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57|回复: 2

蔡定创:改革方向与历史经验总结(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3 10: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方向与历史经验总结(1)


  一、

  近年来,我国的左右之争日趋激烈,有关改革的方向也迵然相异。从极左派的观点看,主张回复公有制经济,也有极少数主张不否认文革。将凡主张民主制的一概斥之为“普世价值”加以反对。从极右的观点看,主要主张在所有制方面彻底私有化,彻底否认毛泽东,否定新中国建政三十年的成果。在这个极左极右的两极之间,还有众多的介于其间的中左、中右、中派等各种派别,观点各异。

  在一个社会中产生政治派别是必然的。人们的政治倾向产生于政治立场、对利益的诉求、己有的社会地位、社会理论、理想与信念的不同。但是,社会改革方向,不能依照各个个人、个别派别的意见或标准,改革的方向必须要符合国家的长远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大多数国民福利不断增长的方向,否则就是走偏。

  虽然总的目标可以明确,但是实行起来确是十分有难度的。大家也都可以宣称我的方向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然之途,但理论上的争论还是绝对地大的。我们在这里排除恶意攻击、敌对分子的的有意捣乱,仅仅就人们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理想信念的不同、各阶层利益诉求的不同而产生的分歧,这个基础上来讨论问题。

  有关社会的发展理论,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主要有两大理论体系: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理论体系,代表理论也就是西方制度经济学学派,如哈耶克、斯科等。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谁对谁错,仅在理论上争论是没有结果的,必须要放到社会历史的大环境下来考察,来检验,检验的标准也不能是那一个社会的阶层的胜利与独特的发展,而是需要符合在该制度环境下,国家能获得长远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体国民福利高度增长的目标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正确的结论。

  我国是否还要回到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方向,这里己经用不着讨论了,因为,虽然至今还有些留学西方的经济学者在鼓吹,但是己经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被否认了。从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早己成为历史。自从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后,欧美各国在凱恩斯主义的理论主导下,相继都进入到垄断金融资本主义与福利资本主义的阶段。

  而我国改革开放最开初是在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改开三十年后的今天来看,我国的社会贫富差距分化己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在进入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边缘时,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就遭遇瓶颈。由此证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应用最少在我国所遭遇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下,社会实践己经证明有十分明显的缺陷。由此而遭受我国民众的抵制是必然的。

  也许有人说,中国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私有化改革不彻底,大量的国企垄断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此种说法值得商確。在国际垄断产业、垄断资本、垄断金融的条件下,没有国内的大型国企与之相抗衡,国内的各个产业、金融业等,必然被国际垄断财团所垄断。如果如此,中国就必然走上印尼、拉美国家的不归之路。采用国企垄断一些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业,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所发生的我国华为、三一重工等等多起在美国兼并收购受阻的案例,就充分说明了美国输出的新自由主义是怎么回事。自由是对国际垄断资本而言的自由,在国际垄断财团面前讲自由,绝对是对实际的经济与政治一窍不通的书呆子之见。所以,深入私有化与自由化主张,不仅仅是遭受来自普通民众的抵制,也遭受来自国企利益集团的抵制。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实际发展中,己形成了三种经济模式:

  一是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派理论当初在共产主义国际运动中曾被斥之为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而依据这一派理论实践的至今都己成为国民高福利国家。

  二是苏联十月革命后最初实行的取消商品、取消货币的产品直接调配形式。不仅是生产资料公有,生活资料也采用配给的。在战时共产主义实行这种制度由于有军事管制,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当时生活物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实行这种制度立即就引起了农民的反抗、暴动与军事管制的形成。事实证明无法进行下去,很快就由列宁所主导的新经济政策所代替。后来就形成了苏联大一统的公有制经济形式。

