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46|回复: 5

青衫老祖:关于性命、生命和身体的一点体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4 06: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读《道德经》和《论语》,更加坚信两者之间存在哲学上的传承关系,不光因为孔子与老子一样,最推崇的是无为而治,也不只因为孔子自言其学问的奥妙之处全在于“一以贯之”,而且因为孔子和老子在性命、生命和身体这三个有关人类的关键范畴上高度一致。而通过深入辨析性命、生命和身体的异同,使青衫老祖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清澈的认识。

  就哲学意义而言,性命、生命和身体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性命包含生命,是人性(真君、本性、佛性、心性、天命)与生命的复合词。也就是说,性命是性与命的对立统一。

  在老子和孔子乃至释迦牟尼看来,人的本性是生而有之的,是决定人的后天作为的东西。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表现在现实说中,就是欲望,包括性欲、食欲以及求知欲、独立欲、超越欲和控制欲等六种基本欲望。这些欲望是与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生命为载体的。只要人活着,就永远抱有这六种欲望,自始至终。这六种欲望很宝贵,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基本动力。性欲没说的,是传宗接代的必要;食欲是维系生命的必要;求知欲则是传承智慧知识和技能的必要;独立欲从小就有,是自立门户、成家立业的必要;超越欲则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必要,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超越父母;控制欲则是形成人类社团包括家庭、宗族、部落、民族和国家的必要。所有这些欲望都是天生的,从小就有的,与生命相伴而立,须臾不离。

  生命实际就是活着的客观反映。它表现为各种欲望都存在。而体现其存在的外在表现就是“情”,由于欲望是否得逞而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恶以及恻隐之心。有这些情感在,说明此人还活着,还具备人类所需要的六种欲望。也就是说,此人还有性命。

  身体与性命相对立而存在。人有身体才有性命,而也只有性命存在,身体也让才有意义。所以,在现实世界,既没有脱离性命的身体,也没有离开身体的性命。不过,这种客观表明,性命和身体并不完全对等,二者完全又属于不同的范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性命不老。几乎所有人都不服老、不觉老。因为,不论人的寿命有多大,七八十了还是八九十了,性命都还是活脱脱的,保持年轻时的状态的。人感觉到老,老的是身体,包括机能和零部件。第二,性命不因身体的缺陷而有缺陷。盲人的性命是完全的,瘸子的性命是完全的,所有残疾人的性命都是完全的。先天残疾的人如此,后天残疾的人也是如此。有的人由于某种意外掉了一条胳膊或一条腿,但其性命并不会因此而少一点什么。只要能够维系生命,即使四肢尽失,此人的性命依然是完全的。很多人感觉奇怪,为什么盲人善听善乐,这实际正是其性命完全的客观反映。霍金能够成为天文学、物理学大师,也因为他的性命是完全的。

  了解到了生命、性命与身体的异同,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

  (一)支配人的行为的不是身体而是本性或天命。不论年轻还是老迈;不论健康还是残疾,都是六欲在支配人的行为。

  (二)身体不是影响工作、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只要活着就要奋斗,就要学习,就要对人类有所贡献。

  (三)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的本性符合正道,也就是克己复礼,对于人生十分重要。《三字经》的这句话很关键,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欲望是先天的,但是,先天的欲望将会产生出什么样的行为,却需要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所以,孔子之教所要解决的,实际就是这个大问题。

  (四)由此可以知道为什么要“尽孝”。孔子重孝,为什么呢?用孔子的话讲就是“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体发肤是什么?性命的载体嘛。没有父母赋予子辈身体发肤,哪里还有性命做事?所以,这个世界上,最需要感恩的就是父母。他们给了我们身体,也就给了我们一切,给了这个世界绵延不绝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5 1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初,性本善”的“人字”并非指刚刚降生的婴儿,而是指在道的作用下阴阳和合造化而成的元人。元人者,道之子也。道者,元人之父也。故元人之性与道同,是纯净的、活波波的、永恒不死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事无非的。而普通人之性是附着在元人之性上的后天之性,是被累世生生所污染后的人性。儒家的修养目标是逐渐去除后天的污染,使人成为君子乃至圣人。而佛道两家修养的目标是要彻底清除人性的污染,还原人之元性(成佛成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7 08: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心说道无益
明心者则知诸心之用,之体

透一点,

比方意识这个心,有现量,比量和非量的区别,其中的现量还有自我确认的能力,这个就是意识,但是这个不是我们的本心,如果不了解这一点,谈论性命,生命和身体就难免在于误导上,

性命者,本来的本体,生命者,生的本休,(因为一般的人以活着这个状态为生,但常常忽加重生的这个状状态有许多相应的辅助,也是命的一部分,命体是活的一部体,身体则是进一步的局限于肉身这个命体,连外在密切相关的系统也不包括在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7 09: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心说道无益
明心者则知诸心之用,之体

透一点,

比方意识这个心,有现量,比量和非量的区别,其中的现量还有自我确认的能力,这个就是意识,但是这个不是我们的本心,如果不了解这一点,谈论性命,生命和身体就难免在于误导上,

性命者,本来的本体,生命者,生的本休,(因为一般的人以活着这个状态为生,但常常忽加重生的这个状状态有许多相应的辅助,也是命的一部分,命体是活的一部体,身体则是进一步的局限于肉身这个命体,连外在密切相关的系统也不包括在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7 0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当初格物,两三天后发现不行,格不住,对朱子们的学问产生动摇,

宋儒们的这一套套理学道论,心学之说,王阳明搞不进去的,

其实格物致知,如果从佛学上看,这是小乘思路,后来王阳明自已在棺材里悟道,创立了知行合一学说,成为立言言德言行的三立圣人,
从这儿也可以看出,襟儒时期这个庙堂之上和江湖之中,问道者众,但离佛学的禅宗宗风渐渐远去了,当然佛家的命脉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7 09: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当初格物,两三天后发现不行,格不住,对朱子们的学问产生动摇,

宋儒们的这一套套理学道论,心学之说,王阳明搞不进去的,

其实格物致知,如果从佛学上看,这是小乘思路,后来王阳明自已在棺材里悟道,创立了知行合一学说,成为立言言德言行的三立圣人,
从这儿也可以看出,襟儒时期这个庙堂之上和江湖之中,问道者众,但离佛学的禅宗宗风渐渐远去了,当然佛家的命脉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8 13:13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