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34|回复: 5

V哥:第八章 宝玉的原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0 09: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八章 宝玉的原型

  贾宝玉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形象,无论是他前世还是出生过程以及他的性格都相当的另类,他自幼生活在女孩儿圈子里,父亲天天逼他读书,对他管教得非常严格,可他就是不喜欢读书,到是“杂学旁收”,颇有几分歪才。而他的祖母和母亲又非常宠爱他,他的性格也很特别,他认为“女儿为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喜欢“意淫”,被称为“古今第一淫人也”,他平时呆呆傻傻,有时也很有灵性,第三十五回里有人是这样评论他:

  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咭咭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

  这样的男人是太怪了,给人感觉就是因为身为一个富二代,吃多了闲的!他还被人称为“宝贵闲人”、“无事忙”,在第六十六回里,作者通过兴儿的口也介绍了宝玉的特性:

  (宝玉)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乾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

  其实宝玉的这些性格特点跟康熙年间著名的“纳兰性德”很有几分相似,所以作者很有可能是从纳兰性德的身上找到灵感,创作出了宝玉这样一位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怪人。甚至连乾隆皇帝看了和绅进呈《红楼梦》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乾隆也感觉宝玉的原型像是明珠家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初的一个有名的文人,关于这个人物大家可以去自己搜索一下他的资料,我就不细讲了,只提出一点我的猜测:会不会《红楼梦》的作者与这个“纳兰性德”认识呢?我觉得也许这一猜测可以帮助我们缩小作者的范围。

  宝玉的身上有很有些另类的地方,我在前面提到过:书中描写的越离奇古怪的地方,越是表明作者想给我们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这样的地方就越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多思考、多研究。那我们先看看,宝玉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宝玉身上特别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第一、宝玉的前生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这里提到的“赤瑕宫”也很值得深思,宝玉前世住的地方是“红色”“斑点”的玉的宫殿!从“赤”字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他应该算是明朝这个阵营里的,也就是说宝玉前世就是属于朱明,本回这个地方有一条批语指明了此名的含义:

  〖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

  也就是说“瑕”和“瑛”两字的本意都是跟“玉”有关系,“神瑛”是指神玉,所以从骨子里来看,宝玉跟玉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宝玉本质上应该就是一块玉,这也是书中经常提到的“金玉良姻”的本意。那宝玉是一块什么样的玉呢?

  第二、宝玉的出生过程也很奇怪,他“衔玉而生”,就是说他生下来的时候嘴里就含有一块“通灵宝玉”,就是第一回提到的“无才可去补苍天”的蠢物,更奇怪的“通灵宝玉”上面还有字!冲这个情节就不能说这本书是个“自传”,因为《红楼梦》是一本神话小说,所以作者写宝玉“衔玉而生”肯定不是写实,既然这个情节又如此怪异,所以这其中肯定是有某种寓意的,那到底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好像三百多年来很少人思考这一问题,大家往往都以为这不过是作者敷衍出来的神话故事而已。其实宝玉“衔玉而生”应该是一个字谜!大家想想,“口”中有一个“玉”字,是什么呢?是个“国”字!也许有人会怀疑这一猜测,因为明清时期应该使用繁体字呀,繁体的“国”字应该写成“國”呀?简体的“国”应该是1949年以后才开始使用的呀?但实际上明末清初那个时期这两种写法早就已经并存很了了,我从网上找到下面这段考证,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挖掘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以八世纪正仓院文书为例,“国”虽大多写作“囗王为国”之“囯”,也有写作“国”的:“镇国次将田中朝臣多太麻吕。”再考察抄于1371年(上中卷)和1376年(下卷)的真福寺本《古事记》,其“国”字频出,“国”多有所见。例如,“记小滨而清国土。”(上卷P.7)“速须佐之男命不治所命之国而。”(上卷P.184)“神气不起,国亦安平。”(中卷P.212)“遣旦波国令违(杀)玖贺耳之御笠。”(中卷P.234)“此时新良国王贡进御调八十一艘。”(下卷P.168)其他《古事记》写本,诸如伊势本、伊势一本、道真本、前田本等,“国”写作“国”,乃以百计。再如日本室町时期(1336—1573)《日藏古抄李峤咏物诗注》,“国”之为“国”,不胜枚举。也就是说:贾宝玉“衔玉而生”是个字谜,谜底为一个简体的“国”字,这个答案在明末清初那个时期是没有问题的。

