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72|回复: 3

云石:蔡英文当选,两岸关系何处去【海外风云16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7 14: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16日晚,台湾地区2016大选结果揭晓,蔡英文击败朱立伦和宋楚瑜,当选下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虽然绝大多数大陆人对此颇为不爽,但台湾的实情决定了,蔡英文,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云石君在去年海外风云系列的几篇涉台分析中,已反复说过,蔡英文当选没有悬念,今日之结果,只不过是之前推断变现而已。

  蔡英文之所以能成功当选,有着有方面原因:台湾经济持续低迷,泛蓝四分五裂、内讧不止,台独气焰嚣张,两岸实力对比严重失衡,以及对被大陆光复的恐惧等等。不过,在蔡英文业已当选的情况下,再分析这些已经没有意义。在这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接下来两岸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大陆该如何应对?

  要预测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我们首先要分析的,是蔡英文当选后,会如何处理两岸关系。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相较于国民党出身的马英九,民进党出身的蔡英文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时,立场的倒退无可避免。毕竟台独本身就是民进党的主要基本盘,甚至台独主张已被写进民进党党纲;而在岛内民粹泛滥,反陆情绪严重的实情下,大量中间派也逐渐向绿营靠拢,成为蔡英文的拥趸。基于这种政治现实,指望蔡英文上台后从理性角度出发,为了台湾接下来的发展,而抛弃台独——至少是与大陆不合作的立场,转而主动推动两岸关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要说蔡英文会对大力鼓动台独,应该也不至于。

  只要台湾真敢宣布独立,那大陆即便冒着中国崛起因此中断的风险,也只有提前复台。而以大陆的现有实力,即便美日插手,也不可能护的住台湾。(以当下中国之力,美日最多只能确保有能力在大陆复台后给予强力报复,以此让大陆出于全局考虑而投鼠忌器,但对于复台战争本身,已没有阻挡之能)而台湾四面临海的地缘格局,决定了一旦面临大陆举国之力攻击,蔡英文想出逃的可能性都十分渺茫,除了自杀“殉国”或进战犯管理所,不会有第三条路可走。

  当然,蔡英文在任上宣布台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她能做的,最多也就是像李登辉、陈水扁那样,对台独多加推动罢了。

  不过即便是效法李、陈等台独先辈,其实可能性也不会太大。毕竟今时不同往日。现在两岸经济高度捆绑,台独对陆顺差更是高达每年上千亿美元之巨——这是台湾经济能够维持下去的最大保障。而这个保障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大陆出于统战布局,有意放给台湾的。如果蔡英文真的敢强力促独,大陆肯定会在经济予以打压,以台湾今日之现状,根本承受不起这种代价——甭管这些台湾人心里多反感大陆,但肚皮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因为当局一意孤行,而导致生活更加拮据,那么他们立马会从蔡英文的拥护者,摇身一变成为索命人。

  所以,蔡英文上台后真正能做的,就是在维持现状(主动推动两岸关系基本不可能)与鼓动台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罢了。
  具体来说,经济上,蔡英文会积极谋求与美日的合作,比如积极推动台湾加入TPP,力争在维持台湾经济增长的同时,摆脱对大陆的依赖。

  至于政治上,蔡英文会随波逐流,她多半不会主动去推动台独,但也绝不会对岛内的台独势力加以遏制和打压。在涉及两岸关系的议题上,她会继续之前的“空心菜”做派,含糊其辞大打太极。

  那么,对于这样的台湾当局,大陆又该如何对付呢?

  当然,许多激愤的网友肯定会认为,应该以势相逼。在这部分网友看来,反正台湾根本就没有抵抗大陆的军事实力,经济上又高度依赖大陆,所以,政治上强势打压,经济上加以限制,台湾立马就会陷入困境,届时蔡英文当局内忧外患,又束手无策,最后只能跟大陆低头。

  这种逻辑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经不起推敲。

  大陆具备逼迫台湾之力,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这个逼迫之力该如何使用,却远不是鹰派网友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大陆对台政策的立足点何在;或者说,大陆希望通过对台政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当然,大陆对台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有朝一日收复这个小岛。不过就现下而言,大陆对台政策的具体目的,是确保两岸关系能够继续前进——至少不会出现倒退。

  而若选择强力打压,正与这一目的截然相反。

  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大陆接下来采取强硬立场,台湾确实会因此陷入困境。但如此一来,台湾人对大陆的反感乃至憎恨也会因此大增。

  台湾现在已经民粹泛滥,如果再因大陆的逼迫,而激起反弹,那么台湾主流民意必然会朝着台独方向越走越远。

  这本身就与大陆的目的背道而驰。而且即便抛开台人对陆观感,仅就制服台当局来说,这么做也会适得其反。

  在台湾人普遍憎恨大陆的情况下,如果蔡英文敢向大陆低头,那即便会因此让台湾获得些实际利益,但在感情上,必然会引发台湾人的极大愤慨。

  且不说绝大部分民众限于眼界和学识,普遍都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即便他们能意识到向大陆低头实乃迫不得已,但感情上的愤怒与羞辱也必须得有一个发泄口——而这个对象当然只能是蔡英文。届时一个“卖台”帽子扣下来,蔡英文的政治生涯也就到头了。

  蔡英文当然犯不着为了给台湾谋点实利,就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给搭上。而大陆的威逼她又无法正面抵挡,在这种情况下,蔡英文最好的选择,就是索性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大陆,宣称台湾之所以有今日窘境,全是大陆造成——在岛内反陆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被主流民意所接受,蔡英文的政治困境也就由此而解——而代价就是,台湾人对大陆的反感直线上升,台湾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大陆如果仗着优势强逼台湾,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大陆就什么都不能做了么?

