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963|回复: 5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15年02月1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8 14: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瑞典央行突降利率至负利率 92亿QE出炉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全球央行纷纷推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继欧洲央行、瑞士及丹麦先后将存款利率减至负利率水平后,瑞典亦加入此行列。瑞典央行昨日突然宣布基准回购利率由零下调至负0.1厘,是全球首个国家实施负回购利率,又推出总值100亿瑞典克朗(约92亿港元)的买债计划,并表示已准备好随时加推量化宽松(QE)措施,以对抗通缩威胁。消息令市场吃惊,瑞典克朗兑欧元昨急挫2.1%,跌至1欧元兑9.65克朗的6年低位。
  据报道,瑞典央行昨减息后,多数分析师认为今后不会再减息,也有人预测利率或进一步降至负0.25厘。央行预测下季回购利率为负0.11厘,明年首季再跌至0.12厘,暗示未来将再度减息。
  央行声明表示,为确保通胀向目标上升,已准备好扩大货币政策,短期内会购买100亿克朗(约92亿港元)的1年期至5年期国债,必要时会在下次政策会议前再推新措施。

  丹麦料5度减息挪威下月出招
  【综合消息】丹麦在欧洲央行宣布QE导致欧元急挫后,为保与欧元挂?的丹麦克朗联系汇率,已于18日内4度减息至负0.75厘,并可能在当地时间昨日稍后第5度减息,挪威央行亦可能于下月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减息。不过,对于各国央行接连采取负利率政策,许多经济师认为除非陷入金融危机,否则此举并不可行。

  【时事解读】

  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段、据媒体报道,全球央行纷纷推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继欧洲央行、瑞士及丹麦先后将存款利率减至负利率水平后,瑞典亦加入此行列。瑞典央行昨日突然宣布基准回购利率由零下调至负0.1厘,是全球首个国家实施负回购利率,又推出总值100亿瑞典克朗的买债计划,并表示已准备好随时加推量化宽松(QE)措施,以对抗通缩威胁。

  第二段,丹麦在欧洲央行宣布QE导致欧元急挫后,为保与欧元挂钩的丹麦克朗联系汇率,已于18日内4度减息至负0.75厘,并可能在当地时间昨日稍后第5度减息,挪威央行亦可能于下月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减息。

  在之前的解读中,结合瑞士央行行长1月15日突然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兑欧元汇率上限一事,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即:

  第一,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那份明确态度(详细内容请参阅之前解读),相信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不难看出:就瑞士央行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兑欧元汇率上限这一激烈冲击市场的重大突发事件而言,本质不过是一部早就计划好的剧本之提前剧透而已。

  第二,至于剧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就是瑞士央行这一行动意味着它预计欧洲央行很快会宣布量化宽松政策。

  第三,只要换一个角度,人们就会立刻看到一种不能排除的可能性,那就是如果瑞士经济以此为契机加入欧元区,或者更加精确地说如果这场所谓的海啸的结果是规模很小的瑞士经济为了从根本上稳定金融,从而不再需要勉力维持欧元与欧洲权威避险货币——瑞士法郎之间的汇率稳定,继而就此走上考虑终结瑞士法郎、转而使用欧元的思考进程的话。那么,人们也就不难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掌门人的淡定与调侃式遗憾了。道理很简单:这正是欧元或者欧洲资本利益(或代言西方资本的美国资本利益)所需要的阶段性结果,从而快速达到三个目的。

  其一、循西方资本之复杂转进的原理,双向挤压欧洲、美国战略平台(欧美国家利益),以最大限度地配合西方资本的全球政策。

  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推动瑞士经济加入欧元区进程,从而为欧洲央行统一欧洲金融政策进一步扫清障碍。

  其三、在其二的基础上,一边继续推高美元指数,一边继续缩小欧美元之间的汇率差,直到基本拉平汇率差(1:1)。之后再彻底拉平欧美(包括日元)之间的利率差(全部是零利率)。一旦如此,欧美经济、特别是金融名义上的运行成本就表面拉平了,并全部完成了欧洲央行正式无限量化宽松的金融技术准备。所谓西方超级央行就可以公开地正式成立,并在欧美战略平台(北约+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上统一经济、特别是金融政策了。并为日后西方资本在资本复杂转进进程中视欧美平台的最终状态,在两个战略平台间二择一。之后进行货币切换(由美元切换到欧元或由欧元切换到美元,继而统一西方货币)提供一个选择方案。

