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5|回复: 0

徐斌:中国式QE有鲜明的发展中国家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9 07: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白:中央希望股市走慢牛行情,央行负责“牛”,证监会负责“慢”,但也不敢随便放大招抑制股市,否则口水淹死肖刚,但提示风险没问题吧?今天证监会出面了:

  证监会:炒股有风险

  证监会今日针对新投资者激增、全民炒股风险做出回复,表示不少新投资者只看到炒股赚钱的可能,忽视了炒股赔钱的风险。证监会提醒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资者,要做足功课、理性投资,尊重市场、敬畏市场,牢记股市有风险,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场上“卖房炒股、借钱炒股”言论所误导,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旁白:听到这话后,午盘开始,深沪两市跳水,成交量过万亿致敬证监会的风险警示。目前,已经目测一大波亏损股民网上问候相关人员的女性直系亲属了……。哎,这事,也怪不得证监会啊……。不过,央行总是在关键时候出来,顶一下“牛”:

  央行或将扩大今年PSL规模

  彭博新闻社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或将增加今年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规模,同时允许更多银行获得PSL,以支持棚户区改造、地方政府置换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该人士称,央行考虑允许包括地方政府置换债在内的更多资产作为PSL抵押标的,此外,央行或将扩大再贷款工具使用范围,允许更多银行获得再贷款。央行还将考虑将地方政府置换债等更多资产包括进抵押再贷款工具的允许抵押资产范围中。此前,央行曾对国开行进行过1万亿规模的PSL再贷款,用于棚户区改造。

  旁白:大家看清楚,央行搞变相宽松,不是给尔等投机分子在股市捞浮财用的,是配套积极财政不得已的措施。现在地方债利率这么低,谁愿意买啊,你看看下面消息,就知道了:

  财政部督促地方债发行

  财政部网站今日公布文件《关于推动地方财政部门履职尽责 奋力发展 全面完成各项财税改革管理任务的意见》,措辞严厉地敦促地方政府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安排,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财政行政审批。该文件正式下发时间为4月22日,正值地方债置换“难产”之际。4月23日,原定于首个发行省级地方债的江苏省未能如期发行。而早在4月17日,由于发债信息还未挂网,市场就开始猜测该债券可能会推迟发行。《经济参考报》称,江苏发债延迟绝非个例,今年地方债发行将在多省市全面延迟,主要是因为上万亿规模的低利率、低流动性政府债难获投资者青睐,作为承销商的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展开的“利率拉锯战”正全面升级。此次《意见》也对地方政府明确提出以下要求: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2、进一步减少财政行政审批;3、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方式;4、盘活财政存量资金;5、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安排;6、依法组织财政收入;7、加快支出预算执行;8、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往常不同的是,此次《意见》的措辞十分严厉。《意见》称,新常态下要有新状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引导地方履职尽责、奋力发展工作,明确要求对懒政怠政、不作为抓典型,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意见》最后进一步强调,要加强评价结果运用,严格责任追究,奖励追责环环相扣,对落实财税改革管理任务中的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或问责。

  旁白:其实就是市场利率高过地方债利率,商业银行干嘛买地方债?非但地方债难发行,市场预期火爆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今年也不大好:

  一季度资产证券化业务遇冷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一季度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仅为509亿元与去年规模相近,发行了17单产品,其中有422亿元的规模为对公贷款。《经济参考报》援引业内分析人士的观点称,中小银行积极参与,但由于其资产质量受限,发行规模并不大,而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存贷比考核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宁愿保存优质信贷资产,不急于证券化转让处理。与此同时,目前股市热债市冷,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收益率吸引力有限,流动性不足,也成为交易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此前,银监会、央行针对资产证券化的发行制度相继进行改革,备案制和注册制均已落地,业内普遍认为,这将进一步刺激商业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性,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有望再次扩容。

  旁白:为何地方债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同时遇冷,道理都是一样一样的:实际利率其实很高,资金都流向股市了,你看看今年股市定增项目,基本都是没问题的:

