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27|回复: 0

黄祖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早晚升到5: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5 15: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连续大概三天的快速贬值。不过到这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对同事讲,很可能第四天人民币要升值。据我同事讲,昨天人民币真的升值了。人民币贬值后,不少人甚至忧虑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形势会象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泰国一样,汇率出现趋势性的大贬值,经济增速会断崖式下跌。其实中国的基本面可以说是稳如泰山,人民币长远来看,对美元要升到5:1以上。

  虽然未曾系统性地学过经济学,这不仅不是让我抬不起头的事实,反而我常常引以为荣。用常识和逻辑对经济的理解,比经济学更好用。

  两国汇率的涨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与市场净买入哪种货币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市场持续地净买入人民币,那人民币怎么能不升值,美元怎么能不贬值?为什么德国的黄金储备仅次于美国?要知道二战后,美国人毫不客气地搬走了德国国库中的所有黄金。二战后德国经济快速地崛起,大概在二战结束后10年左右,曾有英国的报纸统计了英德两国普通工人在蛋白质摄入量等反映生活水平的一些指标上做了对比,发现德国明显好于英国,这个报纸质疑称,到底谁打赢了二战?德国、意大利、法国,在二战后的二三十年内后,对美国取得了大量的外贸顺差。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自然对美元就持续升值。因美国参加了越战,美元与黄金的等价关系基本上撑不住,于是这些国家用美元持续从美国国库中换得黄金。法国人吃相更差,直接开军舰从美国往法国运黄金。等英国人也想换的时候,尼克森政府说,唉呀妈呀,受不了了,我们不换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黄金储备较多,就是在美国政府耍赖之前换来的。

  同样的道理,日本经济其实早在1990年就进入了持续2个失去的10年,但日本出口一直不错,所以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升到1995年。我记得当时还在高考前后,看电视新闻说,亚洲的不少央行都在悄悄地增加日元的外汇储备比例。1982年前后,2011年前,当世界各国的央行一改黄金的净卖出方时,黄金都见了顶。2003年前后,英国央行把黄金卖了大概一半,砸出了黄金的大底部。央行怎么老是反向指标?央行也是由人运作的嘛。如果央行都未必靠谱,那么本次人民币贬值,最好也不要轻信危言耸听的一些分析。巴西货币一个月能对美元贬值10%,巴西都没有崩溃,中国怎么可能崩溃?

  再说中国,中国出口确实差,但进口形势喜人,石油、铁矿石、铜的价格都已经崩溃,中国付出的成本少多了,这样中国的顺差形势反而不错,今年好象已经有3700多亿美元的顺差,这就是对人民币的净买入。当然,中国现在在海外的投资多了,这些投资当然还是主要用美元,这是人民币贬值的因素。一些潜入中国的热钱,因强烈的美元加息的预期,最近半年左右也在陆续地撤离中国,这也是人民币贬值的因素。后两个数据各是多少,可以查询,但不能瞎扯。明天听同事讲,香港信报说进入中国的热钱有3万亿美元。搞了半天,中国的外汇储备3万多亿美元基本全是热钱?

  李克强总理大概在去年说,中国持有太多的低利率美国债券,损失比较大。人民币一升值,这些资产就要贬值,美国的债券利率现在又这么低。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要想实现藏汇于民,让中国居民分担中国央行的损失,这是不大可能的。现在有身份证的人就可以在银行每年换5万美元的外汇。借别人的身份证,其实上有多少钱就可以换多少钱的美元,但谁会换贬值的资产?

  一国汇率的长期走势,还和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地位有关。我以前有个同事,在BLOOMBERG上搞了一些数据,做了一张图,从这张图上看,美国GDP占整个世界的比例高低,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是正相关的。国家经济繁荣,汇率就升值,国家经济萧条,动乱,汇率就贬值。前者如克林顿时期,美元汇率持续上涨。后者如亚洲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期间,这些国家的汇率就狂贬值。智商只有85的小布什上台的时候,中国GDP只有美国的10%,日本的20%左右,现在中国是美国的60%左右,是日本的两倍。现在最不看好中国的,其实是中国人,在中国公知、带路党的蛊惑之下,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真的以为中国很糟糕。其实放眼全球,在人口1亿以上,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国中,也就中国看起来象个样子,在走上升趋势。其他大国,哪一个在金融危机之后有值得一提的改革?

