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29|回复: 2

邱林:美国担心被孤立才放了中国一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1 09: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一定很震惊,因为遭阻拦数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方案美国国会终于批准了。美国参众两院12月18日通过了联邦政府2016财年综合拨款法案,以确保联邦政府部门有足够资金运营到2016年9月底。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被包括在综合拨款法案中。

  根据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IMF改革方案,中国在该机构中的份额将从3.8%提升至6%。中国一直在寻求与其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相匹配的话语权。借助IMF改革,中国的出资比例将由目前的第六位上升至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所能获得的表决权将使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IMF第三大股东,从而在地位上超越一些欧洲国家。

  但是,拥有事实上否决权的美国却一直拒绝批准。根据IMF份额改革方案,美国投票权将从之前的16.7%下滑至16.5%,许IMF重大决策需要85%以上的多数通过,所以美国在IMF仍具有“一票否决权”。美国国会仍将对IMF重大决议具有“一票否决权”,在过去数年中,这可能是其他IMF成员颇为厌恶的一项内容。

  显然,美国人对待IMF改革方案以及提高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份额的不厚道,并在国际舆论上陷自己于孤立、被动地步,实际上“聪明反被聪明误”。美国人表面上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是深思熟虑的战略算计,担心提高中国的份额,对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乃至地缘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和冲击。

  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美国人对中国战略上的猜疑,对中国有一百个不放心。美国人习惯性地从“一超独霸”的角度思考国际问题,凡事从抓主导权出发,从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主导地位来确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凡是涉用中国的事务,就先打个问号。

  由布什政府在2008年协商、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修订后的这份改革提案,可以让IMF与时俱进,适应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中国的愿望,使其留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内。但由于美国共和党人担心改革会削弱美国在IMF的影响力,这些改革在美国国会受到阻挠。

  IMF曾在2006年以中国、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为对象进行特别出资,提高了各国的投票权。在今年12月之前,美国国会如果不批准IMF改革方案,将把美国排除在外进行特别增资”。前不久IMF高层秘密做出了这一决定,根据该决定,以中国等为对象进行特别出资,则无需美国国会的批准。

  IMF总裁拉加德甚至今年10月在秘鲁利马召开的年会上表示,“如果美国不批准,则会考虑次善之策——特别增资的秘策”。拉加德的说法有很重要的倾向性。2010年决定的资本改革是指以所有成员国为对象实施的大规模增资,而特别增资是IMF内的一种特殊机制,仅接受几个国家的出资。

  可以说,美国通过IMF改革议案是朝野作出的妥协。换句话说,美国担心被孤立,才放了中国一马。由于IMF改革长期停滞不前,于是中国决定另起炉灶,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这动摇了美国朝野,迫使他们最终同意增加中国在IMF等现有机构中的话语权。包括最近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的储备货币篮子,也是其战略的一环。

  回过头看,美国对IMF改革方案的阻挠,只是用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让中国接受它提出的更多条件。美国也清楚地意识到,如果长时间将中国等新兴国家排除在外,那他们就有另起炉灶的可能,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它先将中国拉进他的体制,再用半推半就的方式削弱中国的谈判筹码。

  再说,美国国会拖延通过IMF份额改革长达数年,这已经削弱了美国全球领导力的信誉。但是,美国国会立场的转变,表达出美国试图寻求一个新的、统一的开端,这是有价值的。在美国看来,完全可以借助IMF这个平台,以“国际共识”的压力迫使某些国家就范,取得双边外交所无法取得的突破。因此,IMF可能成为美国对中国施压的重要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1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我倒认为是,老美怕中国 另起的炉灶 彻底干翻 IMP,所以才不得不妥协,就一个 “担心被孤立”就会让老美放过中国一马,不纯粹扯淡吗?老美什么时候 害怕过孤立了??老大永远是 孤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1 22:2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满纸荒唐言。楼主可洗洗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3 14:46 , Processed in 0.2188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