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103|回复: 8

井底望天:台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1 1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一)

  我在之前的财经周报中谈到过希腊的事情,就是希腊要通过教育,让希腊人知道自己是希腊人,而不是罗马人。

  那么在1950 年代的中国的北疆,特别是伊犁地区,俄罗斯族同学们的影响力曾经比较大。当时在小学,如果你问小学生,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在哪?人家会回答,是莫斯科。当然N 年之后,这个认同问题,因为这里的居民出现了大规模的逃离潮而解决了。

  那么台湾的情况就更加复杂。

  这里的人民首先是从忠于明朝王室和郑成功Kosinga(闽南话“国姓爷”),继而要进行去明化来忠于清廷;然后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要推广大和化和进行去中国化;那么在国府迁台之后,尤其是228 事件之后搞戒严,这个时候主要进行的是去日化和教育回归中国化;然后就是到了陈水扁时代的去中国化。

  某种程度讲,台湾后来出现的参加太阳花学运的这批年轻人,明显带有去中国化的痕迹。所以要理解台湾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或者统派和独派之争,是需要理解这个历史和文化渊源的。

  那么你把现在这个阶段和台湾历史上郑成功时代比较,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就是坚守自己的中国的概念(中华民国,明朝),和反对大陆的中国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朝),当然区别在于现在是双方和平而不是战争。

  另一个区别,就是现在本身台湾自己内部的认同并不一致,而且内心里真正坚守中华民国的人,实际上是比较少,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大部分人估计就是内心坚守台湾本土意识,而只是把中华民国作为一个方便使用的马甲,这也是事实。

  所以谈中国统一,你可以谈形式上的统一,也可以谈人心回归上的统一。

  比如你把这个标准用到澳门,这个就是形式上统一了,人心也统一了;但是把这个用于香港,估计你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至少有一部分人,大概30%左右的人心上是没有回归的,而且他们把持着教育系统,教育出来的年轻人某种程度上和台湾一样。于是台湾有太阳花,香港就有占领中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3: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二)

  那就是我说的2008 年的历史转折。

  在2008 年之前,邓小平主导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其实从洋务运动以来,中国都是在向西方学习,而西方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中国学习。

  那么,学习西方比较快、最先发生转变的是日本。在日本人的大东亚战争期间,尤其是东南亚战场上,不少本来东南亚国家的人民,看到了英国为主的白人是怎么被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日本人占领香港,本来香港的山上是只允许白人住的,为了讨好富有华人,日本当局马上就废除了这个。连李光耀也看到了,白人不是种族优越。这种白人种族优越的概念是被打垮了,于是取代的是白人制度优越、文化优越、价值优越的概念。

  那么东南亚在日本战败之后,英国人回归。但是因为光辉形象被打碎了,结果就是hold 不住了,最后殖民地全部独立了。

  这个阶段,日本的军事力量被美国给打败了。

  但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让美国在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也啃泥地了。

  那么第二个阶段,就是东亚经济起飞阶段。

  第二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日本经济力量挑战美国,但是最后又被打得啃泥了;而中国军事力量,可以自保来抗衡西方军事力量,但是经济却不咋滴。

  这个时候,就是邓小平时代开始的一个新的第三阶段。

  某种意义上,西德/德国后来兴起也有这个趋势。本来罗斯福对战后东方的安排是扶持中国,这个才有了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日本是采取去工业化,把日本工业给解体掉。

  但是这个战略,随着中国的赤化和美苏冷战而改变,变成了支持日本的再工业化,并将日本作为美国抗击苏联的不沉航母。

  其实看包括台湾在内的亚洲四小龙的兴起,都可以看成是这样一个因为美苏对抗,而造成了美国通过美援支持→军需生产→开放市场,带来了东亚经济的起飞。说不好听,都是在强权博弈的对抗之中,靠选边站,从而最好地实现了自己的利益。

  当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马克斯韦伯的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就在事实上破产了。

  其实人家法国也不是新教国家,也不是一样资本主义工业化了?后来东正教的俄罗斯到共产主义的苏联,也实现了工业化,虽然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那么东亚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和儒家伦理的论述,这个算是又打破了西方价值体系中的文化必然的概念。

  当然,因为受到来自西方的冲击,东亚社会的所谓主流意识,尤其是被洗脑很深的知识界人士,都是被西方奴化比较强。之前的种族意识的自觉,就是不认为西方人人种比我强这种,只是主要体现在政治人物那里。这种性格,如果你看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李光耀等等,其实是可以看到的。

