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格兰:创纪录了!A股明年会大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上午,阿里官方发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旗下千问APP公测一周,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超越ChatGPT、DeepSeek等行业标杆,创下全球AI应用增长最快纪录。

  关于千问APP的分析,我在《大消息来了!对A股影响大吗?!》的文章里已经分析过了,今天讲点不一样的。

  我和硅谷的朋友通了个电话,发现他们那边对这件事的反应,比我们这边大得多。

  甚至出现了一个新词儿,叫Qwen Panic,翻译过来是千问恐慌。

  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老美科技圈担心的已经不是阿里的商业竞争了。

  开始转向更深一层的,谁来制定下一代AI规则了。

  截至目前,千问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超过6亿次。

  这个数字非常吓人。

  更吓人的是,阿里的千问,是免费开源的。

  过去几年,全球冒出了无数家中小型AI公司。

  它们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拿来其他大公司的模型改一改,或者套个壳,然后就能卖API接口赚钱了。

  现在,阿里直接把性能媲美GPT-4模型的Qwen 2.5-72B免费放出来,谁还会花钱去买那些纯二道贩子的服务?

  甚至连Open AI也会受到影响。

  有了庞大用户基础后,阿里又干了一件让老美坐不住的事,争夺话语权。

  以前在AI圈,是英伟达出什么卡,软件就得怎么写。

  现在反过来了,因为阿里生态太大,无论是老美的英伟达,还是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在设计芯片和优化驱动时,都要优先考虑一个问题,自己的卡在千问上能不能跑起来?

  如果跑不起来,开发者不买账,那芯片的能力就会遭到质疑。

  这样一来,阿里便通过自己的规模效应,倒逼芯片厂商围着自己转,而且阿里还有自己的芯片,平头哥。

  什么叫全能?

  就是芯片、云、大模型、应用,四个环节全部都是自家亲生的,没有任何短板。

  这就像一个餐厅,从养猪种菜到炒菜经营,再到垃圾处理,甚至连餐具都是自己做的。

  这种全链条的掌控力,非常极致。

  阿里平头哥研究的PPU AI芯片虽然和国外的芯片还有一些差距,但在国内范围,除了菊厂和某些特定厂商外,绝对是最能打的那个。

  通过小集群技术,阿里PPU的性能已接近英伟达H20的水平。

  这意味着阿里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已经有了能拿得出手的硬通货,足够完成大模型的推理任务。

  明年阿里大概率会用自己的芯片来做训练,成本是内部价,比外面采购剩下一大笔钱。

  有了芯片的底子,就能让云跑得更好。

  阿里云在国内是雷打不动的第一,市场份额常年占到30%-40%。

  这里有个核心逻辑,软硬一体化。

  苹果手机为什么顺滑?不就是因为芯片是自己的,系统是自己的,软件也是自己的,配合没有瑕疵。

  AI也一样。芯片、云、模型都是自家的,适配起来效率最高。

  如果云是租的,芯片是买别人的,模型是开源改的,中间的损耗和摩擦成本会大到让人怀疑人生。

  阿里自然看得懂其中关键,计划三年花费3800亿元做AI基础设施建设,为的就是在未来的AI竞争中,实现真正的性价比,把自己牢牢焊死在AI的牌桌上。

  回到市场。

  最近不管是我们还是全球,震荡比较大,不少同学心里慌慌的。

  正好今天听了大摩的闭门会,把最新的外资观点分享给大家。

  老美那边AI吵翻了天,都在担心是不是大泡沫。

  尤其是Open AI的大嘴巴,一张嘴就是要砸1.4万亿美元,把市场吓到了。

  之前看资本支出高,都觉得景气度不错。现在看资本支出高,都在琢磨这钱会不会打水漂。

  如果真赚不回来,那不就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重演嘛。

  老美那边害怕他们的,和我们这边完全是两回事。

  因为从中美在AI的玩法上看,已经分叉了。

  老美的做法是拼命堆算力,重资产豪赌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只能不停地烧钱。

  相比之下,我们这边走的是轻量化路线,讲究的是性价比和落地。

  国内大厂未来的资本开支,大概只有老美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千万不要觉得我们花钱少就比不过他们,本质上是我们更务实,不拼军备竞赛,就盯着怎么把AI用到自己的软件生态里,等技术成熟了直接变现。

  更何况,我们的基础设施、工程师和数据都比老美便宜的多,支出少反而是种保护。

  所以,别一听到美国AI有泡沫就觉得咱们也要完了,要对自己有信心。

  那这个位置怎么通过策略赚钱呢?

  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红利+科技的杠铃策略。

  科技很好理解,炒概念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要挑选那些业绩经得住验证,即便环境不好,也能赚到钱的公司。

  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长,比什么概念都强。

  至于预期,则没必要那么激进,即便按6%到7%的稳健增长算,现在的股价也是划算的,注意轮动就好。

  红利这边有个比较大的认知差。

  以前大家买银行股,买保险股,图的是稳当。

  现在的观点变了,保险股其实是成长股。

  核心逻辑挺扎心的。

  虽然我们的GDP表现不错,但老百姓过日子还是很谨慎,尤其是在消费上,不敢乱花钱,这就导致储蓄率一直很高。

  这么多钱最终会去哪呢?

  很大一部分为了保值增值,买了保险产品。

  保险产品卖得好,保费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大概率事件,这在当下的环境中是非常稀缺的。

  对于现在的市场而言,在低估值的时候保持耐心,比在高点时保持理性更难。

  创新药同样是这个道理。

  最近对创新药板块的呼声需求很高。本周内我直播可能也会,到时候会给大家把创新药的逻辑梳理清楚,记得来听。

  对于指数来说,大摩的观点是不用慌。

  最实在的是看价格。

  我们现在的市盈率大概在不到13倍的位置,估值已经是全球地板价了,这就是最大的安全垫。

  更关键的是,虽然全球市场震荡,但我们的市场和他们之间的关联程度很低,有可能成为外资的避风港。

  周末,有家卖方把明年的指数喊到了5200点,很多人问我怎么看。

  我觉得这个是中长期的美好愿望甚至你要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超越美国,我觉得10000点都没有问题

  但是,这和我们眼下脚踏实地、保持谨慎并不冲突。毕竟,就和我昨天说的一样,A股日线级别的调整,仍未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6 22:51 , Processed in 0.1094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