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环球科学:星际彗星3I/ATLAS亮度异常激增,原因不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航空航天 ·

  金星失去最后一艘活跃航天器,日本宣布“破晓”号探测器“死亡”

  当地时间10月28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宣布其“破晓”号(Akatsuki)探测器“死亡”。“破晓”号探测器自2024年5月29日失联后,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最终确认彻底失联。该探测器是目前金星轨道上运行的最后一艘活跃航天器,其“死亡”意味着人类暂时失去了对金星的观测能力。

  2010年发射的“破晓”号探测器原计划进入金星轨道,但由于主发动机故障,未能成功进入轨道。然而,经过5年绕日飞行后,它最终于2015年通过推进器成功进入金星轨道。该探测器在金星轨道上运行了近十年,其间产生了178篇学术论文。它主要研究金星大气层,揭示了金星的大气“超旋转”现象,即大气层旋转速度比行星快得多,并发现这种现象可能由太阳加热驱动。JAXA指出,金星的这种大气现象对研究地外行星的宜居性有重要意义。尽管“破晓”号任务结束,但国际上仍有多个金星探测任务处于规划阶段,比如欧洲空间局(ESA)计划于2032年发射的、用于研究金星大气、内部与表面的“展望”号(Envision)探测器,这些任务将为揭开金星的神秘面纱提供新的数据和见解。(Space.com)

  · 天文学 ·

  星际彗星3I/ATLAS亮度异常激增

  当地时间10月29日,星际彗星3I/ATLAS抵达近日点,距离太阳大约2.03亿公里。但地面上的望远镜由于视角被太阳遮挡,无法观测这一星际天体。然而,美国洛厄尔天文台(Lowell Observatory)的Qicheng Zhang与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Karl Battam合作利用多个太空仪器成功捕捉到3I/ATLAS的图像,包括日地关系天文台(STEREO)运行在地球轨道前方的卫星STEREO-A、太阳和日光层观测卫星(SOHO)以及气象卫星GOES-19。研究揭示了3I/ATLAS在接近近日点时的异常行为,特别是其亮度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变亮,大约是典型彗星增亮速率的两倍。此外,令人惊讶的是,3I/ATLAS呈现出比太阳光更蓝的颜色,与早期观测显示其呈红色的结果形成对比。

  目前,研究者尚不清楚3I/ATLAS快速变亮的确切原因。他们推测这可能与该星际彗星的成分、其快速接近太阳的速度,或者其在星际空间漫长旅程中获得的奇特特性有关。对于它的颜色变化,研究者推测,氰化物、氨等分子发射的光可能是造成这种异常颜色的原因。相关论文发布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Universe Today)

  · 古人类 ·

  丹尼索瓦人曾与某个神秘古人类群体发生基因交流

  丹尼索瓦人是曾经生活在亚洲的一支古人类群体。最初,这支古人类是通过丹尼索瓦洞穴中一小截指骨的古DNA识别的。2020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带领团队,在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一颗属于男性丹尼索瓦人的臼齿,并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最近,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在了bioRXiv预印本平台(未经同行评审)。

  根据基因突变数量,研究团队估计这位男性生活在约20.5万年前,是在丹尼索瓦洞穴中生活的最古老的一批丹尼索瓦人,在此之后,还有两个丹尼索瓦人群体曾先后在这里生活。研究还发现,在这名男性丹尼索瓦人出生的13 000~7000年前,这个丹尼索瓦人群体曾与某个尼安德特人群体发生基因交流,但这个群体的基因组与目前已经测序的任何尼安德特人基因组都不匹配。同时,这个丹尼索瓦人种群似乎还曾与一个未识别的古人类群体发生过基因交流,这个群体已经独立于丹尼索瓦人和现代人演化了数十万年。研究者猜测这个群体可能是直立人,但目前尚未获得直立人的DNA证据。(NewScientist)

  · 材料学 ·

  微型3D打印帮助重建声带

  由于声带囊肿、增生或癌变等原因,全球有3%至9%的人会在一生中出现发声障碍。此类病变通常通过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术后会出现组织纤维化,导致声带硬化、言语困难。为预防纤维化,外科医生通常会将水凝胶注射至喉部组织,但此类注射难以实现水凝胶的精准递送。

  最近,在发表于Device的一项研究中,生物力学工程师与外科医生团队开发出了一款3D打印软体机器人,能精准将水凝胶送到声带手术部位,用于重建术中切除的组织。该设备打印喷头尺寸仅2.7毫米,是迄今报道的最小生物打印机。

  该设备的设计灵感源于象鼻结构。打印喷头由柔性主干末端的喷嘴构成,通过类肌腱线缆连接至可安装在手术显微镜上的控制模块。该设备支持实时手动控制,能以1.2毫米线宽递送基于透明质酸的水凝胶。研究人员对其运动轨迹进行编程,确保在20毫米工作范围内实现精确、可重复的运动。为验证打印喷头精准递送水凝胶的能力,研究人员手动操控设备在平面绘制了二维螺旋、心形及字母等图案。随后,他们使用该设备向用于外科培训的模拟声带递送水凝胶。针对模拟组织缺损的模型(包括病灶切除后的空腔及需全声带重建的缺损),该设备均能精准重建声带几何形态。(Cell Press)

  · 气候变化 ·

  全球变暖正在威胁南极冰架

  《自然》(Nature)发表的一项对海洋变暖影响的综合性分析指出,到2300年,多达59%的南极冰架可能在高排放情景下面临消失的风险。这可能会导致全球海平面升高最多10米。

  南极冰盖周围的冰架可以阻挡大块冰盖破碎并流入海洋,但随着排放增加,它们会变薄和崩塌。为了更好地理解冰架在何时以及何种情况下会失去结构完整性,研究团队开展了兼顾海洋变暖和大气变暖的模拟。作者发现,冰架无法生存的节点取决于排放情景。在升温到2300年保持在低于2 °C的低排放情景下,研究中只有1/64的冰架会无法生存,且风险在2250年后开始增加。相比之下,在升温到2300年接近12 °C的高排放情景下,38(59%)个南极冰架会无法存活,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10米。大部分冰架减退会从2085年开始加速,并在2170年达峰,海洋变暖被鉴定为主要驱动因素。作者指出,他们对高排放情景下的冰架消失估算是保守的,因为崩塌还会由破坏、裂隙、破裂和崩解引发。为了缓解未来海平面上升并保护南极冰架和冰盖的结构完整性,必须首选低排放路径。(Nature)

  撰文、整理:王怡博、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6 14:50 , Processed in 0.0781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