  二季度万亿定增目标已经完成80%

  定增从来都是资本市场中的热门主题,牛市的到来更加助涨了增发的热情。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经发布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一共413家,这部分公司预计募资金额合计高达8112.25亿元,其中最“吸金”的当属航空、地产、金融等领域的上市企业。有机构研究预计,今年A股二级市场增发筹资规模料将同比增长至少30%,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依据目前增发预案披露的进展情况,万亿增发募资目标已经实现80%。

  旁白:看见没有?股市大涨,钱都流向股市,谁理会地方债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啊?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不是流动性陷阱,而是流动性不足。财政部发文件督促地方债发行,央行搞大地方债抵押贷款,其实也不大管用。最管用的办法,就是降准、降息。现在还没有被逼得太狠,等目前形势持续下去,降息、降准还会一口气的来。银行业准备金率现在高达18%呢,经济学教科书上认为不可能的极端案例,就这么魔幻现实出现在中国金融史上,降下来,其实也不算宽松。话说,分析人士对此看法更极端:

  申万:经济转型成功之前,QE药不能停

  中国QE的目的是缓释风险,为经济转型托底,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培育之前,经济就难以进入持续回升的自我循环,也就意味着通过流动性释放来托底经济下行和缓释风险的过程将持续。在经济寻找到新的内生增长动力之前,QE之后很可能出现的是“QE-经济企稳-QE退出-经济下行-再次QE“的循环。可以预见的是,QE一旦开始,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未来可能是经济波动下行与流动性不断释放相伴的过程,直至经济培育出新的增长动力。美国在08、10和12年分别进行过3轮QE,分别是2008年11月-2010年3月共计1.725万亿美元、2010年11月-2012年6月共计0.6万亿美元、2012年9月-2014年10月共计1.6万亿美元。其历史非常具有参考性。我们看到,每一次美国QE停止之后,经济都重新出现下行,逼迫美国进行新的一轮QE。因此,08-14年美国就是“经济下行-QE-经济企稳迹象出现-QE退出-经济再次下行-再次QE”的过程,最近的一轮是在14年10月QE结束之后,美国经济从14年底又开始出现下行趋势。美国的经历也表明,QE一旦开始,除非经济培育出可持续的增长的动力,否则很难停止。

  旁白:这经济转型要是两三年不见效,莫非这QE会一直搞下去?这画面太美让人不敢想。但总体看,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不像是给经济结构转型做准备的,而更像是给国企改革和积极财政政策做铺垫。尤其是国企改革,现在路线图画出来了,后面肯定要加大麻药分量:

  国资改革“三项清单”已经列出

  近日,国资委首席专家李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国资委将国企改革的主导权上移给国务院新成立的国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后,国企改革终于有了推动性的进展:“三个清单——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分类清单中的负面清单已提交,目前另外两项清单也会在最近拿出来。”李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述清单全部列出后,国务院国资深改组还将考虑国资改革的具体方式与方法,除了混合制改革外,包括金融化改革等多种方法在内的改革方式,国资深改小组都希望在充足的论证之后,最恰当地应用到国企改革当中去。李锦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在这份负面清单中,国资委列出了10家单位是涉及国家经济利益,不放开市场管理的,其中包括有1家军工企业,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6家供应企业,包括中粮储、中储煤、国电、3家石油企业在内;还有3家通讯运营商。清单以外的国企,则将被开放给市场,未来将有80%的国企被下放给市场管理。李锦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在结构调整计划内的企业不仅包含负面清单内的企业,也包括清单以外的企业。“率先被合并的是中储粮与华孚集团,这早在去年就已经完成。随后应该是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因为涉及未来的并网发电以及国家调控投资问题也将被合并。除此以外,三大通讯运营商最终也应该被合并为一,从而结束通讯中转设备各自垄断的局面,这样可以减少通讯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投入、避免国有资本的浪费。”受央企产业结构调整和合并重组风影响。地方国资体系也开始效仿。4月9日上海市国资委所辖的上海光明集团将与上海良友集团传出即将合并的消息。除了产业结果调整,金融化改革也是国资改革的拟定方向之一。然而鉴于前几轮国资改革中员工持股经验的失败,国资委至今不敢轻意敲定相关国资金融化改革的方案。李锦透露,“当然这也与监管层面负责人知识体系差异有关。”。

