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03|回复: 6

周彦武:我们离大崩溃还有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1 18: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何事物一旦成型,等待它的唯一结局就是死亡,就像人一出生,唯一的结局就是死亡,一个王朝,一个国家,唯一的结局也是死亡。宇宙一出现,它唯一的结局也是死亡。这是宇宙的绝对真理。唯一值得研究的是离死亡有多远。对一个朝代来说,大崩溃是改朝换代前最痛苦的几十年,兵戈四起,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除了隋和宋的改朝换代非常顺利,血腥味很少。但也应该看到隋可以说是北周的延续,隋唐交替,大崩溃还是不可缺少。而宋与后周的交替,不如说宋是后周的延续,而大崩溃提前到唐末的五代。大崩溃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选出一些关键指标与“文革”浩劫之后中国所走改革之路做一对照,结果不能不惊叹历史何其相似:政治体制不变,政治架构雷同,侧重经济改革,力求强国强军,大规模腐败,两派决斗,最后发生国家危机。甚至连“海战”危机(南海和钓鱼岛屡被美国侵扰)、“师夷长技以制夷”(反西方敌对势力)等都极为相似,真可谓丝丝相扣,号号入座,桩桩有迹。

  洋务运动(改革开放)走到了尽头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历史的逻辑会100%地重复。中国每一个朝代都重复如下过程,建国初期,财富很少,君臣乃至百姓都奋发有为,吏治清明,百官廉洁,实在没太多东西可贪污的,全国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建国中期,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统治阶层开始肆意侵占和挥霍百姓创造的财富,吏治腐败,无官不贪,王朝出现困境,面对困境,统治阶层内部的人开始改革试图解决困境,这是第一次改革。第一次改革通常改革力度有限,改革后,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略微缓和,社会财富稍有增加,王朝出现中兴局面。然而好景不长,改革红利很快用尽,各种矛盾卷土重来,且更加严重。于是大崩溃来临。

  我们看到历史脉络,文景之治-汉武帝穷兵黩武-昭宣中兴(第一次改革)-哀帝时代红利用尽-王莽大改革-彻底被推翻-光武中兴-桓灵卖官(第一次改革)-魏晋风骨-六朝脂粉-隋代北周-隋唐交替-贞观与永徽之治-韦后弄权-玄宗第一次改革-安史之乱-二王八司马再改革-武宗再改革-五代十国-仁宗盛世-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第一次改革)-脱脱改革(第一次改革)-明朝建立-永乐盛世-张居正改革(第一次改革)-天启衰落-清军入关-康乾盛世(实际是缩水很多的盛世)-嘉庆衰落-洋务运动(第一次改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从中也看到历史如潮水般,涨潮退潮,实际历史就是在原地踏步。犹如时钟,在灾难和治平之间徘徊。

  改革开放就是洋务运动,无容置疑。洋务运动不止要富国还要强兵,而改革开放只要富国。两者的起因都是国家贫弱,两者始发点都不是本心,都是权臣(太后)为朝廷权力平衡而做出的权宜之计,让保守派和洋务派内斗,搞政治平衡,自己则渔翁得利,可确保自己的绝对权力。只是洋务运动的后期与改革开放的后期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戊戌变法的远期因素是甲午战争失败,短期因素是德国租借胶州湾,直接因素是恭亲王病死。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大清国的知识分子和高层时刻地明白了,光学西方人的技术,光买西方人的武器是不行的,日本和中国同在一条起跑线上,却远远超越中国,这极大地刺激了大清国的知识分子和高层,大家都有共识,即便是慈禧太后也支持,政治改革必须进行。

  甲午战争失败是洋务运动走到尽头的标志,而中国改革开放走到尽头的标志则是经济的持续低迷。现行政治制度下,经济领域内的改革开放红利已经全部用光,不仅如此,在没有建立严格的法制体系和合理的道德信仰下的改革开放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弊端,经济领域内蕴含着惊人的风险和惊人的泡沫。单纯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不仅无法前进一步,还正在向深渊迈进。

