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6|回复: 0

刘雪松:让档案造假者一生远离权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1 20: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友爆料山西临县副县长年龄造假小8岁之后,昨天中纪委披露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针对干部档案造假的巡视整改情况称,近几年发现的官员档案造假问题,上至省部级大老虎,下至科级干部,有的篡改年龄高达11次,有的除了性别之外,其余信息都是假的。

  更改年龄与学历为主的档案造假,其性质的恶劣之处,不只在于官员本身对于权力和利益的贪婪追求,也不只在于这些官员个人对于组织与社会的欺骗和隐瞒,更在于权力之手能够伸进档案的制度设计漏洞。一个在当地任副县长的官,别说这抹掉的8岁年龄,与实际长相不般配,即便这副县长羊胎素之类保养有方,这比自己的妹妹还小1岁的档案,当地组织部门只要稍微用点心核实一下,也不至于让这位副县长把嫩扮到这个地步。

  按照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规定,干部人事档案,仅借阅这一项,限定必须是“有利用资格的单位,隶属各单位党组(党委)、各直属单位干部人事部门”。而要将干部的个人档案作出相应的更改,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如果要更改年龄,不仅需要搞定档案管理部门,对外还要搞定公安户籍。如果要更改学历,对外还需要增加搞定学历颁发的教育机构。但事实上,对于一些领导干部来说,这些都是小菜一碟,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档案信息,如同小女孩的辫了打扮,想梳成啥样就能梳成啥样。

  档案信息,作为最真实、最见底的法律认定的“名片”,一些领导干部能够改到“除了性别”不假,其他全都不真的地步,一方面表明权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具有无所不能的通吃效应,另一方面表明,包括档案管理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公安户籍机构等等所涉及的权力机构,并不具备独立、权威、制衡的基本严肃性。想更改档案信息的官员,权力越大,达成的效果就越明显。这此中,既有权力地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又有着权力交换、权力至上的通行潜规则盛行因素。普通百姓,想改个名字有多难,很多人都有体会。有些属于户籍管理部门自己的责任造成的信息错误,老百姓想改过来,也是千难万难。但是比照官员档案的随手拿捏,人们不难发现,这方面权力的一本正经,都是针对普通人的,对于权力,只不过是一个招呼、一场交易而已。

  官员档案的任意造假,除了管理制度的法治缺位,另外一条重要的原因便是,官员个人信息的隐形程度。这几年,一些官员的个人信息,以及他们中间一部分人弄虚作假的蛛丝马迹,是通过任前公示被社会偶然发现的。这如同网络举报中的“隔墙扔砖”,完全凭的是运气。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便是,官员个人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极低,这也客观上给一部分官员在档案中造假,提供了太多的方便。年龄、学历如此,存款收入、不动产如此,妻子儿女乃至亲属关系的关联信息同样如此,以致于一些官员因为违法违纪而东窗事发,组织上和民众才知道,他们的亲人早就移民在外。

  遏制官员个人信息造假,既要追究造假者,也要追究协助造假者的法律责任。既要完善管理制度的设计,更要推动官员个人信息公开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以期接受组织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共同监督。档案信息造假,它事关的不只是一名官员的基本诚信,更事关党组织用人的公信。档案造假应该成为一条高压线,谁碰谁下场,一生远离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3:00 , Processed in 0.0938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