  我刚才特意到网上去找看有没有明末清初时期的文物上有简体的“国”字,可惜只找到了太平天国时期的铜钱上有,虽然晚了一些,但也可以证明简体的“国”字并不是只从1949年才开始使用。如果哪位有兴趣可以再找找看能不能找到明朝时期的文物照片,那就铁定了!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衔玉而生”来暗示一个“国”字呢?有什么特别的含意吗?在第三回里黛玉说过:“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可书中从来没有说过宝玉的大名是什么,他一直只被称为宝玉,这是不是很奇怪呢?他的名字也与贾家其他人很不一样,他的同辈人都是“玉”字辈儿的人,名字里都有一个“王”字旁,比如“贾珠”、“贾珍”、“贾琏”、“贾琮”、“贾环”,而书中只提他的小名,而全书第一大主角却从来没有人提到他的大名!是不是我们应该仔细想想他的大名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曾有专家经过一生的研究,最后最终确定了所谓的宝玉的大名,叫“贾珏”!另人无语。我们再来看:他小名叫“宝玉”,出生的过程中嘴里含块玉又指一个“国”字,也就是说宝玉应该是指他前世不仅是一块“神玉”,而且还是一块“国之宝玉”,什么是“国之宝玉”呢?应该就是“传国玉玺”!或者说他的小名叫“宝玉”,大名应该叫“玉玺”!也就是指皇帝用的大印!真的是这样吗?

  在第三回里宝玉一出场时候书中《西江月》二词,其中的最后两句后面有一条非常奇怪而又非常重要的批语,值得我们高度注意: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戚夹:纨袴膏粱,此儿形状有意思。当设想其像,合宝玉之来历同看,方不被作者愚弄。〗

  一般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很直接地就以为这两句是在告诉们说了宝玉这个人有不少缺点,所以最后作者告诫纨绔与膏粱不要学习宝玉的样子,本来这没有让我们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这里的批语说得很怪,仔细想想这其中肯定是话中有话!因为强调的是“此儿形状”有意思,而且一定要结合宝玉的来历一起分析,这样才能不被作者一语双关的表面意思所迷惑。结合前面我分析的宝玉的来历来看,这里说的这个“形状”的意思自然应该是指玉玺的“形状”,否则这条批语是无论如何也讲不通的!看来三百年来广大的读者确实被作者愚弄了!可能是大家过于关注书中表面的故事,还有种原因是很少有人仔细看带批语的本子,所以根本不会往这里去想。所以建议如果有想深入研究红学的朋友可以去看有批语的本子,不一定非要去买纸质的,网上也有电子版的。

  在第十五回里,北静王水溶是这样评价宝玉的:

  “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我相信这句话也应该是有深意的,也难为作者了,没有办法直接告诉我们宝玉影射的是“传国玉玺”,所以只能在这些地方努力暗示读者,可惜很少有人能悟出来,也只能说作者实在太狡猾了!或者说作者的写作手法太高超了!那还有什么其他证据证明宝玉影射的是“传国玉玺”呢?我们接着看宝玉的第三个特点:

  第三、我们都知道,宝玉有一个奇怪的爱好,那就是“爱红”,书中关于这一点出现了很多次,生怕我们不知道,而这一点实际上也一直让我们感觉很奇怪·在第十九回里有这样一条批语:

  〖列庚双夹:补出宝玉素喜红色,这是激语。〗

  宝玉前生住在“赤瑕宫”,现在住在“怡红院”,喜欢红色的“胭脂”,宝玉不仅喜欢玩这些东西,居然还喜欢吃胭脂!实在让人想不到天底下居然会有这种独特爱好的男人!应该说古今中外没有这样的男人。而袭人还劝诫他改掉“爱红”的毛病!这个大有深意!应该其中有两层含义,一个自然是说“红”暗指“朱”,也就是大明,而另一层呢?我们得分析一下宝玉喜欢吃胭脂这一特点了!他的这个毛病书中有很多描写,第二回里写道: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在第九回里:

  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

  在第十九回里:

  袭人道:“再不许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

  在第十九回里还有:

