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环球科技:《自然》:高龄父亲或将更多有害突变遗传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奖项 ·

  三位科学家阐释“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左到右依次为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 图片来源:Ill. Niklas Elmehed ? Nobel Prize Outreach

  10月13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授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其中,一半奖金授予莫基尔,以表彰其“发现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奖金则共同授予阿吉翁和豪伊特,以表彰其“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根据诺奖官网信息,莫基尔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揭示了持续增长成为新常态的原因。他指出,如果想要通过一个自我生成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创新,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某种东西行之有效,还需要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科学解释。而阿吉翁和豪伊特研究了这种持续增长背后的机制。在1992年的一篇文章中,他们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揭示当一种新的、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时,销售旧产品的公司就会出局。(nobelprize.org)

  · 行星科学 ·

  地球磁场中的薄弱点正在扩大

  2025年南大西洋异常区域与2014年的对比。图片来源:ESA (Data source: Finlay, C.C. et al., 2025)

  地磁场是一种复杂而动态的力量,能保护我们免受宇宙辐射和太阳带电粒子的伤害,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早在19世纪,人们就发现地球南大西洋地区上空的地磁场异常弱。如今,南大西洋异常现象对太空安全尤为重要,因为经过该地区的卫星面临着更高剂量的辐射,这可能导致关键硬件故障或损坏,甚至停机。据欧洲空间局(ESA)消息,一项最近发表于《地球与行星内部物理学》(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的研究利用ESA Swarm卫星群11年磁场测量数据发现,自2014年以来,南大西洋异常区的面积已扩大近一半,相当于欧洲大陆的面积。

  Swarm是ESA开发的地球探测器任务,由三颗相同的卫星组成,可以精确测量来自地核、地幔、地壳、海洋以及电离层和磁层的磁信号。而最新的Swarm任务结果表明,虽然南大西洋异常区在2014-2025年间稳步扩大,但自2020年以来,非洲西南部大西洋地区的地磁场减弱速度更快。作者表示,南大西洋异常区并非单一块体,它在非洲和在南美洲附近的变化不同,表明该地区发生了一些特殊事件,导致磁场以更剧烈的方式减弱。这种行为与地球熔融外核与岩石地幔边界磁场奇特模式有关。作者表示,通常会预计磁力线会在南半球从地核中出来,但在南大西洋异常区下方,磁力线并非从地核中出来,而是回到了地核。借助Swarm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区域正在非洲上空向西移动,导致南大西洋异常区减弱。这项最新研究结果凸显了地磁场的动态特性,它并非像条形磁铁一样的简单偶极子,只有借助Swarm这样的卫星,才能完整绘制结构并观测其变化。未来,研究人员希望Swarm卫星能持续记录,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地球的动态变化,提供更多前所未有的洞察。(ESA)

  · 遗传学 ·

  《自然》:年龄更大的父亲或会将更多致病突变遗传给后代

  10月8日,一项发表于《自然》(Nature)的新研究显示,高龄父亲将致病突变遗传给孩子的风险比预期要高。基因组测序显示,在30岁出头的男性中,大约每50个精子中就有1个携带致病突变;而到70岁时,这一比例上升到近1/20。

  研究人员使用双重测序方法NanoSeq 4对来自24~75岁个体的81个精子样本进行测序。他们发现,每个单倍体基因组每年会积累1.67个突变。他们在这些精子样本鉴定出了超过35 000个生殖系突变,有可能遗传给后代。其中40个基因会受到明显的正向选择,其突变也更易保留,其中大多数基因都与儿童发育或癌症易感性疾病相关。研究还发现,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正向选择会使已知致病突变的风险增加2至3倍,这会导致中年至老年个体精子中3%~5%的外显子组携带致病突变。这些发现强调了高龄父亲所生子女的患病风险比以往认为的更大。(中国科学报、《自然》)

  · 航天 ·

  星舰顺利完成第11次试飞,为当前版本最后一次飞行

  来源:SpaceX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当地时间10月13日进行了星舰(Starship)的第十一次试飞,成功进行了亚轨道试飞,完成了试飞既定目标。此前它在8月底的第十次试飞也取得了类似的成功。本次试飞是当前星舰版本,即第二版(高约123米)的最后一次发射,而第三版乃至最终第四版的将会更大。第十一次试飞的主要目标与第十次基本相同,在太空中进行发动机重新点火测试,并部署另外8个模拟星链后,超重型火箭按计划降落在墨西哥湾,星舰飞船本体也按计划溅落在西澳大利亚海岸区域。(Space.com)

  · 神经科学 ·

  听觉而非触觉会塑造大脑的节奏感

  人们是如何跟上音乐节奏的?当人们听歌时,大脑中的慢波活动会与感知到的节拍产生呼应,从而做出跺脚、点头或跟着跳舞的动作。最新一项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J Neurosci)的论文揭示,这种能力或是听觉系统所独有的。研究人员记录了志愿者跟随声音或有节奏的音乐节拍,敲击手指时的大脑活动。他们发现,在声音作用下,大脑会产生与感知到的节拍相匹配的缓慢节奏性波动,人们敲击节奏的速度也更稳定。不过,对于敲击动作(触觉作用),大脑主要会追踪每一次突发的振动,并不会产生相同的节拍式波动,人们与节奏同步的精确度也较低。而听觉对节奏的反应,会随着节拍显著增强。研究人员表示,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阐明长期的音乐练习,是否能够增强大脑通过其他感官处理节奏的能力。

  撰文、整理:不周、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18 10:10 , Processed in 0.0937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