  旁白:总体看,这更像是一个收缩而非扩张的计划。尤其对照简政放权、放低行业准入门槛的角度看,更是如此。将一个个国企打捆整体上市,然后让社保高位变现填补养老金黑窟窿,从此市场归市场,政府归政府。大致就是这么个路子,“侠之大者,为国接盘”也不能说错,说到底,能让这笔资产最终让市场决定配置,从此断绝相关央企在内各地国企的事业单位属性,真的做到政企分离,这笔代价,其实不算大。这总比私有化后形成若干金融寡头好吧?现在大家其实都知道,XXX是谁的“白手套”,某某国有资产,其实XXX的“钱袋子”。国企改革稍有暗箱操作行为,立即沦为权贵私产可能.所以走股市泡沫路子,搞定国企改革,应该是最优选择了。同志们就不必为股市泡沫爆裂搞死多少韭菜暗自神伤了,股市这轮大牛市,不是简单搞泡沫降低资产负债表那么简单,是产权改革的关键一步。至于楼市泡沫嘛……

  贾康:2017年房产税立法

  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杭州一个房地产大会上说,房地产税立法有望于2017年得到全国人大通过,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他说,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导致房地产税立法被推迟;住房市场预期已经发生变化,促使房东出售房产,导致二手房供应增加。房地产税作为热点话题,也引起海南居民的广泛关注。贾康认为,到2017年全国两会,房地产税立法将有望通过。

  旁白:今年不出台,是因为怕吓坏业主们集体抛售导致地产崩盘,但国家出招救市了啊,今后房价起来后,再放大招啊。这一刀,今天不来,明天反正来,你有多套房子肯定躲不过……。中国富人很机灵,现在都跑到外国买房子了:

  中国富人现在最热衷海外置业

  4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中国(大陆)《海外置业趋势报告》显示,高达80%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表示在未来有海外投资需求,而地产成为最为热衷的海外投资标的,占比超过四成。七成富豪海外置业为自住,三分之一为投资,平均投入600万元。根据胡润研究院数据,中国(大陆)个人总资产超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已达109万人;个人总资产超1亿元的高净值人群约6.7万人;个人总资产超5亿元的超高净值人群约1.7万人。在这些富豪里,高达80%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有海外投资需求,超过半数具有海外投资(企业及个人)经验。除了地产外,固定收益和股票是他们海外投资的前三标的。调查显示,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是高净值人群海外投资的最主要原因,占比19.8%。而子女教育是富豪海外投资的第二大原因,占19.4%。

  每日综述:有钱人通常不任性的,“多方配置资产”是其海外置业的借口,外国房产税也很高!所以留条后路是真的,至于教育,你看看号称“首善之地”的北京“以教育控人”手段吧,估计中国有钱人心里都打个突,是的,这和有钱人没太大关系,但既然钱,可以解决问题,为何不到欧美更好的解决问题呢?因此你可想见中国人赌性何以如此之大、股市泡沫何以如此严重了。股市、楼市甚至彩票,只要能短期内改变其穷逼命运,哪怕概率再小,中国人也要扑上去,然后意淫着自己今后可以海外置业,能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因为中国有钱人已经给他们做出榜样了。至于官家,这些琐碎生计,都不在他们的盘算之内,政策所有出发点,都是“维稳”。抓住这个牛鼻子,去解读宏观经济政策,你才会明白为何有些分析人士断言:经济没转型之前,QE药不会停。相比欧美日央行们搞QE保住金融家们游艇情妇和别墅的实际最终目的,中国QE具有鲜明的发展中国家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4:32 , Processed in 0.1406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