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61|回复: 0

刘晓博:央行的重要暗示,你懂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7 07: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如我昨天在本栏目预测的那样,降准、降息没有能改变股市的短期走势。

  周三(8月26日)大盘在“颤颤巍巍”中开盘,先走低,然后中午前后在银行股、保险股的带领下,上证指数一度反弹超过4%。无奈“晚节不保”,尾市逐浪走低,最终以下跌37个点报收。日K线走出了一根长上影、长下影的小阴线,“上影”长过“下影”,成交放大,显示出抛盘沉重,前景仍然不乐观。

  周二“双降”消息发布的时候,就有人注意到,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没有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天,我仔细研究了今年以来央行四次降息(有的附带降准)“答记者问”的官方文本,觉得很有意思。

  2月28日,在“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答记者问”一文的第四部分里,两次提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是说“此次利率调整……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二是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5月1日,在“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人民币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答记者问”一文的第四部分里,一次提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原文是“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6月27日,在“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答记者问”一文里,在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两次提到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昨天(8月25日),“双降”之后发布了“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出台降息降准等措施答记者问”,全文4个部分,两次使用了“货币政策”,3次使用了“平稳健康”。但怪异的是,“稳健”始终没有出现,更没有加到“货币政策”之前。

  是央行忘记了吗?从今年前3次“答记者问”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词使用得如此频繁看,可能性不大。尤其是第四次答记者问,已经出现了“货币政策”和“平稳健康”,但始终不出现“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样的搭配,显然不是粗心大意。

  在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周小川行长这样解释“货币政策的五大范畴”:一是叫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叫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叫稳健的货币政策;四是叫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五是叫从紧的货币政策。

  很显然,在现阶段不可能实施“从紧”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不是“稳健”,就应该是“适度宽松”。事实上,这是金融风暴之后几年里,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2011年归回了“稳健”)。对应的M2增速在27.7%到17%之间。而“稳健货币政策”时期的M2增速一般在13%左右(今年目标是12%)。

  所以,如果货币政策从“稳健”切换到“适度宽松”,首要的变化就是M2增速会突破今年12%左右的限定,上升到14%以上。

  但随后,以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表示,降息、降准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基调仍稳健和中性。不过,这只能算是一家之言,虽然马骏是央行的人,但他毕竟不是行长、副行长,官方最新的文稿里就是没有“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表述。

  我的观点是:央行此次不提“稳健”,未必代表货币政策已经发生转变,可能在向市场暗示:如果有必要,“适度宽松”可以有。对此,我表示支持。

  随着美元加息临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热钱加速回流发达国家市场,部分被央行收回。也就是说,在市场上流通的钱减少了。这时候,新兴经济体、资源输出国的央行就需要降准,释放出更多基础货币来补充流动性。当然,如果有可能还需要降息,以平抑资金价格,支持实体经济。

  很显然,如果有必要,中国央行也会加大宽松力度,一是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二是支持实体经济。

  假如我的分析成立,“央行的暗示”对中国股市、楼市构成利好。但这种利好,能不能完全对冲利空和“风险偏好的下降”,尚难以判断。

  货币宽松的负面作用是:带来汇率贬值的压力,意味着继续“加杠杆”,可能会拖延改革。但不宽松,今年的增长目标就可能实现不了。这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这篇文章快写完的时候,传来中金所对164个客户采取“限制开仓1个月”的监管措施的消息。原因很简单,今天IC字头(中证500)四大期指产品都出现了8%以上跌幅,IC1510甚至跌停。如果明天这种态势延续,则大盘可能会被“带到沟里”。

  无论是央行的暗示,还是中金所的举措,都很难改变市场疲弱的局面。这时候,散户应该多看少动,上策是现金为王。

  虽然股市、经济都有下行压力,但中国整体上风险不大。股市挤出泡沫,将有利于IPO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对未来,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PS:发稿前,传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中国政府网”上的通稿,从标题到内文三次提到了“实体经济”,跟总书记此前考察吉林的提法一致。这进一步证明了我此前的判断,天平正在向改革、向实体经济倾斜。如果有读者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就翻翻我此前的文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09:5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