  而经济意识的自觉,在东亚经济起飞之后,就再加上了企业家的阶层,比如日本当年的那些企业界的牛人们。

  但是文化自觉却非常落后,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民间。大学里面的小女生看到西方人,就很快脱裤子这点,主要还是文化荼毒比较厉害——就是文化话语权上面,还是被洗脑人士们占领。

  那么尼克松访问中国,导致了整个世界战略变化——就是在美苏对抗中,美国开始从被动的守势变为主动的攻势。在这个过程中,有苏联的脑残派的协助,导致了苏联的衰败。然后就是美国在经济上打垮了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三)

  那么如果你看台湾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可以和韩国进行一个对比,就是台湾和韩国有两个相同的地方。

  一个就是对日本文化殖民的遗毒,清算不够。

  韩国非常明显,就是为了保持稳定,对抗北方的共产主义势力,美国对韩国亲日势力进行了扶持和保护。台湾的话,因为国民政府过去的人数比较少,变成了“228 事件”之后需要和当地势力做妥协。但是在之后的情况,就是蒋经国的十大建设之后的开放党禁和报禁,和韩国后来的民主化,道路是相对一致的。

  另外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韩国一直面临一个外部的军事威胁——就是和朝鲜的敌对关系一直存在,而且战争阴影一直没有消除。这个导致了韩国人在民主化过程中,自身内部的争吵有一个外部环境的限制,所以不敢分化得太厉害。而且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强势的同时,还不断通过和日本的口头摩擦,来做民族和国家团结的行动。

  那么台湾的情况恰恰相反。自从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美军对台湾的防卫取消,只能变成有限量的军售。而两岸关系缓和之后,战争阴影早已消除,这种缺乏外部威胁的麻痹情况,又因为缺乏整体上的凝聚力,而导致台湾内部各种势力的分化,这个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当中国在以2008 年为标识的崛起发生之后,和出现金融危机的美国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就是两国关系从合作为主旋律,变成了竞争为主旋律。这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就要求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东亚地区的同学们,寻找比较适应的自处之道。

  而我之前就提醒,当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当中国的取向是朝西方靠拢和演变的时候,中国沿海的部分势力(尤其是在文化舆论界,参考上面说的),加上中国海外势力——就是海外华侨华人、台湾、香港、新加坡,从更广义文化上讲,加上韩国和日本,这些本来是在西方社会中间扮演一个帮助中国说好话的角色,就会走到对立面,变成对中国攻击的角色。这个大家看得很清楚了,例如,最近发生这个转变的,就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

  从台湾的角度来讲,现在确实是一个很纠结的时期,因为两岸关系的定位和共识,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这种中美对弈的局面。现在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加强军力部署,但是又把自己放在第二线,号召日本和其他同学上前线这种搞法,台湾如果相呼应,肯定是未得其利,先得其害。

  另外一个,就是美国的TPP,在圈自己经济殖民地的同时,又让大家失去和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市场的联系——这样对台湾看起来也不是一笔好买卖。而且现在中国经济繁荣开始西移,也会带来台湾经济地位的相对衰落,这一点无论是台湾的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党,还是台湾全体社会,都缺乏一个共识。而且我前面说过的舆论和文化界的脑残当道,导致了民间倾向也很不利于这个共识的形成。

  其实这个不光是台湾的纠结,日本不是一样也在纠结?

  安倍现在也是苦于杀不出一个血路来。这次在万隆会议上,安倍把自己的演讲稿交给中方预先审查,

  如果马英九把演讲稿给大陆看,台湾舆论估计要核爆了。

  那么韩国有啥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四)

  唯一不同的,就是韩国人这次算是抢了先手,搞了一个《超级中国》的纪录片出来给老百姓洗脑,便于形成全民共识。

  那么韩国为啥不同?

  因为韩国的舆论界是大企业控制的,主要的媒体不是三星的,就是现代的这种,所以他们是靠大企业控制政府/媒体两方面,来实现全民共识的。

  从这一点上看,台湾的情况就是民主化比较彻底,两党的恶斗开始媲美美国的两党恶斗。而大陆对台湾的怀柔政策,也恰恰是导致恶斗无上限(或者应该叫无下限)的一个原因。因为缺乏了外来的威胁,大家就忘记了整体利益,开始让小圈子党派、家族啥的利益,凌驾于整体之上了。

  那么这种情况如何才能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12: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五)

  还是必须从理论精英到舆论界的变化才可以产生。

  而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上,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也是一个障碍。毕竟民进党的台独主张,估计99%的民进