  黛玉因看见宝玉左边腮上有钮扣大小的一块血渍,便欠身凑近前来,以手抚之细看,又道:“这又是谁的指甲刮破了?”宝玉侧身,一面躲,一面笑道:“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蹭上了一点儿。”说着,便找手帕子要揩拭。黛玉便用自己的帕子替他揩拭了,口内说道:“你又乾这些事了。乾也罢了,必定还要带出幌子来……”

  在第二十一回里:

  宝玉不答,因镜台两边俱是妆奁等物,顺手拿起来赏玩,不觉又顺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边送,因又怕史湘云说。正犹豫间,湘云果在身后看见,一手掠着辫子,便伸手来“拍”的一下,从手中将胭脂打落,说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

  在第二十三回里:

  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在第二十四回里:

  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在第四十四回里:

  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乾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

  大家应该好好想想,宝玉这一爱好实在是很奇怪,世间真有这样喜欢玩胭脂、爱吃胭脂的男人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什么呢?如果宝玉这个角色真的是在影射“传国玉玺”,那就很容易理解了,红色的胭脂就象征着“印泥”呀,皇帝的大印自然是喜欢印泥的呀?所以他不但喜欢吃,而且经常挂着红色的幌子来!所以这些都是“传国玉玺”的特征。而这个“传国玉玺”爱红,也就是喜欢明朝,喜欢汉人的江山!

  在第五回里,警幻仙姑先向宝玉解释了一下男女风月之事,之后对宝玉说:

  “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甲侧:多大胆量敢作如此之文!〗

  〖甲戌墨批:石破天惊鬼夜哭〗

  这是何意?宝玉这个人淫荡吗?好像书中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描写吧?宝玉本质上是很单纯的,最多不过是意淫而已,虽然跟袭人“初试云雨情”,跟秦钟好像也有基友的关系,但与贾珍和贾琏等人比那简直就是天使了!怎么可能是“古今第一淫人”呢?这让贾珍和贾琏的脸往哪放呀?而这里的两条批语给人感觉警幻胆大包天说出这样的话,而且说出来的应该是惊天地,泣鬼神才对,我们每个读者都应该因此而强烈震惊才对!可实际上我们听到以后好像没什么感觉呀?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明白宝玉原型的原因,如果把“古今第一淫人”理解为“传国玉玺”或“和氏璧”就能理解了,也就是说这里说的不是“古今第一淫人”,而是“古今第一印”,而宝玉是虚拟化、人格化了的“皇帝大印”之意!这样确实让我们大吃一惊!“风月宝鉴”反面的内容确实生猛!这样我们再看这两条批语,就会觉得批得很到位了。而警幻在后面又说道:

  “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为什么宝玉独得“意淫”二字呢?从“风月宝鉴”表面的故事来看是男女之事,而从反面来看,我觉得应该是指世间的人们都喜欢对“传国玉玺”打主意,有非份之想,玉玺是人间最高权力的象征,谁不想要呀?或者说谁会不对传国玉玺“意淫”呢?而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用假语村言的手法将宝玉的原型与书中表面故事中的风月故事结合起来,却很难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真正悟出其本意来!

  刚刚看到的本贴中有一位叫“华南虎咖啡馆”朋友的分析,感觉非常棒,我在前面提到过警幻仙姑称宝玉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一位网名为“华南虎咖啡馆”他指出“淫人”二字按“切音”来读,发音就是类似“印”!大家可试着读一下,这一发现真是厉害。而很快另一个叫MilianTadzio的网友也发现:警幻说的“意淫”,用类似的方式来读,居然发音也与“印”极为接近!作者真是太牛了!也证明了我的猜测是对的,也就是说又找到了一个宝玉原型是“天下古今第一大印”,也就是“传国玉玺”的证据!作者的“一喉二歌”的手法真是用到了极至!还有一位叫“皮皮兔小屋”的网友发现:传说武则天忌“玺”谐音“死”而改为“宝”,自此至清代帝后及诸王印章皆称“宝”,如明代“潞王之宝”,清代“和硕怡亲王宝!也就是说宝玉名字中的“宝”字本身也有“玺”的意思!真是太绝了!

