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
曾飞
为何教育也需要结构性改革?
笔者在《崇尚教育家、科学家和实业家的社会才是向上的社会 》一文中已经指出:“马克思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理想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明确指出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显然,对于人民大众来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人格成长,以及学术自由、思想自由才是教育的关键词。”没有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成长的自由,人的人格就会被扭曲,甚至沦为资本的奴隶。
钱学森曾经进过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然而前十年的所谓“教育选择”论和“素质教育”论污染了教育界,从根基上挤兑了真正的教育家,让为国际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服务的官僚控制了中国教育,导致了中国的学校成了美国大学的预备学校,在为国际垄断资本选择输送备用人才;自己的教育却老是‘冒’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的怪象。
然而钱学森敏感到的也只不过是能否培养出让中国“发展起来”的“杰出人才”的局部问题。这与人本思想——“人”才是根本的思想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根本上讲,不是为了经济发展或者国家才去培养人才。而是一切为了人本身,教育必须为了人自身的自由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而教育。教育不辅助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加以奴化抑制,人格就会被扭曲。没有完善人格的人,也就没有完善健康的人类社会。发展起来的也会是极少数人的极乐天堂与绝大多数人的地狱并存的丑恶富裕社会。“教育选择”论与“素质教育”论无非是借助教育把关而选择出少数“精英”贵族,把教育当成搞两级分化和培养为贵族造福的奴隶劳动力的丑恶工具。似此,小康社会可望不可及。
教育结构的扭曲
符合创造小康社会以至“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需要的教育也就只能是人格教育。
这里所谓的人格,指的是个人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而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与能力的整体。
而人的遗传特质的顺利发展,适应生存环境的优秀思想文化和行为习惯的内化都离不开自由发展。个人遗传特质的被忽视,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压抑的奴化教育必然破坏个人遗传特质的顺利发展,扭曲人的性格,妨害人的能力的形成,以至扭曲了人格。一个由扭曲的人格的个体构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浮躁、愚昧、落后的社会。一个社会缺乏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小康的、美好的社会也就难以实现。
此前在“教育选择”论与“素质教育”论指导下的中国教育,其结构被严重扭曲。
其一,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教育设施与优秀教师)被高度集中于城市,并进一步集中于重点院校。应试教育把教育选择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有背景的官僚富豪的子弟优先享受重点院校的所谓“优质教育”,培养成精英贵族的继承人;普通人的子弟极易被考试筛选机制排除而只能“机会均等”地享受非优质教育,并通过所谓的“素质教育”而沦为廉价劳动力。从而形成完美的引导两级分化的教育机制,确保极少数精英对极大多数人盘剥体制的延续。
其二,官僚取代了教育家,胡乱指挥。“教育选择”论与“素质教育”论背离了人类教育的基本规律性,真正的教育家不会心甘情愿地去贯彻。于是由官僚或教师被培养成的新教育官僚控制教育就成了唯一选择。教育官僚进一步扭曲了学校的功能,成了官僚奴化众人与自己追求升官发财的工具。教育界腐败成风,校风败坏,教育商业化随之泛滥成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其三,教育方式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规律性。“教育选择”论与“素质教育”论的具体工具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文凭主义、分数主义和超量作业考试的重压毁坏了学生的健康、独立个性形成和生存能力的形成,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奴化了青少年,形成了许多浮躁的人格,毒化了社会。也迫使教师在绩效工资的重压下苦苦挣扎,无法专心教书育人,导致教育质量低下,校园里面临道德沦丧而教师无能为力的困境不断出现。
其四,教育内容严重西化,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与品德养成。自从国人失去民族自信之后,教育全盘照搬美国习以为常,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被忽视。死背、超量作业与考试、钻牛角尖、服从权威极其时髦,利于培养只会服从书呆子(奴性),不利于出可用人才。造成中华文明断绝的危险。甚至中医学院重英语和西医理论,忽视古文和中医理论,甚至不教号脉、看舌相等技能,导致中医名存实亡,等等。