  党支持者都会认为不现实的;统一主张估计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但两岸谈判的筹码,台湾现在已经大幅度少于10 年前了,而且愈来愈边缘化,筹码会越来越少。

  最要命的是,因为政治因素(名字问题)导致了台湾无法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那么将来因为政治定位的僵持,可能会直接变成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在台湾可以安慰自己说,”我们民主制度要强于大陆……”,过几年这个假定失效之后就比较麻烦了。还有就是美军迟早要退出西太平洋的。

  所以将来台湾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政治上继续无法达成共识,互相争吵,无下限内斗;经济出现逐渐衰落,地位边缘化。因为很简单,如果台湾的经济无法和大陆经济市场一体化,作为大陆自己的内部人享受一体市场分工的好处,尤其是无法加入中国主导的欧亚大陆经济大发展,真的就会错过高速列车。

  作为生活在台湾的井系同学,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这个就跟生活在香港的井系同学一样,也不想看到香港目前的局面。

  那么改变的方法,就是要从舆论上改变现在对大陆各种情况的有意丑化的报道和宣传,要客观公正地把大陆里面发生的情况,好的、坏的,都平衡报道。这点连香港的TVB 都没有做到,还是对大陆发生的情况没办法公正客观报道,还是倾向于负面立场。估计这个改变,可能需要靠网络了。

  当然大陆自己的中国特色的民主化进程、政府管理方式转变,也都需要加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六)

  目前看来确实台湾现在把经国先生的老本吃得差不多了。台湾的新竹工业园,还是非常非常强的。陈水扁的去中国化,导致了大批台湾的航太高科技人才流失。

  大概有过百位台湾的人才,在大陆工作。但是台湾目前的问题,就是青黄不接了。好像马云说的,还是靠老一辈的企业家在打拼,没有年轻人出来。你看大陆的马云,马化腾,等等,都是年轻一代,我们台湾还是爷爷企业家。

  我个人的看法,就是台湾的基础化工业还是很强。但是比较偏向于产业的供应链,而缺乏自己的品牌管理——这个是和韩国比较的。如果比较以前的日本,就是台湾比较像日本的供应链,韩国比较像日本的品牌管理。当然韩国基本上就是几大财阀吃天下,台湾的中小企业还是比较强,这个是类似日本。所以台湾的贫富差距比较小,都是和日本比较类似。

  不过台北和台中的同学,看到台南同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除了摇头和叹气,大概没有办法。

  东方社会行为,和西方不同。西方靠法律制约;而东方社会,政府的名望非常重要。

  新闻自由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摧毁政府的声誉和名望。所以当律师强大、商人强大之后,通过选举献金制度和舆论控制,政府肯定弱化。所以台湾出现财阀坐大,一点都不奇怪。你拿韩国比较一下,就是舆论都是财阀控制,政府官员也是财阀控制,比如三星出来的人做总统。

  现在很多韩国中年人,都怀念老朴将军。好像台湾不少中年人,都怀念小蒋总统。

  柯P 的玩法,比较类似于大陆的薄熙来。治理国家和城市,还是要有干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3: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七)

  这次习大大和立伦兄的会议里面,有一句话大家要深思。就是通过国共两党的九二共识,把两岸关系从战争边缘拉了回来。所以目前国共论坛的存在,其实是和平的保证。

  因此目前的情况,是需要民进党方面,尤其是蔡英文MM 的团队,需要和大陆建立某种共识。

  现阶段,维持台海关系和平和稳定的关键,主要看能否在靠国共关系固盘的同时,发展出和民进党同学之间的默契和共识。其实很多年前,第一个台商(民进党的人比较多)在大陆协会,就是我帮他们建立起来的。如果有这方面的朋友和联系,也许我可以帮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2: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八)

  现在谈台湾统一和回归,为时过早,回归的关键,要看人心的回归。大陆目前的情况,还是自己内部做好。

  中国自己内部,就是要建立法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人民行为的素质,寻求自己的民主制度和实现方式。对港台主要是要防止台湾和香港的年轻人,被人家美国用来作为抗击大陆的文化炮灰。

  所以要真正做到人心回归,中国必须把之前的发展中国家语境下的北京共识,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语境下的北京共识。

  目前中美问题的火头,主要在钓鱼岛(钓鱼台)。如果民进党上台,如果有人冒险,公开对日本放弃中华民国对钓鱼台的主权,这个就会把中美日,都逼到一个墙角。当然了,这个搞法,台湾军情的人,可能就有人要做荆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2 07:02 , Processed in 0.1094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