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83|回复: 0

云石:缅甸为什么对华又爱又恨?【地缘政治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1 17: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近年来中缅战略通道的建设,缅甸越来越多的进入国人视野。对中国而言,连接印度洋与中国的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是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生命线;而规划中的中缅高铁,更是寄托着中国将国家影响力扩展至印度洋的深切期望。

  那么,这个对中国至关重要的缅甸,到底是一个什么档次的国家呢?

  首先看看缅甸这个国家的的基本面。
  如果从先天条件来看,缅甸的实力并不差。其国土面积67.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人口5000多万。这样的条件,虽然比不过中美俄这样的土豪,也不如印度、巴西这类准大国,但至少也是一个中等国家的规模。

  而在中等国家中,缅甸内部的地缘构造又相当不错。纵观缅甸地形,其南部为安达曼海,1930公里的海岸线,为其与世界沟通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中部,伊洛瓦底江由北到南,纵贯缅甸全境,最终流入印度洋;其宽阔平坦的河面,能够形成天然的航道,是现代文明进入缅甸内地的天然通道;而伊洛瓦底江丰沛的水量,以及流域内的广阔低地平原,为缅甸的工农业开展提供了优良的先天条件。

  伊洛瓦底江平原的周围,又有几片高地将其包围:西部、巴坎——若开山脉纵贯南北,是中南半岛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地缘分割线,也是缅甸对印度的天然防线;北部,云贵高原的存在,又将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挡在北方,至于东部的掸邦高原虽不能和云贵高原相比,但考虑到中南半岛并无强大文明存在,所以阻挡泰国、越南等东方国家也完全足够。

  环山面海,坐北朝南,这不仅是中国风水学上的绝佳宝地;更是上好的地缘结构。再考虑到缅甸地处热带,有丰沛的日照;作为核心区的伊洛瓦底江流域低地(即缅甸本部)占全国领土总面积63%,极其适合工农业发展,缅甸的立国之资在东南亚可谓首屈一指!

  可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优良地理条件的国家,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仅没有趁势而上,将地缘潜力变现;反倒是闭关锁国,生生将自己憋成了一个贫弱至极的神秘小国。

  当然,拥有不错的地缘条件,并不代表国家就一定兴旺发达。世界上无法将地缘实力变现的国家多的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就曾经是其中之一,所以缅甸混到今天这份儿上虽有些说不过去,但放之于世界大环境下,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只是,从缅甸对对华的态度来说,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随着近年来中国积极拓展印度洋影响力,缅甸在中国眼中的价值大幅提升。如果从经济角度而言,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度合作,这对饱受贫困折磨的缅甸来说可谓求之不得。

  但现实层面中,中缅合作的道路却并不平坦。

  虽然大方向上,缅甸对中国的战略仍持支持与配合态度。但频繁的内战、国内的政治纷争,却让两国合作时起波折。而即便是缅甸官方内部,也不时出现的反华声音,再加上缅甸政府对境内华人的歧视性政策,尤其是缅甸军方这次对中国的“误炸”(往深里看,似乎有试探的意思),更使我们不得不担心,这个中国砸下重本的国家,究竟靠不靠谱?同时,我们也要问,缅甸何以如此?

  我们以缅甸在东亚和南亚地缘板块中所处的位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

  在地缘格局上,缅甸与中国的青藏高原一样,是连接东亚与南亚的中间区域。但二者相比,缅甸地势较低,更适合人类活动。巴坎山脉和云贵高原,也远没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那样让人难以适应。因此,早在两千年前的古代,缅甸北部的丛林就成为汉朝与天竺交通的通道,也是所谓南方丝绸之路的中转站。

  同时与中国、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毗邻,缅甸自然免不了受两大文明的影响,而从国家安全角度而言,也会受到这两个大国的威胁。

  尤其是中国。由于云贵高原掌握在中国手中。这意味着缅甸的北方屏障握于他国之手。云贵高原对缅甸本部形成天然的地缘压制,这使缅甸在与中国的地缘关系上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