  三是有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也就是我国所采用的社会主义的模式。我国所采用的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模式与前苏联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后的模式上还是稍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我国所采用的商品经济在用货币进行分配的范围还是更为广泛一些。也就是说当时同是社会主义,而前苏联的实物调拨分配比较我国要更多一些。此与所有制方面的区别有关系,前苏联只在农村实行农庄集体所有制,而我国不仅在农村,在城镇也建立了广泛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这就使得我国的产权关系比前苏联要复杂。

  全盘否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显然是十分错误的。理由在于,1、社会主义己有成功的模式,例如北欧模式。2、虽然中国与苏联最终都失败了,但社会主义理论导致长达一个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全球近一半人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按照“理性人”理论,人们总是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向上作选择,这么多人选择了社会主义,此己经就证明了社会主义是有可取之处的。

  所以,证明社会主义理论的对与错,那一条是对的,那一条是错的,必须要放到大的社会历史中来考察、检验与总结,不能老是在马克思的书缝中找结论。

  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认为最少可总结出三条经验教训:第一条是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经济,对于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盲目投资而产生的大量过剩浪费是有意义的,计划调配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流通成本。这是它具有很大优越性的地方。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当今互联网的出现,也能起到很大程度上降低流通成本,通过利用互联网络来管理经济,也能在一国的范围内加强经济的计划性。

  第二条是社会主主义在经济组织中,个人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欠佳。我国早期在公有制新制度的激励下,革命热忱高涨,人个的劳动积极性也是十分高的。但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衰退,特别是在特权阶级形成后,负面的因素会越来越大。而这却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条是由斯大林所建立的个人独裁制领导模式,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最终异化为实际上的特权所有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斯大林独裁制的领导模式形成也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在经济落后的社会建立公有制阻力巨大,早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都需要一种准军事组织的条件才能建立与巩固;二战的反法西斯使得斯大林进一步强化了个人独裁体制。我国在建政过程中也有从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军事组织指挥习惯的惯性,各国的社会主义都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大体差不多。而斯大林的这种体制恰恰被各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效仿。

  事实已经证明,当代阶段上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处于一个大的同一个阶段上。那么,在这个阶段上人们都有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此并不因为是采用公有制还是私有制而改变。苏联的公有制个人独裁领导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在负面因素上不断积累与加强,最终走上实际上的特权阶层所有制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历史,社会实践才是理论之源。“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不是指社会个别的存在,而是指普遍性的存在,这种存在既使是普遍性的存在,说明它就有必然的历史逻辑。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的七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苏联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一度取得了比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更高的发展速度。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到六十年代己成为超级大国与美国争霸。我国在文化革命前十五年所取得了经济建设速度也是任何西方国家所不及的,这都是不可否认的历史的事实。可见,引起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主要不是生产力方面的因素,不是前面总结历史中所说的第一条、第二条因素。而是因为第三条因素,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的没有真正的人民民主制的建设。而这一条在马克思当初论述社会主义时是十分强调的,例如普选制、代议制。没有真正的人民民主制度,公有制最终演化为特权阶层所有制,此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中就已经作了预言。特权阶层所有制已经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己经异化了。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极快的,这一点对遵重历史的人来说是不会否认的。问题出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也是与国家的领导体制有关的,与权力日益集中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有关。文化革命所失去的十年却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历史结论,就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虽然也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使得个人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有所欠缺的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因素。因为在社会生产力方面的消极因素由总体的生产计划性、流通成本低等积极因素来弥补,两相抵社会主义生产力并不吃亏的。社会主义真正的人民民主制度的缺乏与不完善才是主要原因。

  我国学界己有众多的关于苏联体解原因的研究成果。总的观点认为苏联特权阶级攫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需要制度上的合法化,而普通民众对这种特权阶级也积累了巨大的不满,才是苏联体解的主要内动力。我国文化革命的历史原因己经写进了十一届六中全会的文件,是有正式定论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制度的欠缺与不完善,才是导致社会主义公有制失败的真正内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2: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啊,为什么要打倒山座大山。为什么现在还要打到新山座大山?就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公平独立和为人民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14: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民社会建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11:3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