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67|回复: 0

沈敏特:一个基础性的政治视角——四个“全面”的启示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 15: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个多世纪了,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治纷争,太多的政治概念充塞在头脑之中,革命啦,改良啦,反动啦,左倾啦,右倾啦,极左啦,极右啦,形左实右啦,集团啦,帮派啦,道路啦,路线啦,三七开啦,四六开啦,意识形态啦,理论体系啦……至今不敢说自己闹清楚了;但我敢说,大多数人是搞不明白的。很多事情我们并未亲历,更看不到机密和内档,张三这么说,我以为对,几天后又有李四说,与事实不符;于是又坠入五里雾中。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四个全面,倒让我有了一种轻松之感,我不是政治家,更不是领导人,一个平头百姓,一个穷读书的,其实不必难为自己,只要面对自己的环境,把握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能产生实际感受的现象,也足以成为一个明白人,而无须沉浸在艰深难懂,高深莫测的概念之中,就能把所谓的政治,知道得大致不差。四个全面给我的一个很深的印象是,涉及的问题就在我们日日月月的生活里;它会告诉我们真真切切的政治。

  回想解放之初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那时中国人还没有接触过什么“主流媒体”,还没有开始什么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但对于解放军的赞美却是由衷的。这来自于一个实际的对比:溃败的国民党的军队、政府,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腐败、溃烂、无能,小说家张恨水以名为《五子登科》的作品概括了民众的实际感受;而刚刚进城的解放军给予了恰恰相反的印象,纪律严明、艰苦朴素;尤其是在大上海,入城不扰民,官兵夜宿街头,离去前打扫得一干二净;一时传为佳话,连当时定居上海的宋庆龄先生也上街观看,视为真正的人民子弟兵;而几乎无须任何着意的宣传。

  要说宣传效果,其广、其深,古今中外,难有超过文革之初的。红旗、红书,震响入天的“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构成了波浪滚滚的“红海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新发展”、“顶峰”,让人“深信不疑”达到了柯庆施所要求的“迷信”的程度;而纷至沓来、狂轰乱炸的政治概念也确实让人感到“史无前例”。但,文革成了史无前例的大失败。

  请注意,判定其失败的证词,却毫不“高深”,而是朴实无华,最普通的中国人都能看得见、摸得到的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的现象。如“经济濒临崩溃”,这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显示得淋漓尽致;如天文数字的“冤假错案”,多少家破人亡的惨剧,也无须文艺作品来展示,或亲历,或牵连,除了心甘情愿当驼鸟的人之外,谁还掩盖得了!再如“文化沙漠”的景象,无须“海外反华势力”来捏造,只有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怪诞,是人人皆知,人人忍无可忍的现实。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感受面前,一切曾经让人“毫不怀疑”的政治概念都成了人们心中“毫不怀疑”的荒谬;保卫它的《公安六条》也自动废除了。

  我为什么赞赏四个“全面”,恰是它的现实可感的针对性,它的深得人心的应对法,都是中国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的遭遇和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人人心中所有,人人语中暂无的政治语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经历了前三十年的全面贫穷,经历了后三十年的严重贫富不均的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

  全面改革开放,这是经历了从文革转向改革开放,经历了后三十年改革开放跌跌撞撞、曲曲折折、进进退退的过程,中国人的渴望。

  全面依法治国,这是老百姓吃尽了“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极权治国的大苦头,遭遇了因冤假错案家破人亡的上亿人口的惨剧的呼唤。

  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内党外的中国人眼睁睁看着贪污腐化像瘟疫一样在党内蔓延,共同感受到的亡党的危机,发出的共同的心声。

  这是完全不需要任何政治概念去修饰、去加工的全民的政治共识。需要引申的政治概念也只有两个字:兑现。能不能兑现,更是关键的检验。而如何检验,同样不是以那些政治概念为标准,仍是中国人能够看得见、摸的着的实际的感受。