  而一旦这种可能性为市场所预期。那么,金融防火墙的一种操作方案就可能伴随水淹南方而正式浮出水面。那就是诸如叙利亚、埃及、土耳其、黎巴嫩、阿曼等这些被西方计划纳入指向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的金融防火墙的经济体,就有可能在本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压力下被迫考虑选择欧元或美元作为自己的法定流通货币。从而本质上正式成为西方资本帝国下的加盟共和国。

  显然,东盟某些关键但经济、特别是金融又极其脆弱的国家(比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甚至与欧美有三边撕裂之硬伤的日本(日元),恐怕也早就列在西方资本帝国的加盟名单中了。而就在这组观点给出之后不久,也就是在瑞士央行行长1月15日突然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兑欧元汇率上限之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1月22日,欧洲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并正式宣布:从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国债与其他债券,以缓解欧元区的通缩压力并促进经济复苏。当然,欧洲央行德拉吉为此给出的解释中有一句非常重要,那就是“欧洲央行将与各国央行共同购买欧元区各国政府、机构以及欧洲机构的债券”。

  显然,之后由于俄罗斯乌克兰政策、特别是中东政策仍然在那儿处于欲实质性妥协却又还未实质性妥协的混沌状态。一如人们预期,瑞士经济经那场被形容为所谓市场海啸的冲击后仍然一切正常。这也阶段性地侧证了之前的判断:如果俄罗斯中东政策在正式表态问题上还能继续拖上几个月,则西方资本精心安排下的瑞士央行决定所掀起这场所谓海啸,至少在几个月内其效果终究不过是一场茶杯中的风暴。这样,欧洲央行目前也就用不着与各国央行共同购买欧元区各国政府、机构以及欧洲机构的债券了。到目前为止,由于这些情况与这里的预期高度相符。因此,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预期的就是:瑞典突降至负利率声明会购买100亿克朗1至5年期国债恐怕也不会弄出什么声响。至少在俄罗斯的俄罗斯乌克兰政策、特别是中东政策全面妥协之前是这样的。

  毫无疑问,循瑞士央行丢炸弹的模式,在瑞典突降至负利率声明:会购买100亿克朗1至5年期国债的背后,人们不难看出,其本质又在于这样几点:

  第一点、与瑞士央行行长1月15日突然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兑欧元汇率上限非常类似,这不过是一部早就计划好的剧本之继续剧透而已。

  第二点、与瑞士央行行长1月15日突然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兑欧元汇率上限一事既同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其一、人们曾经认为瑞士央行丢炸弹(1月15日突然宣布取消瑞士法郎兑欧元汇率上限)这一行动意味着它(注:刻意在方方面面面前)预计欧洲央行不久会正式宣布量化宽松政策。结果,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欧洲央行就正式宣布量化宽松政策。其二、人们现在认为,瑞典央行的这一行动则意味着它(注:刻意在方方面面面前)预计欧洲央行一定会按时(3月1日)正式执行量化宽松政策。

  因此,在结果的层面,也就是3月1日欧洲央行会否按时按量(原计划)正式执行量化宽松政策的问题上,人们不妨继续等着看。至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东方的已不抱幻想与西方的死套中,俄罗斯中东政策似乎仍然在千方百计地不想立刻表态。在继续这个话题之前再来阅读一则新闻片段。

  法国总统奥朗德:若明斯克协议落实或重启向俄交付军舰
  【巴黎消息】据媒体报道,法国总统奥朗德12日表示,尽管俄罗斯支持了新的乌克兰和平协议,但向俄罗斯销售2艘军舰的条件“仍然不正确”。
  在明斯克会谈结束不久后,奥朗德表示,如果该协议被完全落实,那么情况有可能会改变。奥朗德称,他希望这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奥朗德还表示,如果一切正常进行,欧盟将会采取措施以缓解对俄罗斯的制裁。他声称,法国将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但目前这样的条件尚未满足。
  法两国2011年签署了法国为俄罗斯建造两艘“西北风”级航母的合同,合同总价值12亿欧元。根据合同,法国将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向俄海军交付一艘航母。受乌克兰危机影响,法国一直没有按约定向俄罗斯交付首艘航母。