  当然不是!

  不管怎么说,优势在大陆一方,这也就是说,大陆天然掌握主动权。只不过,在如何运用方面,还需要讲些技巧。
  在云石君看来,大陆想要台湾接下来的走向符合自身利益,需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

  首先,政治上推动国民党乃至泛蓝阵营的重组,让它们结束内讧,在反台独的旗帜下形成合力。

  以前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惨败为标志,国民党乃至整个泛蓝阵营已陷入四分五裂当中。后来的宋楚瑜参选、国民党“换柱”,又加重了这种分裂,而今日的大选失败,更使这种分裂进一步加剧。

  一个四分五裂的泛蓝,不仅无力牵制蔡英文当局,更无法阻遏台独。在内部分裂的情况下,各山头的大佬为了争当领袖,就必须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基本盘。而在岛内民粹泛滥的情况下,泛蓝各大佬为了争取那些对大陆不感冒的中间派支持,会有意模糊自己的反台独立场。

  这样的格局,当然不符合大陆的利益。所以,大陆必须积极帮助国民党整合——而且整合后的国民党,必须坚持反台独这一政治立场。

  当然,大陆无法直接插手台湾内部政治。但大陆依然可以以经济为纽带,间接达到这一目的。具体的办法,就是云石君在之前的《海外风云:台湾系列》中所说的那样,通过寻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充当两岸经贸往来的纽带(蔡当局肯定是无法再扮演这一角色了)。接下来大陆对台湾的各种好处,都将经由这个纽带之手带至台湾——鉴于大陆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这个充当纽带的角色,将因此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就有可能积攒下足够的实力和威望,进而完成对国民党乃至泛蓝的整合。

  当然,大陆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海外风云:洪秀柱访问大陆并拜会国台办主任背后的政治考量》中,云石君已经分析:习马会的举行,就已说明大陆已经选定了马英九,而洪秀柱登陆并会见国台办主任,证明她也希望充当这个角色——只不过由于她实力太弱,大陆似乎未松这个口。

  不过当时云石君也已经说了,马洪二人都不是最佳人选。马英九已下台,且因执政认可度低,影响力大不如前;洪秀柱虽异军突起,但根基浅薄,尚不具备充当国民党领袖的资格。只是眼下国民党内部各派纷争,局势扑朔迷离,大陆怕选错了人,所以暂时不便贸然出手。因此只能暂时指望马英九——当然,对洪秀柱也有所鼓励。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大陆的布局就到此为止了。马英九好歹也是两任“总统”,即便下台,一个国民党元老的地位是逃不掉的,再加上大陆的加持,这意味着马英九虽然本身不大可能再担任国民党主席,但如果哪个大佬能得到他的支持,那胜率就将大大增加。而马英九的江湖资历也决定了,对国民党内部的政治格局,他还是能看清楚的,有极大把我选择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充当两岸关系的新纽带,和自己的政治遗产继承人。

  而一旦得到马英九的认可和大陆的支持(也许还有洪秀柱的配合),这位大佬就有极大把握成为新的国民党领袖乃至泛蓝共主,完成对泛蓝的整合。而新共主的出身和力量来源,也决定了,在他的率领下,泛蓝会继续坚持反台独的立场,成为岛内牵制台独的主要力量。

  这就符合大陆利益了。当然,要想达到这一点,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这个两岸关系的纽带分量要足够重,只有这样,新任泛蓝共主才有力量统摄全党,泛蓝阵营也才有足够的实力狙击蔡英文乃至台独。
  那如何才能让这个两岸关系纽带的分量足够重呢?

  这又涉及到大陆对台的经济政策。

  说白了,两岸关系纽带的分量有多重,取决于大陆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有多深。所以,要增加纽带的分量,大陆要做的,就是极力扩大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程度。而关于这一点,云石君认为,大陆要同时采取吸血与输血两种办法。

  既吸血又输血,这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其实不然。

  所谓吸血,就是将台湾剩下的优势产业——比如电子科技产业的主导权,转移到大陆手中来。

  以电子科技产业为例。这一产业是当下两岸经济合作的重头戏。不过,产业链的主导权,依然掌握在台湾手中。设计、研发,以及精密元器件的制造,大多还在台湾岛内进行,大陆则是充当配件制造和组装的从属角色。