  宝玉出生的时候口中就含着一块“通灵宝玉”,它到底是什么身份呢?从表面的故事来看,“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在书中的工作好像应该是一个随行记者作用,它把在贾家所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所以此书被称为《石头记》。但我觉得“通灵宝玉”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影射着宝玉的身份,宝玉本拟人化的玉玺,而“通灵宝玉”影射的是他的“传国玉玺”的玉质原型,或者说是宝玉的Logo或Badge,但二者绝不能划等号,这个一定注意!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论述这一点的。

  在第八回里我们看到“通灵宝玉”上面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个很让人惊奇,因为很像“和氏璧”上的字!“和氏璧”始自于秦朝,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自称“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玉玺,又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鸟之状,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而“通灵宝玉”和“和氏璧”上面写的如此相似,也是作者有意思让大家将二者联系起来,暗示我们“通灵宝玉”所影射的宝玉本质上是在影射“传国玉玺”!

  于是有很多人不明白:那为什么黛玉要跟他谈恋爱呢?在前面的文章我介绍过,黛玉这个角色是在影射“崇祯皇帝”,这样一想我们就豁然开朗了:他们两个人的爱情自然是象征着崇祯皇帝与“传国玉玺”,或者说是朱由检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宝玉的引伸含义是“大明皇权”,应该说这种比喻是很有意思的,也很另类,所以在书中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在前八十回中的黛玉虽然是在影射崇祯皇帝,但并不是当上皇帝时的崇祯,而是儿时的朱由检,也就是他死了母亲以后被寄养在别人家里这段时光中的朱由检,从1614年的万历四十二年开始以后,故事主要集中在天启年间。

  按道理来说朱由检是根本没有机会当上皇帝的,因为朱由校是长子,朱由检只是弟弟,虽然在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皇帝父亲朱常洛去世了,但继位的是他的哥哥朱由校,也就是天启皇帝。这个时候朱由校才十六岁左右,这么年轻,如果不出意外,他执政二、三十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到那个时候就算他死了,也应该是由朱由校的儿子继位,按正常的逻辑来说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朱由检当皇帝。但历史的发展居然有那么多不可预测的偶然性,天启皇帝仅仅只当了七年皇帝,二十三岁就死了,而他又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只好让自己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可以说他能当上皇帝也是个相当偶然的事情,所以《红楼梦》的作者将还没有当上皇帝时的朱由检与“传国玉玺”、或者说“皇权”、“皇帝宝座”之间这种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用黛玉与宝玉之间纯意淫的分分合合的恋爱关系来形容,也亏作者想得出来!毕竟这是在隐写历史,在清初“文字狱”的大环境下,一方面要把历史隐藏在书中,也就是“风月宝鉴”反面的故事,另一方面又得让普通人都喜欢读表面的故事,于是经过创作者的精心构思,演绎成流传至今的非常有名的“宝黛”爱情故事!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后来的人们只能看到这个表面的故事,跟贾瑞犯了一个毛病,而对其隐藏的历史却视而不见,又由于八十回以后的故事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真正能全面读懂《红楼梦》真正的主旨的恐怕少之又少!

  而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很是坎坷和曲折,这也是作者为了让表面的故事更好看而故意设置的,应该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也象征着朱由检做皇帝的过程也是几经周折!作者还想通过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来充分展现自幼黛玉寄养在别人家而形成的小心、多疑、敏感、刻薄、任性以及多愁善感的个性,这实际上是在影射崇祯皇帝朱由检儿时寄养在别人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古怪的性格,作者真是用心良苦呀!也说明作者对崇祯皇帝的个性居然如此了解!我相信作者肯定见过皇帝,而且深入交流过,对崇祯的性格比较了解。要知道崇祯皇帝因从小寄养在别人家,养成与黛玉非常类似的性格,在后来这种性格他当上皇帝管理国家的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大明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相信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在书如此重点塑造黛玉这样的性格的原因。

  我们现在都知道黛玉和宝玉最后并没有结婚,因为黛玉早死,宝玉后来跟宝钗结了婚,也就是说出现了第三者插足,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宝钗所影射的历史人物的身份进行充分的认识了。宝钗有一个金锁,这是她的Logo或Badge,这意味着她是“金”的象征,所以她跟宝玉之间的婚姻才被书中称为“金玉良姻”!而从书中反面的故事来看,“金”这个字的一层意思是象征着满清,因为满清也被称为“后金”!关于宝钗所影射的身份,我会在后面用好几章进行充分的分析,让大家看出她并不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而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极其阴险的角色!

