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47|回复: 0

茂森林:杨鲁安将8000多件文物捐出后的遭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 16: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批珍贵的文物13年间经历了捐赠、展出、怀疑“失踪”、基金会建立未果等,引发了人们对于文物捐赠后的维权思考。

  杨鲁安,原名杨继曾,1928年5月15日生于天津回族商人家庭,祖父喜好收藏古董,父亲曾经营过古玩店。在家庭的熏陶下,杨鲁安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早期的收藏。1951年南开大学毕业后,为支援西北建设来到当时的绥远(即呼和浩特),之后一直在呼和浩特市工作、生活。杨老先生于2009年4月30日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1岁。生前曾为内蒙古博物馆顾问、内蒙古北疆印社社长、内蒙古钱币学会副会长、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呼和浩特书画院顾问。

  2000年,杨鲁安老先生将自己毕生收藏的包括青铜器、甲骨片、古钱币、碑帖等在内的8328件(套)文物以及2534本图书,捐给了呼和浩特市。这些文物的整理、分类、登记工作进行了两年。这些文物贯穿历史、类型丰富。其中一块商代的甲骨上记载了13个月:以实物证明了我国在商代有闰月。还有宋代拓本,非常珍贵。

  2003年8月1日,“杨鲁安藏珍馆”对外开放。该馆位于呼和浩特博物馆——清·和硕恪靖公主府古建筑群内,属国家事业单位,开辟了12个展厅陈列和展出捐献的文物、图书,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与此同时,2004年4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为鼓励杨鲁安先生的义举,颁发了奖金150万元(仅证书),杨鲁安先生提议将其中100万用于建立“杨鲁安文化奖励基金”,基金利息奖励对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员。

  2005年7月,“杨鲁安藏珍馆”所在地公主府古建筑群进行复原修缮,因此,藏珍馆撤展并闭馆。闭馆后,8000多件文物一度“消失”;基金会也“下落不明”,至今没有成立。

  这些文物去了哪里,保存是否妥当,是否还能继续开馆展览?

  2009年杨老先生辞世后,他的女儿杨晓香和女婿张智强继续为文物的重新面世和基金会的成立而奔走。

  直至2013年6月,杨鲁安藏珍馆负责人及杨鲁安女儿女婿、杨鲁安学生、生前好友、呼和浩特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负责人及媒体记者才共同来到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场查看了杨鲁安藏珍馆收藏的部分文物藏品。

  只是在一个仓库里查看了部分文物藏品,不知道这些文物是否全部保存完整。有些书画作品对保存环境要求高,湿度、温度都会影响文物的完整度。捐赠文物后,捐赠人及家属对这些文物,还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听从政府安排,还是自己可以有所作为?距离杨老先生提出建立基金会已经过去九年。这九年中,呼和浩特文化局工作人员与捐赠人家属就“杨鲁安基金会”的设立问题进行的协商不计其数。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文件夹里存放着一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发布的文件,内容是关于《呼和浩特市文化局成立杨鲁安文化基金会的请示》的批复,“自治区文化厅同意呼和浩特市文化局成立杨鲁安文化基金会”。文件印发时间为2011年11月7月。

  呼和浩特市文化局于6月19日做出相关说明,就“文物存放”与“基金会成立”进行解释。说明称:2002年6月,在整理、清点捐赠物品工作结束后,呼市文化局专门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告,为杨鲁安藏珍馆申请了一间国家文物专用库房,进行专项藏品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藏品管理办法》进行日常管理。2003年8月-2005年7月,曾有部分藏品被展览在“杨鲁安藏珍馆”。目前,所有文物目前全部在库房封存。

  该说明同时指出,市政府计划在建设中的呼市美术馆新址,专门开辟一层展厅用于建设杨鲁安藏珍馆,新馆建成后将由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

  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设立基金会应满足“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杨鲁安先生自愿出资的100万不能达到成立基金会的标准。2011年6月,市政府大力支持基金会的成立,另行拨付100万元,达到200万元原始基金,计划成立基金会。全部原始基金一直存于呼市财政局专用账户。基金在基金会获批成立后,将全部转入基金会专用账户使用。基金会的筹备工作仍在进行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03:51 , Processed in 0.5635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