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4|回复: 0

戍天九思:北冰洋科考探路,中国具备核潜艇北极活动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5 10: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10月3日《央视军事》报道,前不久,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此次考察由“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船共同实施,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北冰洋科学考察。“蛟龙”号7000米级深潜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与极地考察事业正式迈入“全海域作业”的新阶段。

  笔者认为,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战略意义重大,中国长期在北冰洋科考探路,巨浪—3亮相标志着096核潜艇已正式服役,中国有望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在北极部署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北极科考探路,大幅提升北极活动能力

  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始于1999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特别是中国成功完成第15次北冰洋科考,科考船队规模与装备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早期的“雪龙”号破冰船破冰能力有限,只能在夏季薄冰区作业;而如今,“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艘科考船协同作业,形成了“冰上—-冰下、水面—水下、载人—无人”的立体探测体系。具体来说,有四大技术突破:

  一是破冰技术与冰下探测能力的突破。2019年交付的“雪龙2”号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采用双向破冰技术,能够在1.5米厚的冰层和0.2米厚的雪覆盖条件下连续破冰航行,最大航速达2-3节。第15次科考前,还进行了极区深潜装备改造,为“蛟龙”号穿“冰甲”。通过多次北极科考,中国积累了大量北极水文、声学环境、海底地形地貌等关键数据,为核潜艇在北极的隐蔽航行与冰下发射打下必要的环境认知基础。

  二是北极载人深潜技术的突破。第15次科考,在“雪龙2”号船破冰保障下,在北极海域完成了10余次“蛟龙”号载人深潜、ROV调查和CTD采水等作业,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在极地深海环境下进行载人探测的能力,为未来的潜艇活动和深海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水下通信和无人观测的突破。第15次科考,为保障通信畅通,对“深海一号”的通信导航设备全部升级,即便在极区浓雾、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也能与“蛟龙”号保持稳定联系。考察队还在高纬冰区布下多类冰基、海基无人观测设备,如同“深海哨兵”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现冰下环境监测与数据积累,为潜艇隐蔽活动提供环境支撑。

  四是四船协同作业模式的突破。验证了中国在极地复杂环境下的多平台调度与保障能力,为未来核潜艇北极部署提供战略预置。

  9.3阅兵展示巨浪—3,中国具备核潜艇北极活动能力

  一代核潜艇一代导弹。094核潜艇装备的是巨浪-2,9.3阅兵首次展示了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说明096核潜艇已装备部队。096核潜艇是全球唯一一款全电推进的核潜艇,采用泵喷推进与新型降噪技术,艇体直径13米,排水量高达2万吨,水下航行噪音接近海洋背景噪音水平,非常安静,具备冰层下长期隐蔽巡航能力。

  在北极,零下严寒、浮冰密布、地磁异常,每一项都是对核潜艇的“极限考验”。096型核潜艇性能大幅提升,这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在北极部署核潜艇的国家。

  096型核潜艇服役将使中国能够将“水下长城”从南海延伸至北极,在北极冰层下隐蔽部署的战略核潜艇,距离美国纽约仅3400公里,是南海部署距离的三分之一,极大提升了核威慑的时效性和生存能力。

  进军极地深海,中国构建科考站和北极航线

  目前,中国在北极地区建有两个科考站。

  一个是中国北极黄河站。这是中国依据《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缔约国地位而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于2004年7月28日建立,地理位置处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北纬78°55′、东经11°56′ ,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设施。

  〖注:《斯瓦尔巴条约》规定:缔约国在“承认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拥有完全主权”的前提下,可享有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域及其领水内的捕鱼、狩猎权,开展海洋、工业、矿业、商业活动的权利和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科学调查活动的权利。〗

  另一个是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于2018年10月18日建立,地理位置在冰岛北部城市阿库雷里的凯尔赫,北纬65.71度、西经17.36度,这是中国与冰岛共同筹建的,是中国第二个北极科考站,具备生活、实验、观测等多功能区。

  近年来,北极航线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北极航道货运量从2014年的40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730万吨,预计2030年将达到1.5亿吨,占中欧集装箱运量的15%。2025年9月,正当波兰关闭中欧班列之际,中国“伊斯坦布尔桥”轮成功开通北极快运航线,全程仅需18天,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路线缩短3000海里,单箱运输成本下降28%。但是,目前北极航道每年通航时间比较短,只有7月至11月能通航,通航窗口期大概120天。要想大幅延长北极通航时间,需要强大的核动力破冰船护航开路,中国还没有核动力破冰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24 13:54 , Processed in 0.1094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