  在这种格局下,虽然大陆依然可以影响台湾经济,但作用是有限的——毕竟大陆掌握的都是相对低端的部分,虽然出于性价比的考虑,在大陆生产是最合适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替代。而且,由于整个产业链条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台湾手中,这意味着如果真要拿这个产业做文章,台湾虽然免不了大受其害,大陆自己也会深受影响——也就是说,是双输的打法。

  这便是台湾敢跟大陆叫板的本钱——想咬我,你自己也得崩掉牙。

  当然,大陆家底比台湾雄厚的多,即便是双输,大陆也输得起。但话又说胡来,这毕竟也是自家割肉,除非真要跟台湾刀口见红,否则这种损人又害己的事还是没必要去做。

  但如果把电子科技产业的主导权转移到大陆手中,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当全产业链条皆为大陆所控后,台湾就变成了从属。大陆可以自己设计研发,同样可以自己生产组装,届时还用不用你台湾,就看大陆心情——就算不用你,我自己也可以做。

  这么说可能有点空。再把例子举的更详细些:比如液晶面板、手机芯片等等,核心技术都在台湾,但一旦大陆掌握,那就实现了全产业通吃,这时候台湾就失去了反制大陆的筹码。

  当然,台湾也可以自建全产业链,与大陆的产品竞争。但是,大陆本身就有规模化优势,有资金优势,有劳动力优势,有政策优势、有市场优势,现在技术和人才劣势也被抹平,台湾还拿什么跟大陆竞争?

  这时候,这个产业就会出现变化:一部分份额会被大陆厂商蚕食,至于另一部分,也可以继续掌握在台湾人手中,但前提条件是,他们得把核心研发部门、部分高端制造工厂乃至相关人才迁移到大陆,这样才能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一旦搬到大陆,性质就变了。虽然名义上,它们还是台资企业,但必须在大陆才能生存,这也就是说,台湾的印钞机已经转到大陆这里。

  当然,大陆会允许它们把赚的钱带回台湾,会允许台湾技术人员在大陆赚钱,会允许它们给保留在台湾残存工厂的下订单——但这么做,已经更多的是出于统战考虑,台湾本身已经不无法制衡大陆(就算跟你们闹翻,我们照样可以干,不至于双输);更重要的是,它自身的产业体系已不复存在,丧失了独立造血能力。

  这样一来,台湾经济,就在实质上被大陆掌控。甚至,资本无国界的特性决定了,如果大陆真的和台湾翻脸,台湾资本多半会选择效忠大陆(印钞机只有搁在大陆才能吐钱,不效忠怎么办?)。至于台湾技术人员乃至岛内工厂的工人,也在经济上彻底融入大陆经济体系(产业链的组织架构被大陆全盘掌控后,他们只有跟大陆合作才能存活)。
  这也就是说,通过吸血,大陆会打掉台湾最后的独立造血能力,让它成为高度依附于己的存在。基于这种高度依附,大陆可以根据统战需要,决定是否输血,而自身不会受到太大伤害——这意味着大陆对台湾经济,从较低层级的制衡,晋级为较高层级的控制。

  当然,台湾本身肯定是拒绝出现这种局面的。但这不可避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许多原有的台湾产业已被大陆吸纳,而近年来大陆电子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决定了其赶上台湾的时间已经并不遥远。

  电子科技产业几乎是台湾最后的重量级本钱,一旦这个也被大陆拿走,台湾经济的发展,就只能取决于来自大陆的订单,在陆台资企业的高强度竞争收益,以及大陆游客的消费——这时候的输血,就不再是以前谁也离不开谁的合作共赢了,而更多的是大陆对台湾的赐予!至于赐予与否——看我心情,看你表现!

  如此一来,两岸关系纽带的分量就举足轻重了。蔡英文如果敢肆意胡来,大陆的马缰就勒一下,等台湾难受了,再由反台独势力牵线,把口子放宽些。只要大陆操作得当,在台湾已无法独立造血,而只能靠大陆输血维生的情况下,别说反台独的泛蓝阵营会实力越来越强,就连蔡当局都有可能不得不转变立场,转而对大陆的声调尽可能的配合。

  当然,对于这一点,台湾人肯定是不满意的。毕竟谁都不喜欢仰人鼻息过活——何况对象还是自己发自内心反感的大陆。但是,当越来越多人的生计都跟大陆直接相关,甚至关联到没了大陆,就直接没饭吃的地步后,他们就是再不满,也不能再往台独的方向走。

  怎么说呢,套用一句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我就是喜欢看你讨厌我,却又不得不跟着我一起为祖国统一大业添砖加瓦的样子!

  而这,就正是大陆将来要做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7 22: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狗屁!你以为所谓蓝营和泛蓝,就是统一派?!它们都是面目各异的台独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4: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国民党的百年历史 ,他有能力整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21: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但个人觉得,既然当时,服贸都不要,那么输血和吸血之间,应该以吸血为主,输血为辅。统不在一时,主要做好自己的事,以国家力量,发展短板产业为优势产业,是掏空他。如果真要在两岸做点什么,应该加大对台湾的教育和文宣的投入,学习美国,以基金会、协会的名义,大力投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2:21 , Processed in 0.1719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