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47|回复: 0

听风说雨:闹哄哄的鲁迅文学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7 23: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迅文学奖,或者是中国的文学奖,没有哪一个奖项和哪一届评奖像2014年的一样,闹哄哄的,一开始就有了噱头,评选的结果又是那么有争议。

  这场闹哄哄的文坛大戏,还在推荐阶段就好像埋下了伏笔。这就是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在微博上称:“我省一诗人在鲁迅文学奖由省作协向中国作协参评推荐时,以全票通过。我很生气。此人诗写得差,推荐前就到处活动。”方方还称,“此人现正在北京评委中四处活动。”之后网友根据作家方方在微博上的提示找到一位嫌疑人,即湖北诗人柳忠秧。柳忠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诗歌好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选鲁奖,自己至今也不知道全票通过,“我不上网,听到一些消息。如果没有证据,就是诬告。我的律师已经在取证,一切走法律程序。”大概自此开始,就引发了鲁奖争论的导火线。之后,柳忠秧果然没有在获奖名单之列。

  鲁迅文学奖的重头戏是在评选结果出炉公布之后才上场的。这台重头戏的主角因两部作品而起,一部是周啸天的旧体诗作,一部是阿来的报告文学作品。相同的是这两人都是川人,一个是四川大学教授,一个是著名作家;不同的是周啸天获奖了,而阿来落奖,而且根据公布的评委票数看很难堪,是0票。

  对于周啸天古诗的获奖,舆论是一边倒地加以否定。周啸天是第一个以传统诗词获奖者。其获奖作品《将进茶》一诗开头写到:“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王蒙认为它“亦属绝唱,已属绝伦”。评价极高。然而微博认证为“诗人、职业漫画家”,微博ID为“魏克漫画”的人不认账,却在长微博中指出:“这简直就是在侮辱诗歌!如此拙劣的打油诗!”关于周啸天诗词作品的争议,成为了不少微博网友的热议话题。有人则认为其作品像“新闻诗”、“打油诗”。当然,也有持肯定态度的,但声音弱。由此,引发了一场论战。

  对于一位获奖者及其作品的争论,应该是个好现象。之前也曾经对同获鲁奖的车延高的“羊羔体”的争论,一些诗也被调侃。这次,轮到了旧体诗词获奖者周啸天。但对于周啸天的置疑,要比车延高来得厉害。究其原因网友“带三个表”坦诚:“这个周啸天干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敢于直面惨淡的工业化环境,敢于挑战网络话语,敢于捡起古体诗,敢于用半文半白的词句写古体诗,但是他没有把这种文体的抒情做到位就获奖了,引起这么大争议,原因可能是他的心灵里面缺少了点诗人最该具备的那个东西吧。”

  应该说,这是最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说到了要害的,同时也是目前众多争论中最为专业和理性的评论。的确,今人写古诗,不说严格的格律,你没有古时的意境,没有古人的情怀和素养,还写什么古诗呢?古诗的确不是一件所谓继承的活就能做的。即使写了,也仅仅停留在“照猫画虎”的层面上,非常肤浅而没有意义。这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无关。

  周啸天的获奖,就正好提供了今人对所谓热衷古诗创作的议场。

  对于将古诗纳入鲁迅文学奖评奖,鄙人想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太恰当的选项。鲁迅创作了一些古诗,这没有错,但是他还是倡导和实践白话文的主要旗手。将古诗列入评奖,显然有悖鲁迅意愿,也不符合文学奖评奖特征。假设说文学奖包括了古诗,那么就意味着古文也可以包括其中。因为现代人也有进行古文写作的,包括模仿这赋那赋的。为什么古文就被抛弃呢?这也显得不公平。

  如果古文纳入评奖,也可能带来周啸天获奖一样的尴尬。所以,古文不能纳入鲁迅文学奖评奖,古诗更不能纳入。写古诗文的人有多少懂古诗文,评委又有多少懂?这是现实。文学奖本身就是一个导向,总不能引导作家回到“之乎者也”的时代吧。

  再说到阿来得0票这件事上,最不舒服的就是当事人了。据悉,本届鲁迅文学奖采取实名投票,投票数也一同向公众公布。曾经的茅盾文学奖得主、四川作家阿来的入围作品《瞻对》原先被外界视为获奖热门,最终竟得0票。阿来获此消息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发声表达了对鲁奖报告文学奖评委的不满,表示“我要抗议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甚至感到“我有表达质疑、生气的权利”的愤怒

  阿来落奖的情绪宣泄不是来自舆论,而是来自本人,的确使人意外。因为在中国文学奖评奖史上,好像开了一个先例。阿来的不满相当直接,也是空前的。对阿来的不满,本届“鲁奖”报告文学奖评委、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也很直接,认为阿来得0票“很正常”。至于阿来觉得评委团队存在问题,何建明称:“这个也不对,评上了就没有问题,评不上就有问题?”阿来的“抗议”,在评委看来就是“无稽之谈”,甚至是“胡搅蛮缠”。

  作为一名著名作家,阿来应该明白自己作品的优劣。他的“抗议”和“不满”,还不仅仅是表明一种态度,而是给鲁迅文学奖评奖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报告文学才能获奖的问题,以及怎样评出优秀作品的问题。

  说句实话,如今的报告文学已经大不如前,好作品越来越少,多为歌功颂德之作。那种鲁迅倡导的有社会担当精神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点着灯笼也难找。报告文学的功能其实已经弱化和丧失。这个题材也在文学创作中渐渐被边缘化,没有了昔日的光采,变得可有可无,成了鸡肋。

  就阿来而言,可能觉得他自己还有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作品还保留着那么一股本真味,才会有如此的“愤怒”。他花了精力采访创作的这部作品,就是为鲁迅文学奖准备的。因此,我们可以理解阿来的情绪冲动,也可以理解阿来的对自己作品的肯定和热爱。因为这部报告文学面世时,获得过赞誉,社会反响应该不错。

  至于评奖,有一个因素可能被阿来忽视了,被读者忽视了。这个因素就是阿来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是否还可以再获得一个鲁迅文学奖,成为双料获奖作家呢?看看同时能够获得这两个奖项的作家,好像没有先例。要不,对阿来的作品,评委怎么无一例外地不投票?假设有个三两票,而不是0票,阿来心情可能不会这么遭,直接与评委对着干。遗憾的是居然连一点尊严也不给,全面加以否定。

  从鲁迅文学奖设立报告文学奖项讲,鄙人以为这个奖项设立的初衷应该是推动报告文学的创作和繁荣,出发点是积极的,愿望是好的。问题是从报告文学创作的现状论,已经与初衷游离,甚至格格不入。报告文学创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客观的主观的。当下的创作状况,是否还有优秀的报告文学呢?没有优秀的报告文学,这个奖项就是一个虚名,对报告文学的创作还有推动作用吗?这样的奖项,是否还有设立的必要?

  其实,鲁迅文学奖之争,不仅是作品名义之争,最实在的还有利益之争。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文学奖之一,写作者都会视之为文学事业上的毕生追求。假设荣获,对于作者个人来说,意味着在文学史上有了一席之地,意味着当地政府将给予配套奖励,还意味着作者的著作在出版、发行和销售方面将取得更大的优势,带来好处。正是因为这些利益,评奖作品的才会有诸多争议。

  就此次争议最多的古诗和报告文学这两个奖项,是否还有必要呆在鲁迅文学奖内,的确应该考虑和商榷。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因为评奖质量的降低,最终砸掉鲁迅文学奖这块牌子,玷污了鲁迅的大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11:04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