  【时事解读】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法国总统奥朗德12日表示,尽管俄罗斯支持了新的乌克兰和平协议,但向俄罗斯销售2艘军舰的条件仍然不正确。

  这话看似有些俏皮。显然,就俄罗斯与西方就乌克兰问题达成的所谓明斯克新协议(15日实现东乌克兰停火),法国总统的一句尽管出售条件仍然不正确,不仅非常不客气地将俄罗斯乌克兰政策、特别是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现实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与此同时,这则看似俏皮实则焦虑的话也将法国(欧盟、西方)自己的真实心态暴露得一览无遗。事实上,稍早前法国国防部长曾公开声称:如果乌克兰局势不发生变化的话,法国可能永远都不会向俄罗斯转交西北风级航母。而同样是稍早前,作为正式反应,俄罗斯国防部的一位副部长也公开警告称:如果法国不供应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俄将要求法国赔偿因撕毁合同可能遭受的所有损失。

  然而,形势的最新发展却发展出这样一对奇怪的态度:一方面是已经派出接舰部队赴法接舰的俄罗斯,在此问题上虽至今仍在那喝着西北风,但又始终未正式要求法国赔偿。显然,这一喝相是相当地难看、难看得令人不得不一声叹息。另一方面是乌克兰局势目前远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注:协议停火是一回事,最终实现实质性停火是另一回事。不仅如此,即便一度实质性停火但维持时间多久更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新停火协议尚亟待落实)的情况下,法国总统奥朗德就早早地声称若明斯克协议落实或重启向俄交付军舰。显然,这一吃相那也是相当地难看,难看得令人唏嘘不已。这些大国的尊严都哪儿去了?

  显然,在这一对奇怪的态度的背后是双方、甚至三方均有所企求、甚至是极度渴求。即:

  第一,站在俄罗斯角度,由于欧美、甚至日澳加等的联手制裁。再加上俄罗斯金融曾经的瞬间崩溃,特别是乌克兰经济这个俄罗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被有计划地毁去。更兼承受着国际原油价格(纽约轻质)一度从100多美元一桶被暴打至40多美元一桶的巨大损失,俄罗斯经济已经吃不消了。因此,俄罗斯首先极度渴求的东西就是缓上一口气。

  比如俄罗斯至克里米亚陆上东乌克兰通道必须立刻打通;再比如东乌克兰以至整个乌克兰的原有生产体系必须尽快有效运转起来。因为,这本质上就是俄罗斯经济、特别是俄罗斯金融、尤其是俄罗斯军工持续稳定运转的一个不可或缺链条。至少到目前及相当一段时间内均是如此。还比如,也是最重要的是必须抢在欧美经济援助所附带的拆解、甚至摧毁性条件即将拆解、甚至彻底毁去这些链条的核心性质之前,即便不是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也至少是有一口喘气的时间。

  而值得强调的是,上述所谓核心性质就是:乌克兰原本就是俄罗斯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就以俄罗斯军工为例,乌克兰军工就是与之配套的一个主要基地。乌克兰军队目前均是俄式(更精确讲、是前苏式)武器。乌克兰能源不仅是俄罗斯能源的一大市场,也是俄罗斯能源出口欧洲的一大渠道运营商,还是劳动力并不丰富之俄罗斯的一大人力资源市场。显然,只要欧美最终用持续的乌克兰之乱达到首先搞乱、搞废配套性乌克兰生产以极大影响、直到彻底紊乱俄罗斯经济稳定运行;其次再通过乌克兰社会(注,请注意我们的用词)必须得到、否则乌克兰社会不可生存,从而为了救命必然什么苛刻要求均会一一答应的欧美经济援助,去快速且彻底地改变上述所谓核心性质。

