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环球科学:出师不利!SpaceX首枚新版星舰助推器测试时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航空航天 ·

  马斯克SpaceX首枚最新版星舰出师不利,助推器测试时突发爆炸

  当地时间11月21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升级版(V3版本,此前的V2版本已于今年10月完成最后一次发射)“星舰”火箭助推器“Booster 18”在发射前测试中遭遇某种重大损坏。该公司刚刚将这枚巨大的火箭从工厂中推出,并在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上表示其测试活动开始:“首次操作将测试助推器重新设计的推进系统及其结构强度。”

  该测试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梅西试验场展开,原定对助推器进行低温推进剂加注和加压测试,最终对火箭33台升级版猛禽(Raptor)发动机进行试射。但实时视频显示,助推器在当天的测试过程中发生了爆炸。SpaceX称助推器在气体系统压力测试中出现异常,该测试在结构强度测试之前进行。当时车辆上没有推进剂,发动机尚未安装。事故后的图片显示,助推器下半部分(容纳了大型液氧储罐)出现了严重损坏,像是被压扁了一样。目前,该公司正在试图安全地进入现场调查原因。(Ars Technica,SpaceX)

  · 天文学 ·

  江门中微子实验首个物理成果发布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发布会,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设成功并发布了首个物理成果。两篇相关论文于11月18日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上,且已提交《中国物理C》(Chinese Physics C)。经过JUNO国际合作组十余年的设计和建设,JUNO成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JUNO在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其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表明JUNO已准备好开展中微子物理前沿研究。

  通过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JUNO合作组测量了被称为“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混合角??12和质量平方差,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到1.8倍。这两个振荡参数最初是通过太阳中微子所测定,但也可以通过反应堆中微子精确测定。此前这两种方法对质量平方差的测量结果有大约1.5倍标准偏差的不一致,被称为“太阳中微子偏差”,暗示着可能有新物理。此次江门中微子实验通过反应堆中微子证实了这个偏差。未来,仅由JUNO实验就能通过同时测量太阳中微子和反应堆中微子来证实或证伪该偏差。

  · 生物医学 ·

  纳米颗粒能让干细胞产生更多线粒体,帮助衰老和受损细胞恢复活力

  随着人体细胞衰老,或患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抑或是接触化疗药物等,都会让人体内的多种细胞开始丧失产生能量的能力,直至丧失功能,而根本原因是线粒体数量的减少。近期,在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中,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颗粒,改善细胞功能的方法。

  这种纳米花颗粒(直径约为100纳米)由二硫化钼构成,当将这类颗粒导入干细胞后,它们可以刺激干细胞产生的线粒体,其产生的数量是正常水平的两倍。这些纳米颗粒还会留在细胞内,持续促进线粒体的生成。将经过纳米花颗粒增强的干细胞放置在受损或衰老细胞附近,这些干细胞就会将多余的线粒体转移给邻近的受损细胞。受损细胞在接受新的线粒体后,会恢复能量生产和功能,即使暴露于化疗药物等有害物质后,也能抵抗细胞死亡。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医疗应用潜力,理论上可以治疗全身各处组织的功能丧失,如心肌病、肌营养不良症等。(phy.org)

  · 伦理学 ·

  美疾控中心将终止所有实验猴参与的研究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当地时间11月21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近日已接到逐步停止所有猴子研究工作的指令。这将导致约200只恒河猴和豚尾猴参与的研究工作停止,包括艾滋病、肝炎和其他传染病研究。目前它们前路未卜,据悉其中一部分可能被转移到灵长类动物保护区,另一部分可能会被安乐死。

  尽管这一举措是为了减少动物实验依赖,但许多科学家担心这将对艾滋病预防等关键研究领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事实上,即将被终止的猴子研究项目对于开发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至关重要,而暴露前预防能够大幅降低全球艾滋病毒感染率。此外,这些研究项目还能评估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预防措施。同时,如何妥善安置这些猴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Science news)

  · 天文学 ·

  撞击形成月球的小行星起源于内太阳系

  当前的月球形成学说认为,在大约45亿年前的早期太阳系中,一颗名为忒伊亚(Theia)的天体与原始地球相撞,撞击的碎片形成了月球,而组成忒伊亚的物质也融入了月球和地球。然而,忒伊亚究竟起源于内太阳系还是外太阳系尚不清楚。11月20日,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在行星形成初始,原始星云距离太阳越近,温度越高,不同物质就越容易凝聚。这使太阳系中的每颗天体都具有独特的同位素比例。研究人员分析了15块地球岩石,阿波罗计划带回的6份月球岩石样本,以及来自太阳系内外 20 颗陨石样本的钼和铁同位素等,发现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组成相似。这与之前认为月球是由忒伊亚的碎片组成的假说相悖,表明更可能是撞击后,地球和忒伊亚的物质气化、混合,并冷却后形成月球。同时,同位素谱指出忒伊亚是一颗岩质行星,拥有金属内核,其质量很可能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并且形成于内太阳系,比地球更靠近太阳,这解释了二者为何会发生碰撞。(Scientific American)

  撰文:王怡博、clefable、马一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6 22:51 , Processed in 0.0937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