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8|回复: 0

北风:杨振宁,让世界承认“中国人也能登顶金字塔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9 1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8日中午12点,国际物理学界公认的,学术成就与地位比肩牛顿、麦克斯韦与爱因斯坦的理论物理学巨匠,杨振宁院士逝世,享年103岁。

  提及杨振宁院士,许多人认为他的最大成就或者说最高光时刻,是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杨振宁院士曾在公开讲话中提到,他认为他的最大贡献并不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不如人的心理状态】。

  本世纪长大的90后00后,或许很难理解这种中国人或者黄种人处处不如人的心理状态。

  因为过去咱们国家并没有今天这样日新月异的科技成就。

  当今许多90后和00后他们生来接触的周边环境和网络环境,都是自尊、自立、自强,充满自豪感与荣誉感的。

  可是我们要理解杨振宁院士年轻时的生活环境。

  杨振宁院士出生在1922年,那时候还是民国北洋政府时期。

  当时军阀混战,每个军阀割据势力都靠出卖本国资源甚至主权,来换取洋人的枪炮。掠夺国内同胞的生命。

  直到1945年,青年杨振宁获得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

  那时的旧中国依旧满目疮痍,咱们虽然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国民党政府依旧与西方强国签署了大量丧失经济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等到青年杨振宁到美国之后,上世纪40年代整个西方欧美人种对中国人甚至对黄种人的刻板印象,和今天的世界截然不同。

  今天的欧美白人,对黄种人的态度是羡慕嫉妒恨。

  他们出台一些抵制和限制政策的底层逻辑,是说中国人或者黄种人的学习能力太强了,科研能力太强了。

  欧美人认为必须用不同族裔指标配比的方式,才能降低中国人或者黄种人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相反在上世纪40年代,以及此后的四五十年间,杨振宁院士所接触的环境,当时的欧美国家,黄种人依旧以铁路或者是矿山的底层劳工居多。

  稍微跃升一点等级的,也就能在华人社区或者是唐人街开一些中餐馆。

  那时的欧美人还不承认中国人或者黄种人有理工科学习学习和研究的天赋。

  欧美白人精英分子曾经长期认为,白人是大脑和智商发育最健全的主体,他们将黄种人和黑种人都划在发育不健全的族群里。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李政道等华人物理学家在美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就,让西方人正视。在学习和科研领域中国人也是行的。

  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足以定义杨振宁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地位。

  毕竟诺贝尔物理学奖每年好几个人获奖,百余年来有几百名物理学奖获得者。

  在2000年的时候,世界三大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以物理学千年发展史为标尺,全世界一共只有20多人榜上有名。

  这其中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海森堡等人,都是考古级别的存在。

  在这个被称为世界物理学历史【终极封神榜】的榜单里,杨振宁是当时唯一在世的一位。

  所以在今天之前,理所当然的将杨振宁称为世界物理学当代第一巨匠是没啥争议的。

  可以说正是杨振宁、李政道等华人科学家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让西方人承认【中国人也可以站在金字塔尖】。

  这个金字塔尖,可以是物理学,也可以是医学,甚至可以是建筑学,当然后来这个名单可以增加到110米栏跑道、400米自由泳池等等。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西方世界都逐渐承认华人的理工科以及从事研究领域的天赋之后,开始大量吸引中国人才。

  但那时候中国人【自己不如人】的心态,却依旧持续了二三十年。

  过去长期有人抱有中国人就是低人一等、中国人具有劣根性、中国人就是素质低、中国体制就是落后于世界、落后于西方这样的观念。

  所以杨振宁院士才说,他的最大贡献不是诺贝尔奖,而是改变国人【不如人】的自卑心态。

  只有打破了自卑,建立起民族自信,建立起科技自信与道路自信,我们才能沿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一直走下去。

  杨振宁院士曾经在2007年的个人文集《曙光集》之中,形容他出生的那个鲁迅、王国维、陈寅恪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个长夜。

  杨振宁院士在2007年的时候,认为中华民族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

  十年之后的2017年,他与妻子翁帆合著》晨曦集》。

  从杨振宁院士时隔十年两部作品的名称变化,就能看出他对咱们国家发展和科研发展的认识变化。

  杨振宁院士认为07年是曙光,到2017年已经是晨曦。

  他当年立下宏愿,希望自己运气好的话,能够自己看到天大亮!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时至今日,无论是咱们国家的国运,还是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又或者我国科研发展的进度,还都没到天大亮的阶段。

  但只要我们沿着民族自信、科研自信的正确道路走下去、杨振宁院士的宏愿,终将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2 20:14 , Processed in 0.1094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