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00|回复: 0

黄祖斌:牛市暴风骤雨般来临的根本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2 17: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个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了一批文艺工作者,其中没有赵本山,却有花千芳和周小平这两个不为主流社会待见的网络作家。这让一帮人模狗样自我感觉良好似乎中国社会离开了他们中国粮食产量要骤降的社会公知满肚子委曲,一肚子酸水不知往哪里吐。而自下半年开始的这轮暴风骤雨般的牛市行情,让很多满仓持有小盘股的人同样一肚子不快。有人说蓝筹股行情没有经济基本面好转的支撑所以不是真正的牛市,有人说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失败的象征。当有研究机构说股市的上涨很正常,即使是融资融券余额接近1万亿元,单日成交突破1万亿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时,有人就指责这些机构没有良心。其实说白了就是错失行情的人心理失衡,或是不懂装懂罢了。在金钱面前,很多人平时装得很深的本性都能暴露出来。我1999年刚入股市,519行情开始后,有人为争抢交易终端打了起来,有位女股民因为别人的股票普遍涨停自己的不涨,居然哭了起来。

  对于股票投资来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后,终于现在也倾向于认为宏观分析是没有用的,策略分析也是没有用的。不要看现在券商们纷纷说牛市来了,牛市的原因是如何如何,问题是一年前他们在说什么?我记得只有东吴证券去年明确说今年上证指数要到3000点,另外中金也明确看好今年的行情但只看涨今年20%,当然这就不错了。申万和国泰君安看涨晚一些,但也明确发出了牛市信号。其他券商很少在一年前看涨今年股市的,提出的理由千奇百怪,有的甚至说改革无牛市,脑浆含量相当低。有趣的是安信,明明说今年的股市会股指东南飞,未必会徘徊,现在高善文又跳出来说去年就说已经到了黑暗隧道的末端了。我在一年或更早的时候,在文章中数次说预测股市会涨到2018年,涨到9000点,我估计没有多少人信。当然,这个预测方法不是我的原创。我也不是完全相信自己的这个预测,否则我的融资融券账户的额度也不会一分钱未用了。我不打算搞私募,所以没有必要歪曲事实。

  有人说这轮大行情是因为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大力的改革措施。当然,这些改革措施可谓好评如潮,中国前景更加看好,但这和股市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论怎么改革,中国经济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城镇化率的空间已经越来越有限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拐点已经到了,中国多数地方的房地产供求关系已经或接近于逆转了,中国钢铁水泥等产业的产量占全球一半的状况持续很多年后已经无法再持续了,中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后全球已经没有一个经济规模是中国四五倍进口需求很强劲的经济体。所以虽然一些改革政策出台了,但中国经济增速还在不断下滑。

  这里再说说国企改革。这几乎众口一致被说成是股市的利好。我现在有了投资策略的利器后,加上之前对银行和保险行业的了解和可转换债券的特点,所以基本上不关注经济政策的动向,对此了解不多,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但没有看到任何令人信服的分析能证明这对经济对股市有重大的利好。国企混合制改革无非是引入民间资本作为财务投资者,国有大型企业又不缺资本金,获得贷款很容易利率还低,引入一些没有太多投票权的民间资本家,算什么特大利好呢?不明白。

  房地产市场调整对股市算不算利好?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中国股市前几年的逻辑是地产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股市涨;相反,如果房地产前景看淡,股市也会跟着下跌。2012年两会最后温家宝答记者问,当时房价在跌,温说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结果当天股指大跌,那几天股指的最高点2478点今年下半年才重新涨回。从全球的历史来看,我也从未听说哪个经济体房价下跌而股市大涨的。这是不少主观经验主义论者因中国地产泡沫较大而长期看空中国股市的重要依据。

  为什么宏观或是策略分析的预测绝大多数是错误的或是没有价值的,重要原因就是考虑问题不全面。中国居民80%左右的资产价值,体现在房地产上,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十年房价涨10倍而上证指数基本上涨幅为零的原因。如果房价下跌打破了房价必涨的预期,居民增量储蓄原本流入房市的一部分流入股市,就足以出现较大的上涨行情。股市最低时保证金余额不过6000亿元,中国一年成交的新房、二手房是多少亿?

  我个人将房地产泡沫的萎缩理解为股市的利好,也是中国经济结构取得明显进步的信号,但问题是这种利好2011年也发生过,当年股市、楼市、债市一起跌。今年则是房价跌,债市率先上涨,股市随后大涨。虽然是利好,但这种利好何时发挥作用,也是很难预测的。

  四万亿过度刺激,又矫正的过程到了尾声;民间借贷明显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被证明很可能是靠不住的,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被怀疑不是保底收益率,这都是股市的利好,但何时量变达到质变,都是很难预测的。各类宝们的收益率从去年春节前的约7%左右一路降到4%左右,这个过程对股市当然是利好,但首先上涨的是债券,股市上半年半死不活。综合地说,量变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形成质变,这个过程有多长,不是说搞几个模型就能准确预测的。有人预测准确,最好先假设这是碰巧,而不是模型超有价值。

