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76|回复: 0

占豪:西方惊呼:这样的中国太危险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2 21: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我们来说,真正的危险在于中国不再模仿,而是创新并超越我们。”——当看到法国乐天CEO塞德里克·杜福尔在《回声报》上刊文写下这句话时,占豪忍不住笑了!

  西方的精英阶层,现在真的是焦虑溢于言表啦!多年之后,他们现在正不得承认中国创新给西方体系带来的严重冲击。过去几十年,西方习惯性地将中国定位为“世界工厂”——一个只会生产廉价仿制品的低端制造基地。然而,短短数年,这一认知已被彻底颠覆。中国的创新浪潮不仅席卷高精尖领域,更在民用层面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形成从底层技术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突破。这种系统性、结构性的跃升,让西方猛然意识到:他们精心构筑的技术壁垒正在崩塌,而中国已站在全球创新舞台的中央。

  其实,中国今天的井喷式创新并非偶然,而是教育、工业、科技三大基础叠加共振的产物,是在“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下,亿万中国人解放思想、打破西方设定的思维牢笼后迸发出的集体智慧。我们不再满足于“跟随”,而开始主动“定义未来”,尤其是像中国航天和华为这样的创新企业引领了中国社会,打破了西方不可追赶的深化,让更多的中国意识到了自身的强大能量!占豪想从三方面来论述这一必然性:

  第一点:教育和人才是战略基础

  西方对中国的误判,根源之一在于忽视了中国庞大的教育体系所孕育的人才红利。据教育部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60.2%,年毕业大学生规模稳定在1000万人以上,其中理工科农医类毕业生占比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向市场输送约500万名具备扎实工程素养和技术能力的潜在创新者。这一数字远超美国(年理工科毕业生约50万,其中30%还是外籍学生)、欧盟(合计约80万)的总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年全球高等教育报告,中国理工科毕业生人数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且增速稳定。这一数据支撑了中国工程师储备的全球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并非仅停留在数量扩张,更在质量提升与产教融合上持续发力。“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战略,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产业前沿需求直接嵌入课程体系。这种“教育—产业”闭环,使得中国工程师不仅具备理论知识,更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的这种优势基础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奠定了基础,那时候我们专家去美国考察后就知道,我们的理工科的本科教材是比美国好很多的,美西方的优势主要是在硕士及以上教育,主要是研发经费多、技术先进、体制完善。

  第二点:全球唯一全产业链支撑“从想法到产品”的极速转化以及超级产能

  如果说人才是创新的“大脑”,那么工业基础就是创新的“躯干”。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这一优势在创新实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在中国都能迅速找到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设备和熟练工人,实现从原型设计到规模化量产的无缝衔接。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车企企业能在短短几年内推出刀片电池、混动系统、智能底盘等颠覆性技术,并迅速占领全球市场,背后是中国强大的产业链支撑。从锂矿开采、正负极材料生产,到电池组装、电机电控制造,再到整车装配,中国车企几乎实现了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相比之下,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这样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相应产业。

  更令人震撼的是,中国工业基础不仅支撑高端制造,更赋能民用创新。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制造商能快速将TikTok上的爆款创意转化为实体产品;广东东莞的模具厂能为初创企业提供小批量、低成本的试产服务;江苏常州的纺织企业能将石墨烯、纳米纤维等新材料融入日常服装。这种“高精尖”与“接地气”并存的创新生态,使得中国的创新既有高度,又有广度。

  根据世界银行2024年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在“供应链响应速度”、“产业配套完整性”、“制造柔性化能力”三项指标上均位列全球第一,印证了中国工业体系对创新落地的强力支撑。这一切都使得全社会的“万众创新”具备了大环境基础。

  第三:“中国制造2025”引领创新在各个领域的系统性突破

  西方之所以感到“危险”,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创新的系统性和战略性。自2015年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来,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GDP)达2.7%,高于欧盟2.1%的平均水平,且研发投入增速连续多年保持8%以上。这种高强度、长周期的投入,正在结出丰硕成果。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AI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中国的大模型也已经基本追上美国,现在AI芯片也在加速追赶,英伟达的黄仁勋在台湾的闭门会上说,中国的AI芯片已经达到了英伟达H100的80%的水平了,简直逆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3 14:06 , Processed in 0.1719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