  不过在古代,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就中国而言,虽然早在秦汉时就将势力打入云贵高原,但由于此地与长江——黄河核心区过于遥远,高原多山的地理特征,又极大的阻碍了与中原的交通联系,故中国能将其维持在版图内就已阿弥陀佛了,再向伊洛瓦底江流域拓展征服,已超出了中原王朝的能力范围。

  但工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大大加强,地形因素对交通的阻碍作用也大幅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占据云贵高原的中国,对缅甸的地缘优势逐渐显现。

  其实早在近代,作为缅甸统治者的英国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1884年彻底占领缅甸本部后,英国迅速将势力渗入后来的缅北山林。

  从地缘角度看,缅北山林属于云贵高原的南端边缘地带。在清代以前大多属于云南地界。

  不过要特别注明的是,这种所谓的归属只是理论上的。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原王朝,对云南的控制尚且薄弱,对这种极端边缘地带,手段只能是羁縻。盘踞此处的土司们虽然向北京入贡,被清朝划入“内藩”,但实际上,他们也同时向缅甸表示名义上的臣服。因此,严格说来,此处属于中缅两不管的中间地带。

  在没有明确疆域划分的农耕时代,这种边缘地区在领土归属上存在模糊十分正常。当然,如果这种状态延续下去,以缅北的地缘属性,再加上中华文明远胜缅甸的体量和质量,中国迟早会将此处事实上纳入版图。

  但英国的强势进入,改变了这种态势。英国的强势和清朝的衰败,使英属缅甸在这场竞争占据了优势,最终迫使中国吐出了这块土地。

  英国对缅北山林的得手,在北部为缅甸本部获取了一片山林屏障,保证了缅甸在地缘格局上的完整性。

  当然,如果要完全保证缅甸安全,那英国至少应该再占领昆明盆地以西的整个云南高山地带——即横断山脉,这样差不多可以消除中国对缅甸的地缘优势。

  不能确定英国人是否曾经有此打算。不过所幸的是,没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虽然最终获胜,但国力也消耗甚巨。对东亚的经营能力大大削弱。虽然后来英国又趁民国纷乱之机,占领了江心坡、班洪等地,但本质上不过是对既有地盘的扩展,至于全取滇东,则已力不从心。

  不过仅就已取得的领土,也基本足以保卫缅甸安全。毕竟近代人类文明发展水平还是有限的,中国就是回归正常水平,想要穿越缅北山林也是十分艰难的事。抗战时期著名的滇缅公路的证明。这条当时事关中国安危的战略通道不仅开拓艰难,即便建成后,那上千公里蜿蜒曲折的道路,也足够让行走期间的车辆胆战心惊。所以,英缅大可以高枕无忧。

  只是当时光进入现代,形势再一次发生变化——现代工业对地理条件的要求进一步降低,云贵高原已完全具备开展现代化大工业的基础;这意味着这一高原板块的地缘实力大幅增强;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公路、桥梁的铺设难度大大降低,实用型也较近代大大提高,这不仅代表着中国中央政府历史上第一次对云贵高原实现彻底掌控,更意味着中国能高效快捷的向此处集结资源。

  时代的发展,使云贵高原地缘价值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它不再是隔断中缅的阻碍,反而越来越成为中国连接缅甸的跳板。换句话说,中国对缅甸的地缘影响力大幅上升。

  这在缅甸政府看来,无疑使一把双刃剑。好处是,缅甸与中国的通道变得畅通,这可以使它接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深度辐射。对这个贫弱小国来说,这是其发展经济的最佳捷径;但坏处也很明显:因为中国对缅甸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缅甸地势北高南低,国家母亲河——伊洛瓦底江更是从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发源,由北向南纵贯缅甸全境。从理论上说,既然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不再,那么一旦两国爆发冲突,中国完全可以借助居高临下的地缘优势,直接深入缅甸腹地,继而顺着伊洛瓦底江河谷继续南下,直抵印度洋。即便抛开中缅两国巨大的国力差距,光是这地缘上的绝对劣势,就决定了缅甸在与中国对抗过程中几无胜算。