  在任何一个明眼人看来,站在欧洲利益(西方资本)的角度,快速且彻底地改变上述所谓核心性质的手段是相对简单且代价低廉的。但一旦成功,其所带来的利益却是极其巨大的。如果进一步展开,显然手段之所以相对简单且代价低廉。以俄罗斯最重要的军工为例,只要用欧美硬通货提供的经济援助一步步诱使乌克兰社会同意乌克兰军队用西方武器彻底换装俄式武器就行。而一旦如此,其巨大利益将以瞬间回报得以体现。

  其一、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一支放下俄式武器操起西方制式武器、且靠西方发饷并与俄罗斯结下血海深仇、还敢且也正与俄罗斯志愿部队(注:其实就是俄罗斯军队)火线对搏的乌克兰军队,如何从哪个角度去看,它都将是一支北约武装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是世界上第一支敢与有庞大核武的俄罗斯赤膊军事较量的北约军事武装。而最为重要的是,这还是北约手中的唯一一支既可随时因战略需要大胆用之与俄罗斯军队火拼,自己还用不着拿北约信誉为其安全背书的一支(北约)民间武装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正式加入北约在某个阶段也就彻底成了一个伪命题。相信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会明白,如有这样的一个能用、够用、特别是敢用的北约乌克兰民间武装在手,北约(西方资本)正式让乌克兰加入其中、倒反变得而不可思议了。

  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相信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不难看出这样一组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乌克兰之乱的一开始就强调乌克兰就是拿来毁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乌克兰之乱的一开始就强调俄罗斯乌克兰政策必须跳出乌克兰、从乌克兰之外的战略方向,比如中东、南亚方向去寻找扭转之机,否则必然无解?

  第三个问题,至今因种种因素而还不肯根本调整其全球战略,从而也至今未从根本上调整其乌克兰、特别是中东战略的俄罗斯,目前为什么极度渴望缓上一口气?

  第四个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极其担心俄罗斯中东政策或向西方全面妥协的危险性?

  第二,站在欧洲利益(注:这里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的角度,由于瑞士央行的所谓炸弹也扔了、欧洲央行QE时间表(3月1日)也急中带赌地端了出来。因此,欧洲利益(注:这晨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首先极度渴求的东西就是崩住一口气,至少是在3月1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不能泄气。

  否则,后面的局面就极有可能从已经开始有利于自己(注:系指相对美国战略平台而言,西方资本开始以欧洲利益-西方资本的角色主导乌克兰、伊拉克之乱,并逼迫美国国家利益做出重大牺牲、尽快同意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利已局面而一泄千里。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别一个方面是,真正能让欧洲利益(注:这里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崩住一口气的又恰恰西方资本能否在欧洲利益(西方资本)的框架内令美国国家利益尽快同意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

  第三,而围绕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问题,这里所强调的三个问题分别是:

  第一个问题、就西方资本迫使美国国家利益尽快同意让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核心意图。这里强调:是西方资本旨在近距离军事威慑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阿曼、伊朗等中东国家,从而利用俄罗斯中东政策的一错再错快速解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阿曼等问题。迅速成型那条最初目标针对伊朗,但却将涵盖所有主要南方经济体、最终目标直指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的金融防火墙之中东段。如何快速实现这个目的?也正是所谓时间陷阱外溢至乌克兰之乱后又折回中东(伊拉克之乱)的折回逻辑之所在。

  第二个问题、西方资本迫使美国国家利益尽快同意让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确保仍在相当程度制约着美国资本利益的美国国家利益,最终确信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将不会陷入另一个中东战争泥潭,从而尽快同意西方资本(目前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核心战略资产——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

  显然,要拿到这份最终确信的关键,就是得有办法令俄罗斯未来不会、也不可能实质性妨碍美国军事力量的有效重返。也就是得有办法令俄罗斯未来不会、也不可能利用这种美军有效重返的走重与走实,与国际社会(主要是中国)一道突然对西方微调后中东战略发起实质性反击甚至打断之。

  第三个问题,要确保第二个问题不会出大的问题。站在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的角度,首先就得制造机会实质性拆解中俄之间战略协调,或至少是扩大中俄之间战略协调;其次是用乌克兰之乱的后续发展彻底地拿住俄罗斯的命脉。

