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环球科学:新西兰发现罕见粉色蝗虫;精子的起源或可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演化 ·

  精子的起源可追溯到所有现存动物的单细胞祖先

  精子携带了使生命能够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机制,它保留了7亿多年演化的痕迹,并可能与动物的起源本身有关。科学家想要追溯这个漫长的演化故事,以了解精子的起源。英国剑桥大学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布论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重建了精子7亿多年的演化史,发现精子的演化起源可追溯到所有现存动物的单细胞共同祖先。

  研究者使用包含32种动物(包括人类)精子蛋白质信息的开放科学数据集,并将这些数据与62种生物(包括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单细胞群体)的基因组相结合,追踪了精子跨动物谱系的多样化。研究发现,一个由约300个基因家族组成的“精子工具包”(sperm toolkit)构成了最后共同精子(Last Universal Common Sperm,LUCS)的核心基因组,且这一“工具包”在多细胞动物生命出现之前就出现了。这意味着,精子的起源可追溯至单细胞祖先,而不是多细胞动物。研究还揭示,精子细胞自单细胞祖先以来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头部,尾部则变化甚微。这是因为无论在何种环境中,精子都需要游动。这项研究表明精子的许多基本特征在多细胞动物出现之前就已经形成,这对于理解动物的生殖机制和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New Scientist)

  · 生态学 ·

  新西兰发现罕见粉色蝗虫

  据新西兰广播电台(RNZ)报道,在当地马更些盆地(Mackenzie Basin)进行一年一度昆虫调查时,生态保护部门的护林员发现了一只深粉色的蝗虫。

  这只蝗虫是雌性,属于剑角蝗科的Sigaus robustus,在该国被列为濒危物种。通常来说,Sigaus robustus呈灰色或棕色,像河床上的卵石。发现者推测,这可能是由一种罕见的“红化”基因突变引起,这种突变类似白化,会导致该物种原有的天然色素生成减少,红色素过量生成,从而呈现出特别的粉色。(RNZ)

  · 古人类学 ·

  “神秘脚”化石找到主人

  伯特勒足(左)与其嵌入大猩猩足轮廓的示意图。(图片来源: Yohannes Haile-Selassie)

  既往研究显示,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Afar)地区在400万~300万年前曾是两个南方古猿物种的家园: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和南方古猿近亲种(Australopithecus deyiremeda)。2009年,在南方古猿近亲种被正式鉴定前,阿法尔地区的同一区域发现了一个可追溯至约340万年前的古人类足部的部分骨骼,被称为“伯特勒足”(Burtele Foot)。该足部似乎与南方古猿阿法种中见到的不同,但因缺少可能与之相关的头骨或牙齿化石而无法归属于任一物种。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这具足部骨骼化石应该属于南方古猿近亲种。

  研究团队此次报告了更多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这些化石可追溯至同一地区的约347万~333万年前。新发现的化石包括骨盆碎片、头骨和一个有12颗牙齿的颌骨,这些化石可归属于南方古猿近亲组并且和伯特勒足发现于同一地层剖面。牙齿的形状以及之前描述的骨骼特征表明近亲南方古猿比阿法南方古猿更原始。对牙釉质同位素的分析显示近亲南方古猿曾食用来自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的叶片、果实和坚果——饮食多样性不如阿法南方古猿。伯特勒足与近亲南方古猿的关系补充了关于上新世 (约533万至258万年前)期间存在多种两足直立行走古人类的已有证据。作者总结道,在该地区寻找更多化石是充分理解类人二足性起源的关键。(Nature)

  · 人工智能 ·

  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成立

  据中国科学院介绍,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成立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是我国在智能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首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所以加快抢占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制高点为使命,承担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领域总体单位的角色,紧密结合江苏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创新基础优势,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动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创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有机衔接的新格局。研究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海斌领衔,汇聚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等众多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共同建设。已组建11个科研团队开展前沿与共性技术攻关,现有科研、管理支撑人员246人。(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所,公众号“中科院之声”)

  · 化学 ·

  火星有闪电

  在太阳系中,地球、土星和木星都存在闪电和电活动。火星理论上存在电活性,但从未得到直接证明。近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NASA毅力号火星车捕捉到的声音和电信号,是火星闪电的证据。这些观察表明火星大气具有电活性,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颗星球的大气化学,或有助于未来探索。

  研究者分析了毅力号在两个火星年内采集的28小时的麦克风记录。通过识别雷电特有的干扰和声学特征,他们分类了55个放电事件。他们发现,这些事件中有54个发生在研究期间前30%的强风事件中,表明风在火星电荷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还有16个事件发生于火星车遭遇的仅有两次尘卷风期间,凸显出在麦克风录制范围之外可能存在更遥远或更低能量的放电现象。这些观察表明,火星大气具有电活性,特别是在局部扬尘而非全球性多尘季节里。研究者提出,此类活性可能增强了氧化环境,影响有机物保存和宜居性,也可能对设备和宇航员造成风险。他们呼吁开发专用仪器,改善大气模型,来量化火星电现象及其造成的化学影响。(Nature)

  撰文:王怡博、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8 00:20 , Processed in 0.2500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