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25|回复: 5

夏小林:走向欧美模式的“顶层设计”误国误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7 08: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有强调“顶层设计”的经济学家提出,中国应以“欧美模式”作为改革目标。照搬欧美模式能够建成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市场经济吗?

  欧美模式是一种冷酷无情的经济

  大量文献和事实表明,欧美模式是为少数富人服务的模式,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复制来为中国大多数人服务,更不能妄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仅仅从西方经济学和欧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评论,这种主张也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欧美模式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美国著名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在与威廉·诺德豪斯合作的《经济学》(第17版)教科书中,就给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按照这两位美国教授的观点,以私人企业为主、政府较少干预经济的欧美市场经济,根本不可能“符合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两位教授进一步写道:“我们的经济是一种冷酷无情的经济。……美国人收入差距的扩大,许多人穷于无出路的工作和困于潦倒的左邻右舍,不过是市场经济加剧不公平的一种并非夸张的写照。此外,北美、西欧、东亚一些富国,还有世界上其它一些国家的分配也极不公平。”(《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第607页)

  他们还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分布与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关系,指出:“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分配的不公平远远大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而且,其趋势就是“财富的分配变得越来越不公平”,并加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在排除“革命”和“激进”手段后,这种状况是不可治理的。(同上书,第313—314页)

  另外,美国社会分层已经固化,在这种分层固化下,穷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少之又少,社会分裂的鸿沟加深,机会均等效应极度萎缩。

  至此,一个相关的问题也就非常明白了,即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竞争有利于胜者,财富和收入分配向少数胜者高度倾斜。在美国,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例如,最近30多年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弱化,多数人工资、福利下降已经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尤其是中产阶级收入持续下降,并分化瓦解。当前,美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可见,在欧美模式中,经济增长无法使中产阶级和穷人从中受益;蛋糕越大,两极分化越厉害。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及日本)社会的两极分化更加剧烈。中产阶级成为“下流阶级”。文献显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是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徒,自由市场的捍卫者,资本主义的高级传教士,但近年来他也承认美国不平等日益严重已成为国家危机。这表明,美国社会确实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欧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为“1%”的少数“权贵”服务,其“法治”的基本点就是维护这种状态。于是,穷人被忽视了,中产阶级在瓦解和坠落中也感受到了生存的困难。所谓的“法治社会”破绽百出。所谓的“渗透经济”教义,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的,它“得不到历史事实的支持”。所谓的“机会均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讥讽道,在财富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难以在全社会兑现。

  但是,提倡搞欧美模式的中国学者对这些学术信息和事实为何就是视而不见?

  美国模式是市场经济弊端的象征

  针对美国模式,斯蒂格利茨曾指出,美国模式是市场弊端的象征。世界已对“1%的人所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用”的美国模式不抱幻想。美国模式绝非普世价值。

  例如,2003年斯蒂格利茨在预言美国金融体系将发生大危机时就指出,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是“神话”:“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成为市场经济问题和弊端的象征。”(《喧嚣的90年代》,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4页)其他国家“能够选择一条与目前在美国国内流行的所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实现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安全且具有更好的健康和教育水平——特别对于穷人来说——的社会”。(同上书,第6页)

  2010年,斯蒂格利茨在《自由市场的坠落》一书中,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指出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美国模式必须改革,根本不值得再继续向往、复制。他写道:“我们所推崇的意识形态当然已经不那么吸引人了,并且,这种意识形态失去光泽无法修复可能还是件好事情。……在世界范围内大家曾经共同信奉美国及其教育出来的精英所提倡的价值标准,但是现在经济危机已经削弱了人们对于这些精英们的信任。”(《自由市场的坠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198—200页)

  有人热情洋溢地宣称“向往”欧美模式,说中国这样的经济学人“愈来愈多”、“这种思想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大”。似乎中国改革30多年,竟然导致国内经济学界“愈来愈多”的人在逆世界潮流而动,乃至引起“友邦诧异”:中国的“精英”们怎么了?

  斯蒂格利茨和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在一系列著作和文章中指出,在美国模式中:

  ——大资产阶级对美国政府和政策享有支配性权力。在美国,广泛存在着金钱政治、政企不分的“旋转门”,垄断领域的“公司福利制度”即“父爱主义”大行其道,腐败的“裙带资本主义”。换个说法,美国就是“权贵资本主义”国家。

  ——投机赌博新经济大发展,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政府举措不当、市场失灵严重,资源分配错乱,金融危机危害全球。

  —— 经济增长对改善中下层民众生活的作用不断下降甚至消失。财富和收入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分层固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紧缩财政且削减公共支出,福利制度加速奔向“底线”。中产阶级(包括制造业的许多工人)收入长期下降,且队伍日益萎缩和贫困化。失业严重,贫困人口增加,且生活更加困难。工人罢工权受到更多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在资本统治下,“先富带后富是妄想”。

  ——政府在“双重标准”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依托争抢全球战略资源、操纵汇率、干预别国主权。政府和跨国公司一体化,极力控制国际贸易中的主导权。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哪一条能够证明,在美国模式中,私有化、“自由市场”和“宪政民主”等能够实现“普世价值”的美好允诺,是有利于多数人的,从而有理由成为中国的改革目标?

  至此,可以说欧美模式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人而言,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欧美模式也不能解决当前中国国内的各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完善国家调节市场方式中探索自己的成功道路。

  欧美有的政治家和研究者也已指出,中国即使匍匐在资本主义普世价值的旗帜下,也不能取得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因为地球上资源有限。美国总统奥巴马心直口快地说:“中国领导人应该想出一个新模式,不要让地球无法承担。”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也不同意中国搞欧美模式!

  如此,有些人“向往”的欧美模式还能搞吗?

  综上所述,引导中国改革走向欧美模式的“顶层设计”,实际上是误国误民的设计。中国将排除干扰,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7 09: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导中国改革走向欧美模式的“顶层设计”,实际上是误国误民的设计。中国将排除干扰,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支持。中国只有走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政治文化根源,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的独立自足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富民强国强军的复兴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7 1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照搬,中国有中国的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7 15: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归为大多数人利益服务上来才有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7 17: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人民服务,需人民监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7 17: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禅让制与现代的竞选制的区别,无非是如何让谁说了算的问题,权力和资源竞优体系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19:52 , Processed in 0.3752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