  显然,在首先的层面上,欧美联手金融攻击并造成俄罗斯金融瞬间崩溃就是在制造机会。而中国着眼于力避西方精心设置的战略陷阱、而只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及俄罗斯公开层面拒绝中国力所能及的援助的事实说明,这至少是扩大中俄之间战略协调。而在其次的层面上,俄罗斯卢布瞬间崩溃、国际原油价格的狂跌及此前东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升级、欧美在是否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问题上的双簧、特别是欧美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在向乌克兰提供欧元或美元硬通货等,正是在用乌克兰之乱的后续发展循上述快速且彻底地改变所谓核心性质的原理,试图同时达到两个现实目的:第一个现实目的是试图通过上面的计划一步步地扣住俄罗斯的命脉;第二个现实目的是用第一个现实目的的极可操作性,持续威逼俄罗斯中东政策,迫使俄罗斯中东政策或于言的层面或于行的层面尽快向西方全面妥协。因此,西方资本目前极度渴求是如何拿到美国国家利益尽快同意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局面。

  第四,站在西方资本(注,包括欧美资本利益)利益的角度,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由于时间已经进入2015年这个西方最后自信年(注:西方自信还能把持全球格局、特别是金融格局的一年)、且海口也已夸了——欧洲央行将与各国央行共同购买欧元区各国政府、机构以及欧洲机构的债券,但由于中国已经通过邀请埃及总统访华而提前将中国的埃及政策或更精确地讲是提前将中国的中东政策给轻描淡写化。继而不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决策抱任何幻想。同时中国还突然加快南海种岛(明确指向与美国有军事合约的菲律宾)、继续高调夯实两种战略准备。从而老神在在地进入伺机半渡而击的待击姿态,以一种任凭东南西北风的状态开启寻机雷达。因此,为了避免目前用乌克兰之乱死死套住俄罗斯、并死套俄罗斯中东全面妥协的有利局面因第二而全面崩盘。西方资本似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不惜一切、只争朝夕地即刻拿到内嵌两个进程之西方微调后中东战略的关键性推进及西方资本转进的重要推进。而一如前面所言,在目前情况下、令美国国家利益尽快同意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还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在上面内容的层面去观察与处理问题,人们也就不难明白:在那一对奇怪态度的背后,是欧洲利益(西方资本)与俄罗斯之间,及欧洲利益(西方资本)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在3月1日之前的讨价还价已经空前激烈,这种讨价还价的指向性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

  第一、欧洲利益(西方资本)与俄罗斯之间讨价还价明确指向这样一种局面:俄罗斯未来不会、也不可能实质性妨碍美国军事力量的有效重返。俄罗斯未来不会、也不可能利用这种美军有效重返的走重与走实,与国际社会(主要是中国)一道突然对西方微调后中东战略发起实质性反击甚至打断之。

  第二、欧洲利益(西方资本)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讨价还价明确指向这样一种局面:美国国家利益须尽快同意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

  这样,结合国际原油价格近日持续反弹的情况,结合瑞士央行丢炸弹之后又出现瑞典突降至负利率声明会购买100亿克朗1至5年期国债的情况,结合丹麦预期第5次减息挪威下月或跟进的情况。这里认为,明斯克新停火协议的后续发展或俄罗斯总统普京决策前最后努力的第二站(埃及之行)之努力结果,极可能是欧洲利益(西方资本)在令美国国家利益尽快同意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层面取得重要进展。

  而基于之前的大量解说,一旦如此,则欧洲央行3月1日按计划量化宽松也就没有了悬念;一旦如此,俄罗斯中东战略向西方实质性妥协就迈出了极其重要一步;一旦如此,第二站的埃及的对外决策倾向就可能做出不利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决策;一旦如此,叙利亚局势距离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突然剧变就更加进了一步。

  然而,仍然想指出的是,即便局势果真走向上述情况。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决策前最后努力的第三站(伊朗之行)前后仍然有事要做。如果没有大的意外,俄罗斯总统普京决策前最后努力进程还有第三站(伊朗)。