  尽管缅北山地仍是缅甸领土。但且不说缅甸中央政府无法对其有效控制;即便掌控在手,在现代工业发展水平下,中国自云贵高原南下突破也绝非难事。至此,进入现代的缅甸,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形势——三面高原山脉环绕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作用,第一次消失了!缅甸在地缘格局上,变成受中国压制。

  因文明发展水平变化,导致地缘格局的改变,这在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上并不鲜见。而在地缘格局上变的“惨”遭中国压制,缅甸也不是独一家。他们西面的好邻居——印度,也享受了相同的待遇!

  只是,与印度相比较的话,缅甸被压制的程度更为彻底。因为压制印度的地缘板块是青藏高原。人类文明虽然高度发达,但还没到可以完全征服世界屋脊的地步——光那稀薄的空气,就让大部分人忍受不了。中国虽可以西藏为根基打击印度,但想隔着青藏高原在南亚次大陆进行大规模作战,还是力不能及的。所以,青藏高原作为印度屏障的作用,相当程度上依然存在。

  可云贵高原就不同了。云贵高原的海拔,不足以阻挡其融入工业文明,而以中国的国力和技术水平,突破地形梗阻更是毫无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缅甸在考虑与中国合作时,不可不慎重再三——在地缘上已被中国压制的情况下,再与中国进行深度合作,那么以中国对缅甸的天然地缘影响力,很有可能就会坐实为政治和经济上的控制力。

  缅甸担忧亦有其历史依据。即便是在古代,中原王朝便曾数次征缅。虽然中国无力控制缅甸本不,但亦使缅甸不得不上贡臣服,成为其外藩。新中国建立后,中缅虽一度友好,但不久便因中国的输出革命再生冲突。盘踞缅北的缅共,背后便有中国的支持。虽然缅共最终失败,但其残余的武装,至今亦割据一方,成为缅甸中央政府的心头之患。这些历史纠纷,更削弱了缅甸对中国的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缅甸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受到美国制裁的它,在政治和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的支持,所以尽力配合中国的战略——在经济层面,支持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政治上,则在东盟内部反对菲越挟持东盟的抗击中国的图谋。但一旦双边合作涉及到国家安全,缅甸内部则表露出较为强烈的保守倾向,比如对国内华人的压制,以及中缅高铁的搁浅。

  国力和地缘关系中的劣势地位,决定了缅甸对中国的心结很难彻底消除。即便将来缅甸与中国深入合作,也一定会设法引入其他势力,以对冲中国的影响。这当然不是中国所愿意见到的。

  不过,但从地缘的角度来看,缅甸向靠拢的趋势不可阻挡。毕竟以中国的国力和对缅甸的天然地缘影响力,决定了缅甸在政治上不可能摆脱中国;任何其他势力的进入,都不可能对中国的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英国靠工业革命的力量将中国挤出缅甸的历史,在现在已经没有重现的可能。

  而对缅甸而言,欧美太过遥远,印度又难成气候,且缅印两国在海洋上存在不可调和的地缘冲突。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有中国与其地缘关系最为紧密,其本身对中国也颇具价值——他是中国进入印度洋的最佳通道。故只有与中国深度合作,缅甸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使国家摆脱贫弱的状态。

  很难描绘这种格局下缅甸人的对华心态。也许用《与狼共舞》这个电影片名来形容最好不过——它既对中国畏惧,但又需靠中国得利。在这种复杂心态主导下,缅甸对中国的欲拒还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对中国而言,恩威并施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的抚夷之道。在如何对待持这种矛盾心态的邻国上头,老祖宗给当代中国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当代国际政治背景下,中国也不大可能对缅甸有领土要求(即便是当年从中国手中夺取的)。有了这个基调,接下来中国只需要让缅甸时刻保持面对中国时的无力感(这个天然存在,几乎不需要中国专门做什么),同时再加以利诱,缅甸纵然心有芥蒂,但权衡利弊之下,最终也只能选择中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17:19 , Processed in 0.1089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