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2|回复: 0

巨龙:金融深度思考 —— 关于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的资产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6 2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很多人都在关注湖北省提出的国有资产盘活计划,说出来的就是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

  地方国有资本,名义上是盘活,实际上是待价而沽,将未来可能的收入,折现成现在的现金流,缓解眼下地方债务的燃眉之急。不仅是湖北,安徽也迅速推出了类似的口号。

  可想而知,这种事情,很多地方政府也会积极响应的。毕竟崽卖爷田这种事情,下定决心挺纠结,执行起来会很快。一头是大量沉淀的资源,另一头是几乎转不动的地方财政,将资源变现,当然动力十足。

  穷则思变,央妈不可能下场去兜底地方债,也兜不了这个底。就算这一次兜住了,以后肯定会惹出更大的黑洞来。

  这种事情,只要上头点头默许,自然就不会慢。之所以各省,都在迫不及待地跟进,其实是“头啖汤”比较甜,越往后这条路就越难走。

  毕竟,前面卖的都是优质资产,越往后资产就越劣质。而且一定盘随着资产评估体系的人为扭曲和干预。

  至于地方政府的国有资源私有化,其实央妈压根儿不那么在乎。这十几年来,央企的资产膨胀速度,远远大于私营资本的增长速度。

  算上房地产的资产价格下跌,外资企业在中国节节败退,央企资产的稳定增值,其实中国政府并不担心地方政府卖资产,弄出多大的幺蛾子。

  反正耕地不会让你随便买卖,耕地红线早就划定,地方的顶级优质资产,其实大部分都是央企的。比如很赚钱的通讯运营商,还有电力油气等等。无论各个省区怎么折腾卖资产,也不耽误中国公有资本的核心地位。国计民生的核心行业,从粮食到电力,从交通到能源石化,从基础设施到军事,从金融到等等,地方政府的那些国有资产不管怎么折腾,实际上都动摇不了央企对中国经济的核心主导作用。

  你以为地方国有资本证券化,一定会带来物价疯狂上涨?想多了,他们能够涨价的领域不多。水电通讯能源交通金融等等,都是央企为主,你地方政府卖资产,还能够改变这个基本盘?还能够漫天涨价,获得垄断核心利润?停车费你加多点钱,人家就不来停车了。地铁你能够涨多少价?涨价多点,客流都会降低。

  你地方政府卖个景区的经营权,还能够影响当地人用电的价格?你最多就是影响个门票钱,问题是门票你涨价了,大家可以选择不进去,让你涨价行为一厢情愿徒劳而已。

  本来很多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都是某些利益集团的“小金库”。名义上是国有,这个经营过程不仅效率低,产生的利益还被各级官僚体系,视为“自留地”,早就瓜分掉了,导致利润极低。想要金融化证券化,你至少要拿出像样的现金流和利润出来。

  据此可以判定,很多地方的国有资产,特别是中部西部的城市,其实本质上是效率极低的“官僚资本”,资产运行效率也低。既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甚至还是地方政府的“负资产”。

  我就看过很多一年到头空荡荡的体育场馆,如果不能运行良好,能够常态性的举办各种活动,这些宏大的国有资产,本身就不可能产生现金流,更不要说有什么金融价值了。

  有现金流有利润的资产,才是可以证券化金融化的资产。

  现在要盘活资产的,其实主要是几个中西部省区。核心几个一线城市的国有资产,其实经营状况都还可以,而且国家也会盯着很紧。比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地方财政也周转正常,这些地方的国有资产,想要私有化,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北上广深的很多国有资产,本身就已经金融化、证券化——比如,上海有449家上市公司,深圳有423家上市公司,北京有477家。这种上市公司里,其实有很多都是国有资产。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地方的这些国有资本,到底有多少东西可以资产化、证券化?到底可以卖出什么价值体系。

  不怕你卖,就怕没有人接盘;当然,通过权力加资本的运作,很多资产评估体系,可能会故意高估,然后让金融市场接盘。但是,金融行业又不是傻子冤大头,你说这个景点值十个亿,你得让我看到你的门票到底卖不卖得出去。

  至于摁着民营企业家的脑门,强行将不值钱的国有资产,硬要卖给这些“冤大头”。按照现在的经济形势,恐怕民营企业家,能够接盘的人也不多了。

  把地方国有资产,假冒虚高收入,然后卖给一线城市的基金,然后联合造假上市,卖给股民,这种游戏不仅有,而且还会很多,问题是,这些基金也怕玩砸的,证监会也要审核的,可以欺骗一时一部分人,但是不可能长期欺骗所有的人。

  当然,也有一种情形,就是故意搞亏损国有资产,低价评估,然后低价卖给某些人,这些人再盘活,获得不错的效益。相当于一些人的小金库,低价卖给自己的关系户,然后小金库的收益就转给了自己人。

  估值过高可能是强卖,估值过低可能是贱卖。总而言之,这个过程,每个资产定价或者交易的过程,都充满了地方风格。

  这其实也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地方政府要化债,从公共利益角度,肯定是想卖高价;一些私人有关系的“地头蛇”,也妄图低价买入现金奶牛,把小金库转移到自己腰包中饱私囊。

  指望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很纯洁,那是太天真了。各方利益参与博弈,也会导致这个金融化过程,不会太离谱。又不是土地垄断时代的房地产交易,价格是地方政府来定,然后各种资金左手倒右手。你玩过火了,下次就没人和你玩。

  剩下的好路子,当然也有。就是老老实实经营,盘活国有资产,把财务漏洞堵住,运营管理正规化,经得起合规审核,然后搞出正规的现金流和利润,然后再杠杆化,再卖个合理价格—— 这条路虽然辛苦,多少还是可行的。

  比如各个地方的停车费打包,各个城市空置土地的盘活等等,都需要精心去经营,老老实实把“小金库”转变成正规的现金流,经得起审核,这样才可能走得通国资金融化的路。

  穷则思变,变则通,此路不通,就换一条路。再说了,地方政府,反手收购资产,做大做强国有资产,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土地财政时代过去,自然就会有能人出来,经营好地方的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8 16:26 , Processed in 0.2813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