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2|回复: 0

北风:上海深圳可以是世界的,但前提必须是中国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中秋节,文章的主题就与团圆有关。

  今天刷到内地时政专家“老高”,与宝岛网红馆长的视频连线。

  两人在今天这个日子连线谈两岸关系,确实很符合“阖家团圆”的愿景。

  不过老高在视频后半段,为了突出自己的“国际视野与高度”,开始大谈我国一线城市要加大力度开放,吸引世界人才涌入。

  虽然老高在视频里没有点“K签证”的名,但从网友的弹幕反馈来看,大家和我的感受一样。

  在全国网友近期因为K签证反弹情绪很大的背景下,老高大谈一线城市扩大引入海外人才,站队立场很明显。

  自从跳得很欢腾的司马网红被打掉后,在国际时政分析领域,老高已经成为影响力仅次于老胡的存在。

  老高在国际分析领域的一些观点,包括“中印恒河为界”,“捧杀印度与美国硬刚”等等,我非常支持,但他作为一个纯体制出身的专家,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观点,一定是完全宏大叙事的,一定是无视底层血酬付出与力工困境的。

  前不久,个别博主将老高称为“中国文科的模板”,希望数以亿计的我国文科毕业人才,都向老高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是很反对的,正所谓板荡识忠臣,老高在国际博弈的宏大叙事上立身正,不代表涉及广大底层民生的事情上,他也“说人话”。

  像老高这种立场的专家,咱们国家每十年出一两个就够了,实在没必要“上亿”文科生都这样的视角和立场。

  还是希望多一些人,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去发声!

  就像这次“K签证”全网民意沸腾之时,老高在这个敏感节点,大谈一线城市海外人才引进,还是值得好好辩一辩。

  老高在与宝岛网红馆长的视频连线中,主张“深圳不仅是中国的深圳,更是世界的深圳。”

  他提出上海和深圳必须更具国际视野,更大的力度开放,用更优厚的政策吸引海外人才。

  说实话,老高这些观点并不新颖,随便弄个AI,都能弄出这几句观点。

  但是这些话从全球知名的“中国智库专家”口中说出来,有两方面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方面,老高长期站在与欧美政客博弈辩论的一线。

  这些话如果放在某个地方新闻里,不过是普通宣传稿的一个段落而已。可是老高长期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线。

  他百分百清楚,任何一个对外政策,都不是政策本身的几十个字那么简单,而是政策背后代表的倾向甚至是路线。

  这些话从老高嘴里说出来,像极了他过去再舆论场上批驳的欧盟和美国白左政客。

  在当今世界的大环境之下,白左能否拯救世界?甚至白左那一套能否帮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杆秤。

  老高研究了大半辈子国际时政,应该清楚世界大势的倾向,是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方面,老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强推“一线城市更开放人才政策”落地!

  我们写文章的,比较高的追求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过去几年,我文章评论区偶尔有读者自称某些省市政研室的,说一些文章想推荐给领导看看。

  再有个别读者,是一些地方的党校讲师,希望把我的个别文章做成课件,希望得到我的授权。

  这些,都是我少数政策分析类文章的影响力极限。

  其余文章,哪怕有全网几十万几百万的阅读,输出的一些观点,也只是读者们休闲时的谈资而已。

  可是老高这次在视频连线中明确提到,他刚刚在深圳的一场“重要讲话”里,力推扩大开放,扩大人才引进。

  老高在与深圳领导面谈时,向对方强烈建议,并且劝对方,扩大国际视野,加大力度引进国际人才。

  所以老高超出了“网络作者”文章表达的范围,已经从键政,上升到当面“建政”,影响力和力度自然不一样。

  老高声称“深圳不仅是中国的深圳,更是世界的深圳”,这个观点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是没问题的。

  但我觉得,顺序调整一下更合适:上海和深圳应该更开放,更世界,但前提,他们必须更中国!

  如今虽然网上还有声浪,但“K签证”已经落地,宣传口也给出了“绝对自信”的定调。

  在三哥和黑叔叔以更低门槛签证进来的大势不可避的情况下,我有另一个方向的建议。

  那就是当今世界,公平和平等是第一主题。

  最优化的国际人才环境,就应该唯才是举,而不应该身份优先,血统优先。

  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未来建设中,急需人才岗位的选择中,其他省市的国内人才,应该有和“海外人才”平等竞争的资格。

  不能因为人家肤色更黑一些,或者出生在非洲与南亚,就比中西部出生的本土人才要金贵一些。

  既然海外三哥与黑叔叔人才的入境门槛降低了,那么国内人才到上海深圳的落户门槛是不是也该降低?

  三哥和黑叔叔,弄一个“西方评价体系排名靠前”的本科学历,就能以青年人才引进,还有配套政策和创业资金。

  那么国内985毕业生,落户上海和深圳,为什么强调资源承载不足,人口密度过大,要多交几年几倍的社保?

  引入三哥和黑叔叔有绝对的自信,怎么多承载几个国内人才,就不自信了?

  往年中秋节,提到阖家团圆,每年的主旋律宣传都是一线城市的建设者,披星戴月,客服千难万险,回到三四线老家,与老人和留守儿童团聚。

  如今既然黑叔叔和三哥都更开放的引进来团圆了,那希望明年开始,一线城市公平的吸纳更多中西部人才。

  以后的阖家团圆,不再是一线城市建设者,千难万险的返货三四线老家团圆,而是内地人才,全家公平的获得在上海深圳团圆的场景!

  既然人才缺口存在,三哥和黑叔叔挡不住,那么要一个公平竞争的人才环境不过份吧?

  三哥和黑叔叔的K签都落地了,那么一线城市之外的理工人才,要一个“上签”、“深签”,不过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8 06:47 , Processed in 0.0781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