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74|回复: 1

刘仰:言论自由——发言权与传播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8 19: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言论自由”概念的出现有年头了。几百年来,“言论自由”字面没变,实质却有挺大变化。趁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再写篇小文,说说互联网的“言论自由”问题。互联网时代,“言论自由”是更容易实现了,还是更难实现了?

  长期以来,言论自由都只是指发言权,也就是说,让不让人说话。在文化还是稀缺资源的时代,没文化的人基本没有发言权,例如欧洲历史上只有神职人员才能解释《霸伯》,不识字的人,只能听,没资格插嘴讨论。在等级制度盛行的年代,即便对于有文化的欧洲上层贵族和城市市民,为了不让他们说话,国王可以几十、几百年不开会(金二、金三得了欧洲人的真传)。不开会讨论就影响不了国王的决策,因此,通过不开会剥夺很多人的发言权,国王觉得好爽。

  后来,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报纸、杂志出现了,电视出现了。发言权跟着变了。你的文章能否发表,你的书能否出版,这是发言权。应该指出的是,全世界从来没有所有人的文章都能发表、所有人的书都能出版、所有人的言论都能广播的言论自由。不管是政治审查还是市场审查,在那个时候,发言权永远属于少数,即便报刊、电台、电视要互动,选择读者、听众、观众时,也是万里挑一。电视节目做街访,看似随意的街头群众,其实也蕴含了将发言权给谁的问题。那时发言权很金贵。

  从古至今,从东到西,言论自由长期以来主要都是指“发言权”,“发言权”从来都是稀缺资源。从欧洲教会的异端审判、出版事先检查,到世俗国王的杀头、流放都是对发言权的严厉管控。相对来说,由于科举制度导致读书风气的普及,有文化的群体扩大,再加上宋太祖“不杀言事大臣”的祖训,中国古代对发言权的管控比同时期的欧洲要宽松得多。后来清朝的文字狱是一种历史倒退,本文对此不讨论。

  有必要指出,一百多年前,欧洲国家纷纷推行“一人一票”制度可以看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言权的全民普及。虽然这种发言权仅限于几年一次的一个“打勾”,但这一点点发言权的恩惠,已足以让西方人激动不已、骄傲不已。尽管这一点点的发言权实际上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它的划时代地位的确不容忽视。从这个角度顺便提一下文革。“一人一票”的发言权事实上作用极为有限,更多具有作秀的价值。比较而言,文革的大字报比“一人一票”的发言权更具有实际意义。它让每一个有文化的人——不论文化多少——都具有了相同的发言权。如果说与“一人一票”相比大字报还有不足,那么,后来实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实际上是试图把有文化、没文化的发言权也统统拉平。因此,“一人一票”与大字报从本质上说都是“言论自由”原则下普及发言权的方式,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而已。

  网络时代对于“言论自由”最大的影响在于——发言权因极大的普及而突然变得不重要了。因为有了网络,人们不必为报刊杂志的有限版面而争抢,在网络上你可以随便写、随时发;因为有了网络,人们也不必只能听电台的声音、看电视的画面,你完全可以自己发声音、出画面;因为有了网络,“一人一票”的制度环境中,人们也摆脱了几年打一次勾的可怜发言,而可以每时每刻在网络上对于政客评头论足……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每个人越来越多地拥有平均化的发言权。曾经的稀缺资源,如今因为网络而极大丰富,同时因为普及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广泛,有文化的人群极大地扩展,人们尽情地享受着人人平等的发言权。博客时代对于发言者还有一些能力要求,博客时代的成功者很多都是畅销书作家。到了微博时代,我们几乎可以认为它就是网络大字报的黄金时代——只要有点文化,你就可以在微博上与任何一个学者、大师叫板;不管你有多少文化,都可以显得很有力量!但是,人们突然厌倦了。

  网络时代,无数的人们突然得到了千百年来从来不可能得到的平均化的发言权,然而,很多人不满意了。为什么?因为发言权由于太普及而价值大大降低。恰似历史上的蔗糖。对于欧洲来说,蔗糖曾经是昂贵的稀缺资源。大航海时代后,随着黑奴甘蔗种植园的普及,蔗糖大量生产,全世界的糖价终于永久性地大跌,蔗糖在欧洲再也不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了(知道欧洲人为何发明糖果了吗?)网络时代似乎真的实现了“言论自由”,至少是更容易实现“言论自由”了,但是,人们又隐约发现自己实际上离“言论自由”更远了。因为,当发言权连地摊上的烂白菜都不如,当发言权变成网络媒体以各种方式“倒贴”,邀请你开户、申请账号、积极发言时,人们发现,与“言论自由”紧紧相伴的“传播权”在七星级、十三星级的宫殿里标注了天价。

  十多年前,在一个城市办一份都市报,有一千万投入大约够了。今天,实现一个具有都市报影响力的网站,投入十倍恐怕都不行。网络时代发言权的廉价普及与传播权的昂贵垄断紧紧相伴而生。发言权已成渣,扔给你们大家。传播权才是精华,锁进了保险箱。那么,在网络时代,言论是更自由了呢?还是更自由了呢?还是更自由了呢?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简单说就是——你说什么都可以,但能否让人听见,让谁听见、让多少人听见,全都由我说了算!

  于是我们再来看政府。有害言论各国都有,美国、英国毫无例外地不会允许有害言论恣意传播。但是,在网络时代,当一个政府对于有害言论只能用删帖、封号之类的办法处理,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个政府还停留在“言论自由”只重视发言权的过去式里。在网络时代发言权廉价普及的背景下,用剥夺发言权来处理有害言论的做法,既无效低效,又形象难看。删不胜删,封不胜封,黑天白夜,加班加点,软的硬的,明的暗的,各种招数轮番上阵,还是压力巨大。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因为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核心是“传播权”,而“传播权”不在你手中。就这么简单!为什么当年希拉里要求各国开放谷歌、推特、非死不可?

  政府接受了自由市场理论,接受了私有经济理论,接受了小政府大社会理论,接受了言论自由理论……接受了一系列似是而非、矫揉造作的理论,唯独忘记了一个最实实在在的致命要害——话语权是国家主权之一!话语权包含传播权!互联网时代,放弃了网络媒体的传播权,紧紧盯着发言权,政府的形象立即受损,极容易被污化;更要命的是,由于政府放弃或忽视或被偷走了传播权,对政府的污化迅速扩散,政府几乎难以自辩,没地方说理。没有传播权,政府控制有害言论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等于治理污染没有从源头下手。而政府还在纠结于互联网是媒体还是企业的烟幕弹。你是否发现,你的声音如今要让大家听见,比过去难了无数倍?为什么,因为互联网时代,你没有了传播权。至少,因为你的忽视,你的传播权已被严重削弱。

  最后举一个例子。当人们在百度搜索键入一个词,在屏幕的最上方经常会出现一条黑色加粗的文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这句话看起来是对中国法律的遵守和服从,事实上它是一个高级黑。它时时刻刻在提醒每一个使用百度的人:中国是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为什么这条加粗的文字一定要存在?为什么这句话不能拿掉?因为网络传播权已不在你的手里,你的法律法规很多时候对它都无可奈何。乌镇的互联网大会李彦宏也去了,开完会之后,李彦宏能改改吗?能把这条时刻强化“中国没有言论自由”这一陈见的文字提醒去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8 23:5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镇的互联网大会李彦宏也去了,开完会之后,李彦宏能改改吗?能把这条时刻强化“中国没有言论自由”这一陈见的文字提醒去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17:52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