  就目前而言,中国已在公开的行的层面(提前邀请埃及总统访华)段已对俄罗斯中东政策彻底地放弃了幻想。同时,中国又在言与行的层面非正式地宣示中国既坚决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决策(比如在卢布瞬间崩溃后,由于俄罗斯宣示继续以市场手段应对之,从而不肯就此摆脱西方金融体系。为避被西方用俄罗斯大量消耗的战略陷阱,中国也因此只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但又绝对不会在任何层面与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私下交换俄罗斯核心利益的决策能力与战略态度。

  这才是中国乌克兰政策或中国中东政策最值得一提的地方。它为所有可能的复杂局面前置了后手。如何理解这一点?所谓为所有可能的复杂局面前置了后手。整体上已令半渡而击在继续夯实两种准备的基础上,既针对西方也针对俄罗斯的后续决策(注:请大家注意这一点,在之前点评中已经详细解说,请参阅)同时正式进入伺机而击的状态。这样,俄罗斯总统普京决策前最后努力进程在完成第三站(伊朗)的前后,俄罗斯也好、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欧洲利益(西方资本)、美国国家利益等也罢,有些可能的局面还真得想清楚,务必三思而行:

  其一,半渡而击之后的局面首先会率先冲击到谁,还真不好说。

  其二,俄罗斯也仍然可以借助中国的这份不管东西南北风的原则态度,反过去继续与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就俄罗斯是否会实质性妨碍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问题上讨价还价。或继续让美国国家利益继续在俄罗斯是否还有能力实质性妨碍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问题上纠结,从而令美国国家利益尽快同意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层面或起反复。

  其三,就是在其一与其二的纠结中,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或还得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决策前最后努力进程的第三站(伊朗)支付更大的代价。这样即便俄罗斯中东战略最终向西方全面妥协,但其全面妥协之前的进一步讨价还价,至少客观上也能为中国的半渡而击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07: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这些充当美国的妻妾们,时不时给俄罗斯发出联合美国解体俄罗斯的战略企图,在俄罗斯看来前苏联的解体历历在目,因此,在“中美国”若即若离的骑墙政策的影响下,俄罗斯不可能把命运交由中国管理,一个骑墙随风两面摇摆之伙伴怎么会赢得信任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 11: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俄罗斯,日本这样的国家早就应该死心,他们宁愿自己灭亡也不会给中国半分好处,对这样的国家就是应该往死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 16:2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投机取巧,没有国家信用可言,从来都不是谁的可靠伙伴!我们相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要易主!: iPhone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11: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夏 于 2015-3-2 11:02 编辑

兄弟,没有人会去真的肢解俄罗斯,肢解不肢解是他国内人民自已说了算了,外因不起决定作用,
但俄罗斯不会真心中如国一条心是事实,中俄印的联合会终结美元军事经济体系,可俄的心是西方的,只是这个大个儿不受西方接受罢了,当前的形势是主要大国指军事大国都不是把局面走死,这个不走死本身就是搏奕的点,也是搏奕的风云,这个独立性的本身就是大国的表现,直到山穷水尽,后必柳暗花明,谁会被肢解,谁不被肢解,这是大智慧,西方文化包括俄哈,都想着的是技解别人,只是中国文化不这样,中国是力保不肢解,并不起去技解别人之心,这是思维的分野,二虞的中国不就是差点肢解吗,冷战苏联不是被肢解了吗,我看呀,这此应轮也轮到美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2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先想想如果都不选择  谁会先挂  对  是美国   所有的国家都在稳步前进  唯独美国是病态的繁荣  所以美国动的越晚   损失越大  别国得到的越多    动的越早   损失的也大   但是别国就损失的也大   美国只是以此为要挟   但是指望如此通吃   那是不可能的   就像一个警察拿两颗子弹要挟一帮流氓一样  一旦打出子弹便是灭亡之时     当只剩一颗子弹之时    流氓更具危险性   对自己也是一样   是的现在大家都等着这枪打向谁  也都等着打完这一枪    都充满了畏惧都充满了准备和期待   毛子的想法就是   你他妈的真打么  打完了你他妈的也不会搞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0:51 , Processed in 0.1094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