  邓小平猫论一出,全体中国人陷入拜金主义噩梦,再加上没有建立严格的法制体系和合理的道德信仰下,社会极度扭曲,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富人都有不可饶恕的原罪。人性是贪婪的,永不满足,欲壑难填。不过在中国,贪婪这个词被奋斗、努力和成功这三个词取代了。要控制人的贪婪,只有法制和道德信仰,这两样中国都没有。于是,形成了今天骗子经济的鲜明特色,实体经济持续低迷,金融骗子持续暴增。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聪明的,最会赚钱的,最会钻制度漏洞的,因为它们没有道德信仰约束,或者说没良心。在实体经济持续低迷情况下,我们看到金融领域持续狂热,遍地的所谓金融创新,实际不过是非法集资的骗子。还有疯狂的人民币贷款,1月份天量的银行贷款与低迷的经济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贷款说90%都是金融骗局或投机,绝不为过。还有天量的房地产泡沫,那些赚了数十倍的房产投资迟早要套现的。

  然而中国人早在2000年前就写出盐铁论,对金融的精准操纵远不是今日的欧美所能企及的,再加上庞大的外汇储备、存款体系和几乎无需现金的支付体系为中国提供了充足的经济腾挪空间,中国出现单纯的金融系统风险可能性不存在,唯一的风险在political领域,只有political领域才能引爆金融系统性风险

  中国Political是一个非常注重平衡的艺术,它不允许两派并存,一山不容二虎,但可容三虎。要么一派独大,要么三分天下。皇权通常不会选边站,皇帝会在大臣中制造派系斗争,来维持三角平衡关系,远的如玄宗朝,始终维持太子一派,权臣一派(李林甫和杨国忠)。毛主席更是此中绝顶高手。诸葛亮也是如此,维持东州集团和益州本土集团间的对立,好保证自己刘备集团的绝对统治。李世民的贞观朝,山东士人集团和关陇贵族集团。明初则是北方士人与南方士族,明末则是东林党对阉党。清末则是保守派对洋务派。东汉则是外戚和宦官。

  在中国,极左翼已经被抓,平衡已经被打破,皇帝无奈亲自上阵,而纵容贪污腐败的X派以开明和普世自居,而内定的储君也正是X派嫡系传人。

  XX大的人事安排是决定储位是否坐实的关键标志,如果坐实,意味着新兴的帝党彻底土崩瓦解,帝党肯定要做困兽之斗,他可不是光绪,他有实权。如果没坐实,意味着后党彻底土崩瓦解,后党也要做困兽之斗,他虽无帝位,但拥有右派和富人集团的强力支持,掌握天下财力又有外援,实力不可小觑。

  谁都不可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这就是大崩溃的开始点。

  慈禧、光绪和奕訢是清末上层政治结构的三根支柱。能约束光绪的不是慈禧而是奕訢。这是一个三角关系,光绪知道只要联手奕訢,慈禧奈何不了他。光绪也知道,没有奕訢,单慈禧是无法反对变法的。奕訢虽被削去议政王头衔,也几起几落,但慈禧太后终究是女人,太后揽权,名不正言不顺,满朝大臣,尤其满族大臣依然视奕訢为大清栋梁,慈禧始终无法彻底剥夺奕訢的权力。而慈禧已经年迈,大臣们都知道不出意外,十几年后光绪最终还是实际掌权者,帝党实力自然是越来越强。

  1898年5月29日,为大清国忙碌一生的奕訢驾鹤西去,留下慈禧和光绪短兵相接。1898年6月11日,13天后,光绪帝急不可耐地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国是”为专有名词,出自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其意义为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和“事”为近义同音字。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0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盼呢?还是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01:1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生下来就要死的,你说的历史我学过,你在这里一摆,啥意思。还是说说的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01:1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到关头总是冒出一些妖孽,摇旗纳喊,十分生厌。万分可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07:1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领了3000万狗粮,又开始狂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08:3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狗,真正的狗,领到狗粮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2 13: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物一旦成型,等待它的唯一结局就是死亡,就像人一出生,唯一的结局就是死亡,一个王朝,一个国家,唯一的结局也是死亡。宇宙一出现,它唯一的结局也是死亡。这是宇宙的绝对真理。
你就等死吧,可以放松了,别提奋斗,颓废吧!!!
别拉大家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17:00 , Processed in 0.1564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