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0|回复: 0

如松:俄罗斯已经濒临国家破产的程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4 10: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截至北京时间13日15:45,俄罗斯卢布兑美元为64.752,俄罗斯的基准利率现在是17%。

  在去年12月,卢布兑美元一度跌到80,然后快速反弹至53的上方,自此后开启了阴跌的程序,到了现在的位置。如果未来再次打穿80的低点,对于俄罗斯、俄罗斯企业都是灾难性的,也符合原来预料的情形,俄罗斯现在才开始进入到最危险的时候,为何这么说?

  第一,为了维持卢布汇率,俄罗斯央行只能维持在现在的利率状态。可是,这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俄罗斯央行的基准利率是17%,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将更高。Vedomosti援引一位中型银行经理表示:周二(2014年12月16日),俄罗斯大型银行给大型能源企业的信贷利率是19%(相信小企业应该更高)。而俄罗斯地区银行联盟及一会金融市场委员会副主席AnatolyAksakov周二(2015年1月中旬)说,17%的基准利率意味着部分企业可能不得不支付高达30%的借款利息,即使如此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由于卢布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存款倾向于流失换成外汇和食品,存款流失的情况下继续推升贷款利率,贷款也就越来越困难。如此高的利率,除了经营食品的商业之外(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有利于商业利润的提升,这是倒爷的春天),很少有生产企业可以承担。当维持这样高的利率一定的时间以后,企业就会陷入严重亏损,现金流枯竭,企业大面积破产。

  大量的企业都破产,甚至包括石油公司。财政收入快速萎缩,普京怎么活?这是卢布和国家破产的程序。

  石油公司破产,中国的能源投资自然就打了水漂,因为你不能跟普京要钱,中国的投资是在企业身上,如果再说油价下跌有利于中国,那真是脑袋进水了,那可是千亿计算的美元投资。现在低价买点原油现货又算得了什么?中国的能源投资已经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下。

  所以,沙特不减产,只要维持足够的时间,对美国来说,可能只是部分页岩油公司停产,影响不了美国经济的大局;对俄罗斯来说,原油开采是支柱产业,在油价下跌和利率走高的双重打击之下,这是逼迫俄罗斯破产的辛辣招数。

  今日的产油国已经陷入囚徒困境。委内瑞拉正在计划原油扩产,预计到2019年将现在的日产250万桶左右,增加到日产600万桶。沙特现在的日产是900多万桶,可是,2015年沙特的预算是按原油价格80美元进行的,当无法实现国家财政预算的时候,也只能以量补价;俄罗斯今年的预算是2万亿卢布的赤字,原油只能增产不会减产(石油公司被动破产除外)。这些问题说明这些产油国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油价越跌越需要加大产量。所以,巴克莱在去年11月预计明年(2015年)OPEC)合计每日产量增加约150万桶,将进一步恶化供需形势。

  今日的局势之下,俄罗斯几乎根本就没有逃生的机会,如果说这是美国人的阴谋,在原油价格不能短期大幅反弹、而俄罗斯企业的现金流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即便将这个阴谋摆到桌面上,又能如何应对?

  到今天,很多人应该明白,为何上世纪80年代原油持续维持低价格最终造成前苏联的解体和卢布崩盘。实际上那就是国家破产的典型范例。

  第二,给俄罗斯央行换一个选择,可以采取降息的措施。无疑这将继续推动通货膨胀和卢布贬值。当卢布继续贬值的时候,俄罗斯银行的外债压力就会继续增大。俄罗斯央行公布数据显示,俄罗斯银行业在2015年面临约500亿美元的偿债压力,即使俄银行业有充足的美元偿还2015年到期的债务,到2016年仍有85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目前,俄罗斯银行业的外债总额高达1920亿美元。如果俄罗斯卢布继续贬值,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最终会无法覆盖外债(可惜查不到俄罗斯商业银行2014年底的净资本是多少,否则可以计算俄罗斯银行业可以承受的卢布最大贬值幅度),商业银行就要面临破产的危机,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卢布继续贬值将带来通胀继续走高,俄罗斯民众将不断提取存款,用于兑换外币或者购买食品储存起来,挤兑永远是危险的事情。实际上后者的压力可能更大。在内、外的双重压力之下,银行很容易爆发全面的危机。

  俄罗斯去年的通胀率大约是11.4%,卢布继续贬值,通涨将继续恶化,上升到15-20%并不困难。对俄罗斯民众的心理打击是非常强大的,受到最大威胁的是商业银行。

  如果银行大面积破产,俄罗斯就破产了。

  企业大面积破产,俄罗斯是破产的结局;银行如果大面积破产,一样是俄罗斯破产的结局,俄罗斯央行改变不了什么。

  很多人经常会说,怎么办?有些事情是有办法的,有些问题是没办法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陷入绝路。货币危机就是一种绝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走入绝路。货币危机的本质是信用危机,当一国的货币丧失了信用之后,这种情形基本是无解的。所以,德国一战战后发生恶性通胀,只能发行土地马克,利用土地的信用缓解危机,源于任何法律或政府都丧失了信用,社会已经没有了公信力,无法给货币的信用背书,只能借助土地。

  本人一直在呼吁,中国不能靠发货币推动经济,一旦危机爆发,就是一种螺旋式恶化的局面,无论是否外汇管制和价格管制,都没法改变结局,这种货币危机同时伴随经济危机,可以说是经济的噩梦。上世纪80年代的南美危机,最终需要美联储出手相救才缓和,即便如此,也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几年,在此期间,巴西、阿根廷等几乎所有的拉美都发生了恶性通胀,持续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十年以上,经济猛烈倒退,社会剧烈动荡。所以,一个国家管理不好自己的货币,最终会把过去很多年的经济成果丧失掉。

  如今的俄罗斯,唯有缓和和西方的关系,这样可以缩减财政支出,压缩财政赤字,同时借助国际上大经济体的力量,才能逐渐缓解危机,不具备这两条条件,已经难以走出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需要警惕的是,被逼到绝境的俄罗斯,战争也是一个选择。

  保护人民币的信用已经刻不容缓,最根本的是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只有如此,才能给企业减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稳定。如果一味用加税(虽然燃油加税可以抑制原油需求,平衡国际收支,但也会提升企业成本)来弥补财政的需求而不懂得提高行政效率缩减财政开支,实现财政的健康可持续,人民币的结局不会好过卢布,因为一国货币的生命最终高效的行政效率和本国企业的活力。

  企业不断破产,土地不断抛荒、奶农不断倒奶,结局并不美妙,这是给央行敲响的震耳欲聋的警钟,没有了实业,央行印出来的人民币和普通白纸没有区别。现在中国的政策是希望压缩进口维持外贸顺差和国际收支的平衡,这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头疼医头的措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5 14:09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