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回复: 0

格兰:巨头要有大动作?A股有什么反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公众号里强Call的创新药板块,也已经连涨三天了。

  今天硅谷传出一个重磅消息。

  Meta正在和谷歌进行深入谈判,计划在2027年开始采购谷歌的TPU,并且最早在明年开始租赁谷歌TPU的算力资源。

  如果这事儿成了,可不是普通的商品买卖。

  这是对英伟达过去十年建立的算力霸权,最直接的宣战。

  那么问题来了,Meta为什么突然抛弃英伟达,扑进谷歌怀里呢?

  原因很简单,算力进度跟不上了。

  现在Meta每年要砸350亿美元到400亿美元在AI基建上,但问题是,买不到货。

  英伟达最先进的Blackwell GPU订单,已经排到12个月以后了。

  这对于Meta来说是致命的。

  自己家大模型Llama要迭代,30亿日活用户的社交平台Instagram和社交媒体网站Facebook推荐系统要跑,迟迟拿不到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存安全。

  没有办法,不得不找谷歌合作。

  这事儿对于谷歌来说,也挺新鲜。

  自2015年发布TPU v1以来,谷歌一直把TPU看成自己内部的重要战略资产。

  最多也就是通过谷歌云提供算力租赁服务,从来没有对外销售过。

  如今自己的芯片被Meta看中,正好是转变商业模式的契机。

  一方面是从英伟达手里抢些数据中心的收入份额,按谷歌内部高管的预测,至少能带来十亿美元的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是自己TPU芯片的研发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正好给其他大厂供货,分摊一下研发和流片成本。

  我知道大家一定会问,相比于英伟达的GPU,谷歌TPU真的好用吗?

  我们来看两个关键指标。

  能效方面,

  GPU是通用架构,我们可以理解成,多面手,什么都能干。

  这也意味着GPU在执行某些特殊任务上,消耗的资源确实比较多。

  TPU则是采用了一种叫脉动阵列的设计,专门用来做矩阵运算。

  数据在芯片里就像血液一样,有节奏地流动,并且在流动过程中,被复用进行乘加运算。

  在推荐广告、推荐视频流等领域,非常高效。

  简单来说,GPU是个全能特种兵,TPU是顶级狙击手。

  互联方面,

  英伟达靠铜缆连接GPU,在搞科研,频繁修改模型结构等工作上是首选。

  谷歌玩的是OCS光路开关。在大规模集群里,用光传输数据,不仅延迟更低,还能动态调整连接方式。

  如果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特别是模型定型后的推理环节,TPU的性价比无疑会更高。

  反映在市场里,之前炒英伟达,涨的是铜缆高速连接。现在炒谷歌,涨的是光模块通信。

  再分析一波阿里最新的财报。

  今天和卖方一些专家打了很久的电话,把结论分享给大家。

  收入2478亿元,比市场预期的2452亿元多了26亿左右,是超预期的。

  争议比较大的是在利润上。

  Non-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103.5亿元,比起彭博给的122亿元的一致预期,显然是不及格的。

  但是,从我和卖方机构交流下来的情况看,发现预期并没有那么高,基本上都在100亿到110亿之间。

  所以这个利润水平实际上是符合预期的,不算暴雷。

  贡献最大的,是关注度一直很高的阿里云,交出同比增长34%的成绩单。

  这个数字背后的顾虑,是大家怀疑阿里会左手倒右手,全靠淘宝天猫这些内部业务在消耗云资源,才把数据做漂亮的。

  实际上,提出内部消耗后,阿里云的外部客户收入增长依然能达到29%。

  说明增长是真实的,并不是自己给自己抬价。

  真正用到这些资源的,是金融机构、保险、互联网公司,后面还有造车和新能源。

  可以说,不差钱的行业都在拼命上云,AI相关产品连续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代表着社会对AI的需求并不是一阵热乎劲,在一些领域,AI已经变成了企业离不开的资源。

  更有意思的是,阿里还开始挑客人了。

  优先满足那些有全栈开发需求的大客户。

  那种只租 GPU 算力、不买其他服务的,优先级往后排。

  什么意思呢?

  就是客户不能光买显卡算力,还得顺便把数据库、网络安全软件、CPU算力一起买了。

  这种打包购买的客户,毛利高、粘性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即便阿里有自己的PPU芯片,但算力还是吃紧,多多少少有些顾不过来。

  既然供给有限,那就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服务那些愿意付高溢价的优质客户。

  细看下来,可以看成是某种程度上的被动消费升级,对长期利润率来说是好事。

  既然业绩不错,那为什么股价没有表现呢?

  最核心的原因是对下季度的展望有点虚。

  云业务虽然赚钱,客户也愿意手里拿着钞票买算力,无奈自己的芯片不够。

  现在全球都缺货,加上供应限制,产能上架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订单。

  这也带来一个很有意思的判断。

  阿里认为未来三年内,AI基础设施都不会出现泡沫。

  要注意,这里的AI基础设施说的是国内。

  原因很简单,硬件瓶颈卡死了供给,想过度建设搞出泡沫都难。

  电商那边还要和其他平台拼刺刀。

  虽然阿里搞了很多AI Agent,又是能帮客户挑货,又是比价,体验确实比几个月前好很多。

  但在中国电商市场,AI目前还是打不过低价。

  这和老美那边差别很大。

  亚马逊搞AI导购,预计明年能多赚100亿美元。

  那是因为老美那边物流不行,很慢,搞得消费者懒得折腾,AI推准了就直接下单。

  但在国内,江浙沪包邮也就是一晚上的事儿,各平台履约能力都强,用户的换货成本几乎为零。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即便AI算出来一款最适合的商品,但只要别的平台给出大额优惠券,用户哪怕多花点时间也愿意占个价格便宜。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消费市场依然在残酷的比价逻辑里打转。

  在极致高效的物流和价格内卷面前,当前的AI确实不如一张半价优惠券来得实在。

  至于阿里能不能投,见仁见智,我只说一个专场课讲的观点,阿里是能看到终局的。

  最后再聊两句大盘。

  指数尾盘跳水,接近3600只个股走低,最大的问题还是逃不开成交量。

  上午冲高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有股力量在硬拉指数,痕迹很明显。

  这股力量显然是科技线,和7、8月份的节奏很像。

  很多同学看到这里又上头了,觉得星辰大海近在眼前,但没有看到大洋彼岸那边谷歌的涨幅已经开始走缓。

  那边本体带不动,我们这边的映射逻辑很难疯狂突进。毕竟那些龙头股市值摆在这里,需要的资金量是非常吓人的。

  值得庆幸的是,市场虽然还没有摆脱震荡结构,但最坏的那种可能性,已经被解除了。

  找准位置低吸,将是未来最重要的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8 00:20 , Processed in 0.2187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