  人民币的长期汇率还和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有关。美国有多少外汇储备?基本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货币就是国际第一储备货币,为何要储备其他国家的货币?人民币现在大概已经是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了,四五年前,国开行在海外发的贷款已经超过世界银行了。中国出口的商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不久前看一个新闻,说印度的锡克教徒喜欢配剑,但现在这些剑不少就是中国出口的),持有人民币,可以买到数量大、品种全的中国商品,人民币的汇率比起欧元、英镑、加元、澳元、日元,要稳定得多,为什么不储备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种对人民币的净需求,也是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之一。

  所以人民币早晚要升到5:1对美元的水平。

  不少人可能以为人民币要长期贬值了,想换一部分美元。但美元换了以后怎么办,估计很多人根本没想过。存银行吗?基本是零利率,买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也不会比美元存款高多少。但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年化4.5%还是没问题的。于是持有人民币,每年比持有美元多出近4%(加上美元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差价)的收益,除非人民币每年对美元贬值4%,否则就不划算。

  有人可能说央行这次贬值是瞎搞,在我参加的某个股票群中被称为高大骗子的高善文就倾向于这种观点。其实中共自建党开始,就一直有高人,否则不可能面对众多强敌28年就能建国。在金融政策上也是,中国恐怕是唯一一个在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损失很小的国家。中国体制内有大量甘拿低薪的优秀人才。有公开报道称,在08年上半年,银监会就通知国内银行,要为可能的金融危机做好准备。08年上半年,有单个月的CPI超过了8%,但央行并没有加息。再看现在跳到安信证券,原在光大证券的徐彪的文章中对国资委政策水平的一个回顾:

  神迹一, 2008年上半年,国资委召开全国会议,李荣融要求大家做好一件事:屯钱,收债,准备过冬。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史无前例的去杠杆寒潮;     神迹二, 2010年初,推出EVA考核,依据新的考核办法,所有国企只要脑子没进水,都不会再有兴趣把钱投入进股市和楼市,无论这笔投资是否赚钱。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股市从2010年开跌,楼市从2011年趋冷直至2012年4季度;      神迹三, 2010年上半年,国资委发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须退出房地产业务。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调控如秋风扫落叶般袭来,楼市从2011年10月开始下跌;      神迹四,2011年12月28日,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说了一句话“中央企业要做好3~5年渡难关、过寒冬的应对准备。”要知道,2011年年末的时候,几乎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在憧憬宏观紧缩结束后经济启动新一轮增长,敢于说“过冬”的简直凤毛麟角。2012年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寒冬期,惨烈的主动去库存拉开序幕。

  央行的水平不如银监会和国资委吗?应该在同一档次。这次贬值我看有三个有利因素:

  一是对出口的促进。

  二是既然美元要确定加息,加息后美元指数很可能涨得更高,人民币与其到时候被动贬值,不过主动提前贬值。

  三是一直有不少国际热钱流入中国,投资中国的资产,既赚汇兑收益,又赚这些资产升值的收益,由于这部分资金不少做了杠杆,这次最大贬值近5%,这部分资金利润回吐较多,部分出现亏损。人民币这时候贬值就是雁过拔毛,比美元加息后,这些资金快速撤离,不留下一片云彩要好得多。

  那么人民币贬值中国股市是涨还是跌?我认为基本上没有关系。有无数一国汇率贬值,股市上涨的例子(如2003年-2007年的美国),也有无数一国汇率升值,股市下跌的例子(如1990年-1995年的日本)。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何况中国对投资于股市的资金是有政策限制的。中国只欢迎来中国搞投资,对投资人和中国经济、就业、税收共赢的外资。炒房地产、炒股票、挖石油、挖煤炭什么的外资,中国从来就是不欢迎的。这也是中国的高明之处,任你国际上说中国金融不开放,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嗓子喊破了都不理你。

  最后说说股市投资的正确态度。普通投资人千万不要去当民间经济学家,这对股票投资是有害的。经济学家就是一个饭碗,而不是股市盈利的必由之路。汇率、GDP、大宗商品价格、房产税的开征、地方债务问题、欧债危机,这些东西和股票基本没有关系。股票投资最关键的是掌握简单有效的投资策略、交易模型。这些东西是非常简单的,在网上搜索一些有点水平的人推荐的300本书,90%以上的概率能找到这些方法。大牛市还没有结束,估计会调整到11月,趁这个时间,赶紧找到这些方法。人生能有几个牛市?我2013年9月就说1849点是类似于998点的大底,牛市要涨到2018年的9000点。我上半年说大跌随时出现,这次说11月见底,这些其实都是抄袭某人的观点。我不是希望有读者11月满仓加融资杀进去,而是督促赶紧在11月之前的3个月中多看书,找到方法。我为什么不直接推荐其中的几本书呢?作为走过弯路的人,可不想随便让别人不走弯路就直接走到了和我现在一样的起步线上。我直接推荐几本关键的书,基本上也没有人珍惜。我用的方法,我一开始谁都不讲,后来告诉几个人,基本上没人信,我弟都不相信。股市之财,真不是人人能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0 11:59 , Processed in 0.5627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