  股市要追求完美收益率是相当困难的,但要追求略高于指数涨幅的长期收益率却不难。以这次的行情为例,这里说两个方法:

  1、观流星雨的时候必须时刻在场。巴菲特有过类似的名言,好象是要打中飞速奔跑的大象就必须身上随时带枪。既然流星雨什么时候出现,股市从哪天开始上涨是不大可能预测到的,那么就要在长期下跌的熊市末期,坚定重仓持有一批明显低估的股票。以银行股为例,这两年有很多可笑的现象。一方面说中国银行业是暴利行业,一方面银行股纷纷跌破净资产,市盈率一度只有4倍ROE为20%股息率为5%。大概就在一年左右前,有公募基金界的人对中国银行的高管说,不买银行股是怕不良资产要暴露很多,中国银行的这个高管大概是说,希望不要后悔。再看今年已经大涨大概60%的中国平安,2年前就有券商分析,按它的业务结构,银行、财险、信托等分别按市场其他企业的估值估算,算下来,行业中最有竞争力的寿险居然是负价值。

  实事求是地讲,我虽然一年左右前说要涨到9000点,但我也不知道大资金从哪来来。没有大资金,显然这些大盘股是无法有较大的行情的。但不要紧,只要是明显低估的,耐心等待。我没有任何一天因为股市表现差就睡不好觉。

  那么为什么今年医药的医药股,去年的白酒股就表现很差呢?有个笑话,说某次股市行情有人早早抛了,因为根据他的经验,股市就象吃鱼,不吃鱼头,吃完鱼肚,鱼尾留给别人吃,不料那次行情很长,是条带鱼,只吃了很小一部分。其实股市中的各类板块就象一条条鱼,哪怕是带鱼,毕竟不是长城鱼,医药股前些年涨得很多了,真正牛市来了避险资金必然外流。2006年牛市来了,我发现在前期熊市中基金长期持有的长江电力、上海机场,基金居然在卖出,当时无法理解,现在理解了,就是这个道理。熊市中的防守品种,牛市中需要进攻时,就会被抛弃。医药股其实是一个没什么太大价值的板块。不要妄想美国医药股的神话在中国重现。为什么欧洲、日本的医药股就没有什么大牛股?中国老龄化问题不是医药股的利好,恰恰是利空,中国政府只会允许医药企业赚辛苦钱而不是暴利,以降低居民生活成本而不是提高生活成本。

  这是最笨但最有效的办法。杨天南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提到今年在杂志上公开的投资组合,实现了60%以上的收益,但多数收益就是在最近的四五个交易日实现的。缺席了这些交易日,收益率要大受影响。

  2、用3月绝对动量系统来择时。每个月末,将股指与3个月前的月度收盘值相比,如果上涨就下月持股,否则就下月空仓。以上证指数为例,2014年6月报收2048.33点,相比3月2033.31点上涨,那么7月就应该开始持股了,结束1月到6月的空仓期,并始终持股直至目前,近乎全程吃到这波行情。用2005年迄今的历史数据来看,如简单长期持有上证指数,收益仅为128.93%;但是利用3月绝对动量系统择时,那么收益将高达600%左右。

  这个东西不是我的原创,是不久前在某报纸的网络版文章上看到的。一开始只收藏了网页,没有复制文字,结果再想复制时,发现这一段没了。天下乌鸦一般黑啊。我的文章不会透露自己的投资或交易策略,难得透露一点干货。

  最后说说本轮牛市暴风骤雨式上涨的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大盘股估值太低了,显著低估,所以要涨。对这个问题不需要动脑子,只需要死脑筋就行;二是由于种种原因,低估时间过长,所以涨得就比较猛。休息了1个月的马,跑起来比休息了1星期的马要快得多。解放战争中,中原突围、转战陕北、挺进中原,都非常困难,也很难熬,到了临界点,真正三大战役吹枯拉朽,就大概半年时间就结束了。就这么简单。

  股市需要搞清楚最简单的一些常识,否则很容易长期找不到正确的投资方法。如果知道了这些被历史经验反复验证过的一些常识,又不贪心,那股市赚钱实在是太容易了。可惜今年在这一点上我做得也不怎么样,瞎折腾导致近25个百分点的收益没有成为现实收益。


转发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个案例提到了能抓住最近银行股和中字头股票行情的策略:

