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90|回复: 0

玉名:沪深差异暴露历史神奇指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6 14: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今年6月11日开始,深市大部分时间是超过沪市的,这说明了什么?温故知新,回顾一下历史,第一波深市超越沪市是在1996年3月,当时有香港回归大背景,尤其是深市利用深发展的绩优概念进行重点炒作,让市场热点从上海本地股转向深市本地股;第二波是在2000年1月,当时深市炒作重组和次新股概念,而深市此方面热点个股比较多,而且表现异常活跃,这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场疯狂炒作;第三波是2010年6月7日,深市成交额10年后再次超沪市(因为这10年间,沪深新股进行了改革,沪市主要是中大盘股,而深市是小盘股),随后市场出现了2319点的反弹行情。如今是第四波,而原因是权重股低迷,题材股活跃。
  
  深市成交额超过沪市阶段,一般都是A股市场持续低迷处于低位,而且随后都有一波上涨,只是随着股本结构改变的进行,涨幅在收敛。1996年3月13日,深市成交额超过沪市,随后一波反弹,最高涨幅达168.14%;2000年1月19日,深市成交额再次超沪市,随后反弹的最高涨幅达55.86%;2010年6月7日,深市成交额连续超过沪市,随后沪指从2491下探至2319点,反弹最高涨幅达37.37%。  
  
  不过如今与之前有三点不同,或导致行情的新变化:从个股结构来看,沪市的核心是周期性板块,跌至白菜价的银行股似乎仍乏人问津,因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润的挤压,使得投资者并不敢对银行股抱有太多希望。破净股主要集中在钢铁、公路桥梁、交通运输、造纸和银行这五大板块,且多属周期性行业,这些行业的基本面走弱,导致很多个股持续创新低。深市中小板、创业板的股票新兴行业居多,而其大量次新股的成交活跃,而资金弃沪转深、弃大从小、弃周期从新兴,是市场资金无奈的选择,蓝筹股估值低却没有赚钱效应,市场有限资金被迫流向小盘股。不过如今与之前三波也有不同,那就是“沪弱”的同时深市也不强,尤其是7月底那波补跌也很惨烈,这说明权重股低迷和砸盘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换一个角度,从资金角度来看,“沪强”是必须要以资金维系的,否则权重股无法持续,一旦资金跟不上就会形成冲高回落,而“深强”则不用,毕竟中小盘股更多地依靠的是题材,以及局部资金优势即可。换句话说,概念股炒作消耗不了多少资金,但蓝筹股呢?那可都是大象,大象起舞没有大资金是不行的。所以如果沪深量能背离之后的修复是沪市放量,那么必然会引发一波行情,但如果最后用深市也缩量来修复,那就是调整格局。这其实就是为何如今与之前三波反弹最大的不同之处。这几年来,沪深股市严重缺乏财富效应,也就是投资股市普遍遭遇损失,而近几年期货市场的火爆,就以本月为例豆粕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超过300万手的持仓也非常震撼,这体现出期货市场的活跃;同样债市也是继续走牛,企业债、金融债尤为凸出,本月20日结束的债基4天就密集了400亿元,这些市场的活跃和大资金频现,反而说明了股市的冷清。  
  
  最后还有一点,股民要注意到,那就是说本次沪深的差异是一种背离,比如说沪指强但量能弱,热点差;深市指数弱,但热点个股多而量能大,所以深量能之争,随后的结果是消除背离,要么权重股反弹,量价齐升,指数反弹;要么,权重股小跌概念股大跌来修复,所以玉名认为近期出现的诸多热点,如页岩气、化工、稀土概念和ST板块等,更多地还是游资对于局部的炒作,的确提供了一些机会,但其操作也很大,后期已经不宜追高,要将重心重新回归到指数上来,如果指数不摆脱如今量能困局和5.8日后下降通道压制,那么后期热点也将跟随指数消失。毕竟我们看历史上的反弹,最大特点就是权重股搭台,指数平稳,那么个股机会是持续的;但如今恰恰相反,是一种为了派发而短期活跃的题材热点,这需要股民谨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03:21 , Processed in 0.2344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