样是经验科学,不过引入化学理论,重实验验证和临床验证,最后落实理论。我们需要的是中医科学验证和理论发展,而不是自甘落后,闭门造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07: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飞:《吸收现代学术成果,发展模式方法,推动执两用中哲学方法的现代化》 摘录:
吸收现代学术成果,推动执两用中哲学方法的现代化虽然比较复杂,但是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坚持下去,就能从繁到简,从难到易,获得普及。下面的事例具有启发意义,有理论基础的人们可参考。有些不易看懂的可以暂时不看。这在目前并不通俗。但是当我们的教育不再浪费下一代的精力用于钻牛角尖,解无谓的难题怪题,不再浪费生命全民攻读英语,不再毫无用处地东抄西拼耗费精力“撰写”鸿篇大论以完成论文目标,而是注重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教育正常或之后,全民的素质提高了,那时普及也就不是不可能的。
【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难题
钱学森认为:中医的理论完全是宏观的,整体的理论,它没有分析,没有深入到人体的结构,各部位,细胞和细胞以下,所以它的优点是整体观,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因为它仅仅有整体,就整体论整体。我们说的将来的科学革命,要从微观一直到整体,把它连起来。用人体科学这个观点,来吸取所有西医的这些成果,不是从前的所谓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来化中医,我认为那是错误的,而是反过来,用中医来化西医,把西医的结果全部拿过来,吸取到人体科学里来。不能死抱着几本中医经典不放,闭关自守。要把中外医学的好东西结合起来,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现代化,即医学现代化。
回顾建国初年,国家当时就已明确了中医的重要性,而且又提出了中医要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后来好像变成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那就是说,把中医看做是不科学的,要用西医科学使中医现代化。但是,这样一种方法能否取得成功,现在看来是值得考虑的。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邝安堃教授,他是中西医结合的著名专家,那天晚上我们谈得很融洽,我当时就向他讲,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把中医科学化恐怕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的指导思想与西医差别太大,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邝教授听我谈完后说,他搞中西医结合已三十年,也感到有点走不下去了,所以他听到我提出另外一个方向,感到很高兴。也就是说,他搞了三十年的中西医结合式的中医现代化,到头来感到很苦恼,这就说明问题不那么简单。(注意:摘取钱学森谈中医的大意,不是完整的原文)
根本难题是:把握人体整体功能与局部结构性能的协调,如何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2:43 , Processed in 0.247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