  于是我们明白了:黛玉影射崇祯皇帝,宝玉影射“传国玉玺”,是大明皇权的象征,宝钗象征着满清,黛玉因早死而没有跟宝玉结婚,这是象征崇祯皇帝早死而失去了皇权,失去了大明的江山;而后来宝玉跟宝钗结婚,是象征着满清最后得到了“传国玉玺”,或者是说满清最终抢到了大明的皇权、得到了汉人的天下!这个构思也实在是太离奇了,这也是清朝文字狱的大环境下不得已而产生的奇葩!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史书,正面看是个情色的故事,而反面看,是隐写的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这就是《风月宝鉴》这一书名的本意,也是跛足道人让贾瑞一定要看“风月宝鉴”反面的原因,跛足道人还说:

  “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庚双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这也是作者生怕大家看不出来,发自肺腹的呼吁,在《红楼梦》中将“传国玉玺”改成描写为一个美男子,将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用两个女人争这位美男子来形容,两个女人为之争风吃醋,互相勾心斗角,最后用宝玉被宝钗抢到手来象征满清得到了大明的皇权和天下,江山易主,这样的比喻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如此看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确实“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批书人说得很准确到位!

  在第七回回前有一首诗,人们一直无法真正能解读,现在按我的理论来分析就能很容易明白了: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一般人会认为这个“家住江南本姓秦”的人自然应该是秦可卿,因为她姓秦,但她一个女子怎么可能是“惜花人”呢?书中根本也没有这方面的交待呀?要知道在《红楼梦》中花都应该是特指女儿,说秦可卿爱惜女儿实在是说不过去!我们看头一句“十二花容色最新”应该是将金陵十二钗比作鲜花,“不知谁是惜花人”这一句是问:谁会是爱惜花的人呢?所以直接可以把秦可卿排除,因为从第一句来看这个惜花人应该是在金陵十二钗之外的,而秦可卿却是包括在十二钗之内。实际上这个“本姓秦”的人应该指的就是“传国玉玺”,也就是宝玉,因为他才是本书中真正的“惜花人”!

  而这首回前诗也是受到了“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的影响,从“传国玉玺”的来历来看确实应该是姓“秦”!同时我们就可以合理地明白这首回前诗的内涵了!在第五回的仙曲《终身误》之中有这样两句: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表面上看是说宝钗与宝玉在后回的结婚是“金玉良姻”,但宝玉却在婚后一心想念与黛玉前生的爱情盟约。而从反面的故事来看,“金玉良姻”可以理解满清得到了大明的皇权,得到了大明的江山,那“木石前盟”又是在指什么呢?我特意查了一下《康熙字典》,其中的“盟”字有这样的解释:

  【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

  这个很让人吃惊!也就是说“盟”字本身就有“明”的意思,所以“前盟”就是“前明”!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说“木石前盟”而不用“木石前缘”的原因!更何况在第一回中介绍的“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的传说中也没有两个人有爱情盟约的介绍。相比之下有的人的解读就显得很想当然,主观而且牵强,比如这里这个“盟”字解读为“明血”,太想当然了,所以还需要多严谨的角度出发。“木石”二字也非常有内涵,这里暗藏着黛玉的另一个层面的暗示,我会在《两株枯木》一文给大家介绍。这样看来,“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都说现在是满清统治的天下,可我只思念着朱明前朝!”又是一个“一喉二歌”的经典范例!这都是《红楼梦》中非常独特的地方,作者真不是一般的大才呀!

  原本恩恩爱爱卿卿我我的爱情小说,居然让我给解读成了刀光剑影、杀人无数的史书,确实不容易让普通读者马上能够接受,那还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吗?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我居然找到了强有力佐证,我将给大家介绍一本目前还没有人看懂的书!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23:15: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年前正看,三十年后反看,乾坤当自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1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看来要重读红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11: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看越有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1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年前正看,三十年后反看,乾坤当自清!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19: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年前正看,三十年后反看,乾坤当自清!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9 13:0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