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0

环球科技:ChatGPT宣布将推出成人模式;美国开始将核废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材料学 ·

  美国开始将核废料制成玻璃封存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本周美国能源部(DOE)位于华盛顿州东部的汉福德(Hanford)核工厂开始将放射性废物封存在玻璃中。这里是美国核辐射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而这一行动是清理该区域长期存在的放射性废物的里程碑式举措,尽管由于技术问题、成本超支和错过截止日期,比最初承诺的时间晚了近20年。

  从二战到冷战结束,制造核武器在汉福德核工厂留下了3.25亿升液体核废物。目前,大部分核废物储存在177个巨大的碳钢罐中,部分罐体已经生锈且有核废料泄漏到土壤中,距离哥伦比亚河(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最大的河流)不远。玻璃化(vitrification)是一种将废物与熔融硅酸盐和其他材料混合,转化为惰性玻璃的技术。目前,美国能源部已耗资逾100亿美元建设新的玻璃化设施。该项目的完成预计还需要2000亿至3500亿美元。过去一周,汉福德核工厂的新玻璃化设施的技术人员已经将近5500升危险放射性废物转化成了惰性玻璃,并预计在未来40年内处理约90%的放射性废物,包括酸、水、盐以及少量放射性元素(如锝和碘)。这一进展标志着在解决核武器生产遗留问题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科学》新闻)

  · 人工智能 ·

  ChatGPT即将推出成人模式

  当地时间10月15日,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上发帖称,ChatGPT将在今年12月推出成人模式,仅面向通过年龄验证的成年用户。但目前还未详细说明其技术细节。

  自今年8月ChatGPT被指控协助青少年自杀以来,OpenAI一直在努力使其聊天机器人更安全。当地时间9月16日,OpenAI在官方博客中称,他们在构建一个长期系统,以判断用户是否年满18岁,从而为用户提供适龄的ChatGPT体验。而且OpenAI采取了安全优先的原则,即如果无法确定用户年龄,系统将默认提供未满18岁的体验。此外,当地时间10月15日,OpenAI正式宣布成立“福祉与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Expert Council on Wellness and AI),旨在开发更有利于用户福祉的产品。该委员会由8位专注于研究技术如何影响情绪、动力和心理健康的专家组成,他们将为OpenAI提供咨询,帮助指导开发更健康的人工智能互动模式。(OpenAI)

  · 古人类 ·

  150万年前的古人类也拥有强大抓握力

  KNM-ER 101000左手复原图(图片来源:原论文)

  证据显示,在约200万~100万年前,曾有四个古人类物种(鲍氏傍人、能人、鲁道夫人、直立人)同时存在于非洲东部。该时期的古人类被认为使用过某种形式的工具,但证据一直不多。由于缺乏归属明确的手骨化石,鲍氏傍人(Paranthropus boisei)是否曾制造并用过工具仍有争议。一组属于鲍氏傍人、有着150万年历史的新化石——包括明确归属于该物种的首个已知手部——为古人类手部演化提供了新知。

  在这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描述了肯尼亚图尔卡纳湖附近发现的部分古人类骨骼,年代略早于152万年前。该样本名为KNM-ER 101000,其牙齿和头骨与之前记录的鲍氏傍人化石相符。作者指出,KNM-ER 101000包含与这些鲍氏傍人牙齿和头骨明确相关的首批手骨和足骨。这些手骨与现代人和非洲猿类拥有共同特征。比如,拇指长度比例显示,鲍氏傍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抓握力或灵巧度,但可能不会精确捏握。相比之下,其他手骨与大猩猩的类似,这可能给了鲍氏傍人有益于攀爬的强大抓握力。这些发现共同表明,鲍氏傍人可能曾擅于制作工具并有某些使用能力,而强大的抓握力可能有助于用手加工食物(比如给难以食用的植物剥皮以去除不易消化的部分)。(Nature)

  · 演化 ·

  铅中毒可能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灭绝

  数十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我们的智人祖先曾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然而这两位近亲却在数万年前灭绝,仅留下了现代人一支。最近,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提出了这种差异的一个可能原因:现代人大脑对铅毒性的耐受度更高。

  研究团队分析了包括南方古猿非洲种、傍人粗壮种、早期人属成员、步氏巨猿、猩猩、尼安德特人以及早期智人在内的多个古人类群体的牙齿化石,发现从200万年前开始,古人类就持续暴露于含铅环境。在此前的研究中,该研究团队曾发现现代人基因组中的NOVA1基因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区别。NOVA1基因与神经发育过程有关,在现代人中该基因的突变倾向于延长发育时间、促进复杂性发展,而在类人猿、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中的突变则有相反效果。研究者利用大脑类器官进行了对应的基因编辑,发现在其他古人类分支中,铅似乎会破坏与语言功能发育有关的基因的表达,然而在现代人大脑类器官中,相关神经元基本没有受影响。研究者据此推测,现代人的NOVA1基因突变可能有助于保护大脑免受铅毒性侵害。但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古人类是通过什么途径暴露于铅污染之下的,因此现阶段证据还不够充足。(Science news)

  · 古生物 ·

  蜥脚类恐龙的脖子是怎么变长的

  晚三叠世(约2.37亿~2.01亿年前)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恐龙、哺乳动物的早期近亲以及包括鳄鱼在内的动物种群崛起和分化。最近,阿根廷安第斯山脉发现的一个新的蜥脚形亚目恐龙化石,揭示了关于早期恐龙演化的新信息。该恐龙可追溯至约2.31亿年前,拥有颈骨变长的迹象,该地区后期发现的脖子更长的蜥脚形亚目可能由此而来。研究结果本周发表于《自然》(Nature)。

  这具化石发现于圣多明各峡谷的圣多明各地层,在阿根廷西北部拉里奥哈的安第斯山脉海拔约3000米处。作者认为,研究结果对早期恐龙的已知多样性和地理范围进行了拓展,为蜥脚形亚目演化提供了新信息。已知最早的蜥脚形亚目约有10千克,颈部相对较短。颈部变长和体重增加是它们早期演化的两个关键特征。作者描述的这个新的蜥脚形亚目属名为Huayracursor,估计曾超过1.5米长,重约18公斤。它的颈部比后来的蜥脚形亚目更短,但颈骨(颈椎)有变长的迹象。作者总结道,该发现是早期蜥脚形亚目体重增加、颈部变长的最早证据之一。(Nature)

  撰文:王怡博、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18 10:17 , Processed in 0.0781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