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1|回复: 0

文国庆:交易制度改变不会提升A股的估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8 10: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彩摘要:

  1、央行最近的表态告诉我们: “定向宽松政策”已经黔驴技穷,正在酝酿改变。因为宽松是个宏观概念,不存在所谓定向降准或者定向宽松,尽管政策制定者初期的愿望是“定向的”,但是在市场机制下,定向宽松必然转化为全面宽松,定向降准也是这么回事。

  2、 我看不出现在有任何牛市的迹象,尽管我在去年就预计今年三季度会爆发最大一次反弹。说A股市场是牛市,也许是痴人说梦吧,这与中国梦毫无关系。这次反弹,是在货币政策放松,刺激效果集中体现,反腐败提振信心等因素多点共振形成的一次短暂的估值修复行情。

  3、沪港通理论上存在一点套利机会,但由于市场已经提前透支了这个机会,当沪港通正式启动之日,可能就是两地股票同步下跌之时。阳光下没有新鲜事,交易制度改变不会系统性提升A股的估值。

  4、国企改革最初的试点往往是各方攫取利益的最大机会,这些企业往往是经营极好但利润没有明显增长,隐藏利润的现象十分普遍。譬如一些名优消费企业,市盈率较高,利润停滞不前,股价长期无量横盘,很可能被作为第一批试点。做国企改革股,首先选好行业,其次找可能大量隐藏利润的企业。

  5、这是一次反弹行情,而且已经走过了大半,不久的将来可能再次打回原形,投资者要心中有数。周期股短期十分活跃,长期看可能再创新低,所以节奏比价值更可靠,对这个板块的操作应当以投机为主。在中国,绝大多数周期股不是蓝筹股。

  央行的定向宽松政策已黔驴技穷正在酝酿改变

  馨月:近几个月来,有些高层经济智囊一直在提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您对这个“新常态”定义有何看法?是否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会进入“新常态”的增长?

  文国庆:尽管最近几个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现反弹,制造业PMI也出现了持续上升,但这是4月份以来政府持续加码刺激政策的阶段性效果,但这并不表明我国经济内生的增长动力开始恢复.恰恰相反,各种指标显示,剔除政府的主动刺激部分,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十分疲弱,7月份非制造业PMI大幅下滑,已经提示了这一点,此外南华商品指数迭创新低也佐证了经济的疲软。不论政府是否刺激,长期而言我国经济增速逐步向5-6%的水平过渡,已经是明确的、不可更改的趋势。那种根据几个月宏观经济数据的反弹,就侈谈经济“企稳回升”甚至进入新的增长周期的说法,是十分幼稚可笑的。其实,高层智囊对这个趋势早就达成了共识,也明白今年这种刺激政策无法维持,明年一季度开始经济即将大幅度回落。他们一再强调新常态,就是进行心理按摩,让公众降低预期。所谓新常态,就是经济增速不断回落,最终稳定在5%左右。

  馨月: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勾勒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大体框架。总体来看,央行认为当前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是结构性问题,而货币是总量政策,并不适合解决结构性问题。央行的货币政策表达中透露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您认为如何做才能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文国庆:结构性问题存在,总量问题也不容忽视。结构问题和总量问题并不是可以决然分开的,当结构问题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会转化成总量问题,这是质量互变规律。譬如说,我国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在地产规模较小时,它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只要稍微调节一下比例就可以了。但是,经过二十年高速发展,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达到34%的时候,房地产问题已经成为总量问题,房地产难题的解决,必然伴随总量政策的剧烈变化。融资成本过高主要是房地产泡沫造成的,300万亿的大泡沫,不用总量政策,怎么可能解决?

  央行最近的表态告诉我们:央行的“定向宽松政策”已经黔驴技穷,正在酝酿改变。之所以准备改变,是因为宽松是个宏观概念,不存在所谓定向降准或者定向宽松,尽管政策制定者初期的愿望是“定向的”,但是在市场机制下,定向宽松必然转化为全面宽松,定向降准也是这么回事。

  央行口风突变的原因有两个:1、由于理论准备不足,搞出所谓的“定向降准”连央行自己都不相信,看到6月份M2增速达到14.7%,央行自己有点傻眼,不知道该怎么应付。2、由于今年夏季全国大旱,秋粮肯定减产,通胀预期大幅上升,央行不愿承担制造通胀责任,准备提前结束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不要光看他的表面宣言,要看他准备做什么。按照我的观察,央行准备收手了。所以,大家对9月份以后的紧缩应当提前做好准备。

  我认为,央行面临一个悖论:如果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必须放松货币政策;如果因害怕通胀而收紧货币,只能增加社会融资成本。在M1和M2供应收紧的前提下,侈谈解决结构性问题,纯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交易制度改变不会系统性提升A股的估值

  馨月:近段时间美元升值,攀升到了10个月的新高,美元是否会进一步升值?同时人民币近期升值也比较快,人民币是否会重拾升值之路?

