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73|回复: 0

铁马冰河:齐桓公不计前嫌知遇管仲成就春秋霸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1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云: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意思是齐鲁之地自古文化昌明,因此世出良相;而临近塞北游牧部落的山西民风彪悍,故而屡出名将。若论名相出山东,从殷商末年的吕尚(姜子牙)到春秋时期的管仲,都是名扬千古的重量级政治人物,可谓千古名相,而且两人都是如今山东一代的人。

  贤相管仲的横空出世,得益于齐桓公姜小白胸怀宏阔且慧眼识才,齐桓公重用管仲,可谓“不拘一格任贤材”是也。

  早年的管仲其实并不是齐桓公的肱骨之臣,他一开始辅佐的人居然是齐桓公的竞争对手公子纠。公元前685年前后,骄奢淫逸的齐国国君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害后,无知来了个取而代之,后公孙无知又被人杀死于雍林。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公孙无知一死,各路势力纷纷粉墨登场,展开了一系列波诡云谲的明争暗斗。当时最有希望继承王位的有两人,一为公子纠,一为公子小白,二人都是齐襄公的兄弟。此时逃亡于鲁国的公子纠,由足智多谋的管仲辅佐;而亡命莒国的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则由另一位能人鲍叔牙鼎力襄助。

  获悉齐君无知的死讯,两位避难他国的落魄公子顿感期待已久的机会近在咫尺,于是立刻率领心腹人等回国争位。

  在赶回齐国的途中,二公子的马队竟然狭路相逢,可谓冤家路窄。于是两位都有希望成为未来齐君的王子不约而同地撕破脸皮,使出浑身解数,展开了一系列不择手段地明争暗斗。一心想扶公子纠上位的管仲弯弓搭箭,对准纵马疾追的公子小白射去,箭矢疾如流星般飞出,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小白急中生智,惨叫一声从马上跌落,落地后以手捧心佯装中箭身死,迷惑了心细如发的管仲。管仲以为对公子纠威胁最大的心腹之患已除,于是将公子小白被自己射死的好消息告诉公子纠。公子纠闻言大喜,心中大安,于是放慢了返国的脚步。公子纠心无挂碍,以为稳操胜卷,于是他信马由缰,走走停停,观赏沿途风光,六天后才悠然回到齐国。此时,那装死的公子小白早已先他数日赶回齐国国都临淄,被众臣拥立为齐国新君。他就是日后傲视群雄、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的一代雄君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先公子纠一步坐稳齐君宝座后,第一件事就是欲报那一箭之仇,想拿管仲的头颅祭刀。幸亏仁德的鲍叔牙极力劝阻,说人才难得,并说管仲射出的那一箭事出有因,也属各为其主的愚忠之举,应以国事为重。齐桓公这才放下报复之心,捐弃前嫌,重用了德才兼备、早已名声在外的管仲。齐桓公姜小白气度恢宏,不念旧恶,不想一念之差,成就了齐国的辉煌,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管仲其实并非以权谋诈术见长,他的特点是眼光长远,善于站在宏观的角度下一盘大棋,是一位高瞻远瞩、胸次丘壑的高人。也就是说他并不纠缠于鸡零狗碎的琐事,行事注重全局考量,忽略枝末细节,不在乎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在大政方针上胜人一筹。

  公元前681年,齐国与鲁国在一个叫柯的地方会盟。双方摆好祭品,预备盟誓前,鲁国勇士曹沫突然奋力跃起挟持齐桓公,将匕首横在桓公的脖子上,要求齐国归还侵占鲁国的旧地。因事发突然,猝不及防的齐桓公只好答应,手持利刃的曹沫这才放开齐君,回到自己座位。事后,又气又恼的齐桓公想杀掉曹沫泄愤,管仲极力劝阻,晓以利害,齐君方才作罢,并且依言把那几块因曹沫三次失败而丢失的土地如数归还鲁国。这大度有信之举令齐桓公声名鹊起,同时他的威望与信誉大增,齐国从此君臣一心,励精图治,于公元前679年,一跃成为令天下诸侯们心悦诚服的霸主。