在这样扭曲的教育结构之下,中国教育也就难以拥有养成下一代人健康人格,出优秀人才的良好功能。没有成功的教育结构性改革,也就难有优秀的教育功能来培养杰出的创新性人才。没有大量的杰出的创新性人才,中国的创新动力也就难以进一步强劲起来。由此,教育的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结构性改革的要旨
1.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标准化。连麦丹劳这样的商业机构都能轻松办到的事,政府机构没有理由做不到。除非是故意扭曲。
专业教育要区别研究型专业和技能型专业配置实际需要的资源,不应千篇一律,形式主义地设定晋级标准并配置资源。研究型专业和技能型专业的比例要符合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状况,一般是研究型专业较少,技能型专业较多。不应什么都不切实际地升级为本科、研究生。
应当取消教授等职称制度,按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聘任教授、讲师、教师等职务。市长、校长之类的行政人员和明星之类的达人并不从事教学,不应越界占据什么教授、教师的职称,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尊师的社会风气。
2.教育家搞教育。
学校领导和教学带头人应但是教育家,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知识和职业经验。不应以具有行政级别的官员来替代教育家充当学校的领导人。也不应给教师出身的领导人加封行政级别,促使其官僚化。教育行政机构应当依法管理监督学校,不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干涉学校教育教学事务。以免违背教育教学的规律性,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3.任用、培养懂教育、教学和训练规律,人格高尚的教师。
教育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能为人师表,善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好教师。不能只凭文凭甚至是关系安排教师来误人子弟。尤其是技能型的专业教育,没高文凭、博士头衔的,而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工匠和专家也应当补充为老师。在岗教师还必须持续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学水平。否则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4.依照人的成长规律辅助人的自由发展。
《老子》五十六章曰:“治人事天莫若啬。”《郭店老子丙》曰:“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就是说要能够辅佐事物按照自己的规律性来发展,而不敢妄自作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也一样,必须要能够辅助人按照自己的规律性来发展,而不敢胡作妄为。违反人自身发展的规律采用分数指标逼迫,考试成绩评比,用超量作业考卷来补教师不懂教学的缺陷,用死记硬背来谋取高分数,没有训练设施而只在黑板上教授技能等等都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性的胡作妄为,必须摒弃。只有依照规律性辅助人的自由发展,人的自由人格才能顺利形成。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要求,形成一个有创造活力,充满生机的完善的社会。社会的创新动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
自由人格的成长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加以辅助。没有良好的卫生医疗,人的健康没有保障,遗传特质就难以充分发挥;社会风尚的败坏,舆论引导和文艺的歪斜,都会影响下一代人的自由成长,导致人格扭曲;商家唯利是图勾结学校内部赚钱,也会扭曲学生的人格,必须严禁。特别是社会上为了特殊利益,热炒高考状元、奥数、唯文凭论、唯理性论、赢在起跑线上、早教胎教、中英双语幼儿园、胎教等等都会破坏健康的人格教育,必须匡正。
5.改革教学内容的结构,以能够传承中华文化,吸收全球文化优秀因子,形成完善的独立人格为目的。
不能以被误读的现代化=西化和选择精英为目的。自从秦朝为稳固帝王统治而消灭墨家之后,中国的审美、模式与逻辑并重的思维方法被扭曲,逻辑思维成了短板,严重影响创新的深入发展。加强逻辑思维培养是必要的。但不能矫枉过正。过犹不及,重逻辑思维,轻审美、模式的整体思维一样会破坏人的创新能力。教学内容的结构必须合理:中华文明传承、全面与专业性的知识、职业个性化的能力三个方面必须完美体现在教学内容结构中。教学内容服务于独立人格的形成,不是服务于应试。加强基础知识、能力和道德养成的课程内容,偏题难题不应成为重点(不过是为了赢在考试中),奥数、特长等不应加分,不能以此误导教育,制造不平等。外语教育不许低龄化、普遍化,应以实际需要为准,更不许刻意把英语母语化从小就进行所谓的“双语教育”。中文的母语教育则必须强化,如今学生的中文水平相当可怜,这将破坏中华文化的顺利传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