从未败北的人梅尔维德·霍根的故事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学会怎样在股市中赢利。但是,财经作家约翰·特雷恩先生更喜欢听来自休斯顿的梅尔维德·霍根先生讲述有关他个人领悟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根先生退役了。接着他就参与钻探设备制造行业,并且开始买卖股票,开始时是作为一种爱好。然而到了年末算帐时,他的账户总是出现净亏损。霍根尝试了各种所读到或听到的方法:技术分析的方法,基本分析的方法,所有这些分析方法的综合......但他却不知为什么总是以亏损告终。并且,在1958年的大反弹期间,甚至连瞎子都不会亏损的时候,他还是亏钱了。而且几乎都是在进行短线买卖和自作聪明的转换中亏损了许多钱。
  因此霍根先生沮丧万分、心情郁闷。1961年的一天,他来到位于休斯顿的美林证券的办公室里,一位高级财务主管坐在前面的桌子边,这位主管注意到了他脸上的不快,他的情况对这位主管来说已经是多少年一直如此了。主管打手势叫霍根到他桌子前去。 “你愿意见一个人吗?”主管有气无力地问道,“他在股市从没有亏损过!”霍根结节巴巴地说,“从没有亏损过?”
  “总的来说,他从来没有亏损过”,这位主管慢声慢气地说,“我替他管理帐户已将近40年。”然后他用手指着坐着看股票行情的自动收报机人群说,一位穿着笨重工装裤的人就是他。“如果你愿意会会他,你最好快点”,这位主管建议说。这位每穿着笨重工装裤的人每隔几年才来这里一次,除非他打算买进的时候。他总是徘徊几分种,发呆地看着自动收报机。这是一位来自海湾城郊的种稻子和饲养家畜的农民。
  于是霍根先生穿过人群,在穿着工装裤的陌生人旁边找到了一个位子坐下。霍根首先自我介绍,接着与他谈论了一会儿有关种稻和打猎的事情,慢慢地进入了有关股票的话题。
  让霍根吃惊的是,这位名叫沃马克的陌生人非常愿意谈论股票。沃马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用铅笔潦草记录着他刚刚卖完的股票并让霍根看。霍根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沃马克的整个股票投资组合获得50%多的长期资本收益。在这30种股票中,只有一个股票失败了,但其他股票分别增长100%,200%和甚至500%。
  沃马克向霍根说明他的技巧,这种技巧其实非常简单。当熊市期间,他在报纸上看到股市又下降到新的 最低点,专家们预测道琼斯指数还要多下降几百个点时,沃马克就会仔细浏览一份“标准普尔股票指南”,并挑选市场价格已下降到10美元以下的大约30种股票。这些股票有的稳健,有的盈利好,还有的是鲜为人知的小公司,比如核桃种植公司和家庭装饰公司等。所有这些公司都有一个特点,支付股息。然后,他就来到休斯顿,买进50000美元一揽子股票。1年,2年,3年或4年以后,当股市高涨,预测者在谈论着道琼斯指数将冲上新的高点,他便来到城里,卖出他整个一揽子股票。事情就这么简单。
  其后一直到沃马克去世前,霍根还一直与他交往,有时还到他肥沃的田野上打鸭子。在这期间,霍根学会了他的许多投资哲学。沃马克把买股票看作是买一卡车猪。当猪市萧条,他进猪的价格越低,在下一轮卖方市场到来时,他可以获得的利润就越多。他还说明,如果股票市场也是同样情况时,他宁愿买股票而不愿买猪,因为猪没有股息。你还必须饲养它。他对股市基本上采取一种耕作的态度。在种植稻子时,有一个种植季节和收获季节;在其股票买卖方面,他也严密注视着相同的季节。
  沃马克先生似乎从没有在股市最低点买进或者在高点时卖出。他似乎愿意在底部区域或顶部区域附近买卖。当他打算买进时,他不顾什么多年来的陈词滥调,“永远不要吃亏了又吃亏”。比如在1970年市场跌穿底部时,他又另增加50000美元到其原本已特廉价的交易上,因而在整个一揽子股票上赚了大钱。
  霍根先生认为,现代股市技术分析专家可以在沃马科先生买卖股票简单的方法里,发现许多α法、β法、相反理论和其他一些理论。但是霍根在他所知道的人中,没有一个人像沃马克那样重视“买价”。霍根强烈意识到许多因素决定一种股票是否值得购买。但是他更明白在股市萧条期间,如果能够在一种股票低价区域获得成本优势,即使日后有许多错误的判断,也不碍大局且都是可以原谅的。霍根说,在股市上涨期间,你可以尽快出售并赢利;如果在最高价时出售,获利更多;甚至在下降过程中出售,仍然可以获利。既然有这么多有利于你获利的机会,耐心地等待较低廉的买进成本是值得的。在市面萧条时对此胸有成竹总是令人欣慰的,此时,图表分析者会吃惊地看着你在他的图表刚刚发出卖出信号时,你居然买进股票。总而言之,沃马克先生对于股市并没有什么深奥的见解。他教导霍根,你不可能在一年中的每月每星期或每天都在买股票,并获利;同样你也不能每月、每星期或每天都种稻,并有收获。沃马克改变了霍根的投资风格,从那时起他赚钱了。
  不过,特雷恩先生也提醒读者,虽然这种对市场规律的感觉是一种可以获利的有益的感觉,但却不是唯一的策略,也不是最好的策略。如果沃马克先生只买卖并持有成长股,也同样会取得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2 04:37 , Processed in 0.2344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