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35|回复: 0

茂森林:谈渔文化中的主角渔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1 08: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渔文化中的主角,是渔父。在中国渔文化中,渔父是勤苦、智慧、冷静、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的智者。长江浪里钓鱼翁,笑戴青荷不放松。薏米新炊滑玉匙,高粱老酒祭铜钟。丝纶箬笠烟缠岸,饵料蓑衣月照空。浩渺芦苇千里水,时而在意浦边风。这首七律,是笔者茂森林近期研究这个问题时,创作的。

  中国的渔文化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深不可测。笔者茂森林,先从杜牧的一首《赠渔父》说起。杜牧的《赠渔父》,实际上是赠给他自己的: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

  这诗是描写渔夫、也是描写杜牧自己,他在芦花深处水泽之上垂钓,江水安宁,不问世事,伴着明月伴着朝夕,往往复复几十春。前两句描写了一种不问世事的情景。我们可以想象出,在都市远处,在世事之外、一片荒茫的沼泽江河之滨,芦苇掩映,芦苇、芦花一簇簇,白了、黄了、谢了。花絮随风飘摇,在芦花深处,渔人撑着一只小舟在那里钓鱼。“垂纶”的纶,是钓鱼的一种丝线。

  自说孤舟寒水畔,是杜牧借着渔夫的口说,自己多年来游遍了这静静的水域,却不曾见过屈原那样举世独醒的高人。没有人烟、寂静的水域,也暗指这一带曾是当年流放大诗人屈原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屈原悲愤游吟。写这首《赠渔父》时,杜牧在湖北。

  接下来,说屈原的《楚辞·渔父》。笔者茂森林认为,《楚辞·渔父》的作者是屈原。在屈原的《楚辞·渔父》里面,屈原先写自己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稿。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间大夫欤?何故致于斯?””屈原回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样的写作方法是常见的。至今仍有人采取这种形式写文章。

  举世都浑浊了,而我独自保留着清醒、干净,众人都醉了,而我醒着。于是我被流放了。

  在中国文化中,早期老子、孔子都会问天,或者知道要敬天而远之,或者追寻天意。至少是敬鬼神而远之。但是今天的人再也不会像孔子那样。他们的心好像不需要清醒。甚至也分不清是醉和醒,是清是浊,甚至以为清只是天上的事,浊是人间生命的常态。清醒,是痛苦的事。既然我们是从猴子演变而来的,又会回到泥土之中,那又何必清醒?何必清醒地面对苍天的问询?何必清醒着看世事的变化?

  杜牧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说“不曾逢着独醒人”。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是个独醒的人。什么叫独醒?中国的文人中,一直有一个倾向,如果能在朝廷做官,就要直言谏上。如果被贬或者不能再做官了,那就成为一个独醒者,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

  此时此刻,也许在芦花深处,也许在江边,你是那个清醒的人。因为,你热爱钓鱼。

  春秋,是户外远足休闲垂钓的好时机。得益于湖北是千湖之省的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目前全省钓友人数保守估计在千万左右,产业估值超过15亿元。据悉,全国70%以上鱼饵产自湖北。在湖北境内的长江边,从古到今生活着不少职业渔民。

  2015年9月4日12时,笔者在钓鱼及户外用品展览会现场看到,700多个展位边,人来人往。展厅中,钓竿、饵料、线钩、浮漂、伞椅、网护、钓鱼船艇等钓鱼及有关户外产品,都有售卖。购买人群大多是年纪约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

  展会现场有两个产品特别有趣、也吸引人。一是,一种叫“万里香”的鱼饵。因为,它可攻鲫鱼、鲤鱼等老鱼、滑口鱼、同时截杀中层鱼和直击底部鱼,在全国各地竞钓比赛中,其诱食效果突出。二是,一个名叫有天眼辅助灯的水下录影设备。如果你有了这个设备,即使是在黑乎乎的夜钓环境,也能让钓鱼者看到水下情况,还能录影。

  钓鱼及户外用品展览会已连续在武汉举办六届,展出面积从首届的不足5000平方米的规模发展到本届的20000多平方米,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钓鱼及户外产业盛会。自古以来,湖北和武汉,就有深厚的渔文化。这次展览会,盛况空前。这,进一步说明,湖北和武汉的渔文化,仍然深厚。如,湖北有一家渔文化集团公司,自2003年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钓鱼大奖赛和三届渔文化节。他们将钓鱼比赛和钓鱼文化、钓鱼行业论坛相结合,已发展成为行业内的全国重点知名品牌赛事。湖北省的渔文化与时俱进,目前,有大河放流,楹联、书法、鱼拓、摄影征集等活动,都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渔文化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当今人民群众“爱钓鱼,爱生活”的休闲生活方式。渔文化活动的举办,为中国现代钓具工业的发展,为中国钓鱼运动的推广普及和发展进步,为提升钓鱼竞赛本身的文化内涵,做出了贡献和有益的探索。