  这当然不是说,政治概念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人的大脑是依赖概念来思维的,否则无以思维;问题在于,概念的价值不是依靠概念本身或概念的张扬、宣传来检验的;而依赖于实践中的中国人看得到、摸得到的实际感受。“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给中国人一个美好的概念——“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而兑现的最突出感受却是空前的饥饿。文革给中国人一个美好的概念——“红彤彤的新世界”,而兑现的最突出的感觉却是“空前的浩劫”。

  四个全面将给我们预期的兑现,当然也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感受到的实际。我的预期如下:

  自己、亲朋好友,特别是其中的平头老百姓,温饱了吗?手中的钱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昨天买得起的东西,今天还买得起吗?物质生活的水平是在上升还是下降?老实勤恳、确有成效的劳动,是不是获得公平的回报?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知识值钱,还是权力值钱?对那些亿万富翁,我们绝不仇富,但能不能像比尔.盖茨那样因为生财有道而让我们心悦诚服?

  我们生了病,是不是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药价是愈来愈能够承受还是承受不了?有没有亲朋好友在病中,因为缺钱遭到停药,只得放弃治疗?医院的公益性的气氛愈来愈浓,还是赢利性的气氛愈来愈浓?

  我们的孩子能不能上学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上了学受到的是怎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能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我们的孩子将成为听话的工具,还是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公民?我们的孩子将获得听从的能力还是创新的能力?

  生我养我的国土是不是愈来愈美丽?天空愈来愈蔚蓝了吗?空气愈来愈清新了吗?草原愈来愈广阔了吗?森林愈来愈茂密了吗?江河湖海的水质愈来愈清洌了吗?联合国对于宜居城市的统计数中,我们的城市是不是占据了愈来愈大的份额?

  我们的宪法是不是在加速向着宪政靠拢?中国人是不是愈来愈养成找法院、找律师而不是找领导的习惯?我们的公务员是不是从拥有桌上桌下的两套语言系统转化为只有桌上的一套语言系统?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祸从口出”的恐惧能不能从逐渐淡化而终至消失?我们的革命前辈习仲勋同志的遗愿,为保护不同意见立法,睿智地抓住了中国宪政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重心,能不能列入依法治国的时间表?

  在全球化、在国际事务中,我们“共利双赢”的方针,能不能使我们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并获得愈来愈多的朋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将中国公民意识与世界公民意识融合起来?

  上述的言论,有我的出发点。

  在漫长的历史的途程中,中国人曾为接二连三、纷至踏来的政治概念所迷惑,而忘记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和实际的需要,不知道自身的利益所在,失去了对政治生活独立判断的价值标准;“听话”几乎成了一个民族的人格模式、思维模式。对于从上而下的政治概念往往是匢囵吞枣、照单全收;往往误以为,愈是弄不懂的,就愈是深刻的真理。从来都不知道,领导是公仆,是我们的监督的对象,从不知道,对于领导的言论,公民有审议权,而不是一个总在“学习”的子民。今天我们进入了依法治国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吏治理念,开辟了公民行使公民权的空间。怎样行使这个权利,成为全民的政治课题。

  而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公民,不可能成为精通政治理论的政治家或政治学的学者,需要把什么道路啊,理论啊,模式啊,说得头头是道。但,为了维权和肩负起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责任,他们又必须具备判断政治是非的基本的能力。为此,本文按大多数人力所能及的标准,提出一个便于掌握的政治视角,从根本上去判断政治的是与非。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感受。这很简单,却也很靠谱。这才是基础性的政治视角。问题在于必须转变观念,建立自信。因为,我们曾经只相信别人灌输的概念,在饥饿的时候,却相信我们的生活“甜如蜜”,不属于水深火热中的“三分之二”;在动乱得无法生产无法上课的时候,我们相信“形势大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只要是上面传下来的,我们相信“句句是真理”,只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需要自己的眼见和耳闻,不需要分辨和选择,更不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此,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付出沉重的代价。

  是的,大多数中国人看到什么,摸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政治视角,尊重这个视角,为此开辟更广大的表答空间,而不是企图用大而无当的政治概念去掩盖或是扭曲这个视角,是“政通人和”的前提!

  2015-3-28

  (沈敏特,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3 14:11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