  文国庆:看美联储怎么玩儿,人民银行怎么应对了。如果美联储10月份彻底结束量宽,到期国债不再续作,不用加息,美元就会持续升值,美元指数升到89点之上没有问题。如果此时央行开始回笼货币,人民币与美元比价可能基本不变;如果人民币保持宽松,则人民币兑美元会出现一定的贬值,创出年内新低是完全可能的。

  馨月:7月份中国股市创下自2012年12月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进入到8月份,强势特征依然明显,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牛市行情开始启动了,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文国庆:我看不出现在有任何牛市的迹象,尽管我在去年就预计今年三季度会爆发最大一次反弹。说A股市场是牛市,也许是痴人说梦吧,这与中国梦毫无关系。这次反弹,是在货币政策放松,刺激效果集中体现,反腐败提振信心等因素多点共振形成的一次短暂的估值修复行情。长期来看这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反弹结束后,市场还会延续原有趋势,经济也会继续下行。大自然的规律不会因为投资者情绪振奋就突然改变。

  馨月:周五证监会宣布券商三项风控指标下限,释放净资本700亿,沪港通8月底联网演练,券商股受这些利好消息刺激板块整体大涨,沪港通概念炒作有升温态势,甚至有专家分析认为沪港通是一次极好的投机机会,会让很多人一夜暴富。您对沪港通的未来怎么看?概念炒作能否参与?

  文国庆:沪港通理论上存在一点套利机会,但由于市场已经提前透支了这个机会,当沪港通正式启动之日,可能就是两地股票同步下跌之时。阳光下没有新鲜事,交易制度改变不会系统性提升A股的估值,各位专家还是醒醒吧!

  馨月:最近地方国资改革方案遍地开花,新一轮国资改革驶入快车道,国资改革将成为贯穿下半年的市场热点值得持续关注。那么针对国企股的选择,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文国庆:国企改革题材,是周期股得以炒作的最大题材,从而导致大盘指数阶段性活跃。炒作这类题材要注意的是:1、国企改革的本质是由于反腐败力度加强,导致国企滴血,财富流失渠道减少,从而导致企业正常盈利能力的恢复。2、不少企业领导人,借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名,为自己谋取股权甚至间接的控股权,化国企为私有,这种动力很足,算是最后一次瓜分国资的机会。一旦国企为私人控制,以往流出的财富会正大光明地回流,从而实现一次性的价值重估和股价上涨。3、由于规矩没有健全,国企改革最初的试点往往是各方攫取利益的最大机会,这些企业往往是企业经营极好但利润没有明显增长,隐藏利润的现象十分普遍。譬如一些名优消费企业,市盈率较高,利润停滞不前,股价长期无量横盘,很可能被作为第一批试点。4、做国企改革股,首先选好行业,其次找可能大量隐藏利润的企业。5、找那些被贪官污吏长期抽血的、有大量垄断资源而盈利却停滞不前的企业。把握了这几点,基本就能找到领头羊了。其他的改革概念股,多数是瞎起哄。

  馨月:上次访谈中您认为第三季度是今年最好的操作时机,接下来的行情您对投资者投资策略上有何新的建议?

  文国庆:1、这是一次反弹行情,而且已经走过了大半,不久的将来可能再次打回原形,投资者要心中有数。2、周期股短期十分活跃,长期看可能再创新低,所以节奏比价值更可靠,对这个板块的操作应当以投机为主。在中国,绝大多数周期股不是蓝筹股。3、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死穴,地产股只是早死晚死之说,谈不上价值投资。三年后70%的地产股可能退市或者重组,深度参与必将血流成河。最近两天房地产销售突然缩量,值得警惕,要严密观察,如果八月以来的低迷成交持续两个星期,应当果断离场。5、金融股风险最难把握,如果地产出事,金融板块会被牵连。6、观察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化,如果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就是央行收水了,不必等到月底看M1和M2数据,该减仓就减吧。对于题材股,军工和电动汽车可能是大盘走熊以后的特立独行者,可长期关注。医药医疗和食品饮料,将在大盘走熊后逐步转强。这一轮反弹其实是大盘周期股的反弹,大盘转弱也不表明市场没有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6 01:49 , Processed in 0.0938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