  这一渔文化盛事和钓鱼大赛,将长期举办。茂森林认为,这与《渔父》有关。

  从几种版本的《渔父》看,如今的渔文化盛事,与历史上的渔文化杰作比,在“深不可测”这一点上,是今不如昔,差距很大。

  屈原驰逐江湘之间,忧愁吟叹。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1988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了《庄子》竹简,有《盗跖》篇,说明这些篇章在战国时确已广泛流传。因此有人说,《渔父》为庄子的作品。其作者到底是谁?仅此一点,就深不可测。《庄子?杂篇?渔父》有两个主要人物:代表道家思想的渔父,和与之对立的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是《渔父》的开篇。

  接着,叙述渔父和孔子就有关“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及“人有八疵,事有四患”问题,展开对话。

  儒家奉行“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信念。孔子相信,人的生命,只有承荷着崇高的品德和理想,才不失其价值。如果为此而捐躯,是死得其所。紧接着,这个了不起的渔父,说东道西,用道家的万物之所由、得之者生、顺之则成的虚静、无为之境,来回应。

  渔父之言,纯为善意。所以孔子对渔父心折诚服,礼拜有加:“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此时此刻,这个“渔父”形象,不由地深入到我们的思想中。好一个深不可测的渔父。湖北的钓鱼爱好者中,历来出高人。

  有人以打鱼谋生。但在文人笔下的《渔父》,却没有了谋生之苦,而是多了深谋远虑、忧国忧民。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他们不一定是没文化不识字的渔樵。他们能谈今论古。在这方面,宛若北京的出租车师傅。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有深谋远虑、忧国忧民的古代渔父意象在前,所以,到了2015年,笔者茂森林写文章谈渔文化时,描述现代真实的渔樵生活,已对现代渔樵寄寓了理想的向往。近期,笔者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附近的江边,遇到两个钓鱼的老大哥,个个谈吐非凡,深不可测。一说到中国的渔文化,他们引经据典、引吭高歌。后来,笔者茂森林得知,这两个钓鱼的大哥,是两位刚退休的文化学者。接下来,茂森林知道,《渔父》中的父,又写作“甫”,为老年男子之称。于是,《渔父》中的父,历经沧桑坎坷,明于得失,归心淡泊,锐意进取,自然而然,个个了不起。

  接着,笔者茂森林知道,在道家看来,水既是万物之本,又直接象征着天道。水之所以能触石贯金,崩山溃堤。广大无穷,修远无涯,明不可蔽,强不可加,浊而能清,少而复多,危能复宁,疾能复迟,与时变化,死而复生,浸濡万物,养育群形,布施而不费,赡物而不衰,注四海而不有功,配天地而无以为,优游毫厘之内,翱翔九野之外,泽及苍天之上,盘积黄埌之下,强扶天地,弱沈毛羽,微积集少,以成江海,上下无常,终而复始,进退屈伸,近于道者也。

  于是,笔者茂森林知道,有渔父必有舟,而此舟又必是小舟。苏轼《赤壁赋》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舟如一叶,以况其小。古代曾有画家作《渔父图》,因船上有帆而受到讥评。因为只有小舟才能获得随波飘游,与世同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他们顺水来去,随意钓鱼于其中。汉光武帝的同窗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李白称其“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陆机《幽人赋》曰:“世有幽人,渔钓乎玄渚,弹云冕以辞世,披宵褐而延伫。是以物外莫得窥其奥,举世不足扬其波,劲秋不能凋其叶,芳春不能发其华,超尘冥以绝绪,岂世网之能加。”如此鱼、我、影三者错综幻化,正与庄子梦蝶、李白月下独酌对影成三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份鱼缘渔情,这些钓者和水之间的随意与洒脱,对世间万物悠游宽容、超然物外的境界,足以使我们感悟:生育万物而不毁坏万物,亲近自然而又顺应自然思想的深远。

  于是,笔者茂森林知道,王维写过“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韩愈有,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

  前期,我到了湖北省黄石市,知道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在黄石的西塞山上寻找当地的渔文化遗迹,一时间,觉得张志和的《渔歌子》是描写湖北渔文化的杰作。张志和的《渔歌子》,举重若轻,稍一轻描淡写,便绘就一幅超凡绝尘的、渔民劳作的美景。图画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只有超然于世外,才有这样的心境、写出这样的《渔歌子》。于是,它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历代传唱。诗家骚人多仿其体式:如,苏轼的《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事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苏轼道:此语妙绝,恨莫能歌者。在苏东坡贬谪黄州期间,与客夜饮归途,乘醉吟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词句,表达他对渔父那自由隐逸生活的神往。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渔父的生活悠哉悠哉,没有半点为生活而不得不然的辛苦。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香溪涧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放松。

  这样的秋江独钓者,也就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这些诗句或委婉含蓄,清新质朴,或旷达洒脱,浑成天然,足见“渔父”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从《渔父》可看出,中国的渔文化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深不可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8 10:37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