  公元前650年夏天,诸侯们再次于葵丘会盟,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襄王特意派宰孔赏赐齐桓公各种祭祀物品,为表重视,又特别恩赐齐君不必下跪谢恩。齐桓公大大咧咧地接受周天子所赐福物,并打算不行三跪九叩之礼谢恩,又是贤相管仲力劝他不可失了礼数,更不可成为众矢之的。好在桓公听得进善言,于是依旧行三拜九磕之礼接受了赏赐。同年秋天诸侯再次会盟,自恃实力的齐桓公态度嚣张,神情倨傲,引起诸侯们的强烈不满。另一位实力霸主晋君愤懑不平,拂袖而去,拒绝参加盟会。从诸侯们前后态度的微妙变化可以窥见管仲确实有先见之明,他的预判非常精确,齐桓公听得进则已,听不进就会吃大亏。

  齐桓公的骄傲自满源自齐国实力超群。由于当时的四位霸主,只有齐国最具号召力,有能力号令诸国聚拢在一块会盟言誓。齐桓公身心膨胀,一时间志得意满,顾盼自雄,骄矜之态溢于言表,就连周天子亦不放在眼里。他洋洋自得,难免口出狂言:

  “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话语中问鼎野心毕露,隐隐有取代周天子雄霸天下的意图。此刻的管仲头脑还是清醒的,他觉得不宜过早四面树敌,成为天下共击的对象。管仲于是施出缓兵之计,力阻齐桓公急于封禅泰山,欲取代周天子的狂妄之举。

  管仲不光登高望远,有人所不及之处,他的人格也非常高尚。公元前648年,齐桓公派管仲去周天子那儿拜谒,早已名存实亡的周天子以上卿之礼隆重接待他,管仲虚怀若谷,坚辞不受,最后他以下卿之礼接受了召见。管仲的为人,就连他的敌人都无话可说。

  齐国在管仲的治下,民富国强,海晏河清。尤其是齐军强悍的战斗力令诸国畏服,齐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无敌霸主与首善之邦。后来,管仲病死,不久虚心纳谏的齐桓公也死去,齐国的霸业也随之烟消云散。齐国因人而兴,亦因人而亡,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纵观齐国的盛衰兴亡,这是典型的“其人亡,其政息”的人治政体无法回避的共同宿命。

  管仲的应运而生,为今后中国的施政模式确立了一个标准,也即“贤君加良相”模式,二者缺一不可。不过这种最佳拍档模式可遇而难求,检索浩如烟海的青史也难寻几对。除了齐桓公与管仲,刘邦与萧何,刘备与诸葛亮,李世民与魏征,赵匡胤与赵普也算是这种理想模式。其他的不是君不贤就是相不良,要么就是良相碰上昏君,相贤而君不用,抑或是君与相都是庸碌昏聩之辈,皆才具平平无所作为,大家混吃等死熬日子。明君与贤相相辅相成、倾心吐胆、相互加持的概率微乎其微,5000年悠长岁月也就那么几对,数起来五个手指都用不完。然而,国人对这种明君加良相的贤人政治模式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遇事只往回头看,千年渴望,百年期盼,总是寄希望于天降奇才,恩泽万民。

  管仲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后来的政治家们以他为榜样,抑或是自比管仲也无可厚非。比如三国时那位神机妙算、忠心耿耿的蜀相诸葛亮就以管仲自比;晚清杰出人物曾国藩也常常把管仲挂在嘴边,以他为偶像,为楷模,并用以自勉。管仲这位德才兼备的千古名相,不知因何故得到烟花女子们的崇敬,他被娼妓行业尊为祖师爷,一直到民国年间都接受着妓女们的供奉,真乃千古奇事。然而,齐国虽有幸得到管仲这位人杰的辅佐成就王霸之业,却也无力阻止齐桓公死后历代国君之短命、国运愈发凋敝衰落的窘境。一代人杰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却是丝毫无助的。数百年后,自比管仲的高材诸葛孔明,一旦出师未捷身先死,蜀国的政局立马一塌糊涂,最后竟至完全无法收拾的悲催地步。

  即使管仲有天赋逸才和别人难以企及的高风亮节,齐桓公有撑得楼船的博大胸襟,也比不上建立一套合理而又可行的规章制度,这才是可保基业长青的不二法门。可是,在极度崇尚权力的东方古国中,如何建立一套良性的机制从来不被重视,又谈何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03:28 , Processed in 0.0937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