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4|回复: 0

环球科学:癌症死亡人数以气管、支气管和肺癌最多,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奖项 ·

  “引文桂冠奖”公布!中科院院士张涛成为中国内地首位获奖科学家

  当地时间9月25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5年度引文桂冠奖名单,来自8个国家的22位世界顶尖研究人员获此殊荣。其中10名来自美国,3名来自法国,德国、日本、瑞士各2名,加拿大、荷兰及中国各1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单原子催化专家张涛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内地科学家。

  今年的引文桂冠奖得主在固有免疫信号通路、白血病干细胞治疗、食欲激素调控、小波理论、量子点与量子计算、星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相分离、能量存储与转化、单原子催化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获奖者包括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Andrea Ablass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Glen N.Barber、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陈志坚(Zhijian James Chen)、加拿大大学健康网络/多伦多大学John E. Dick、日本国立脑心血管中心神川健二(Kenii kangawa)以及日本久留米大学儿岛将康(Masayasu Kojima)。

  在物理学领域,获奖者包括美国杜克大学Ingrid Daubechies、法国法兰西公学院Stéphane Mallat、法国巴黎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Yves Meyer、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亚琛工业大学David P. DiVincenzo、瑞士巴塞尔大学Daniel Loss、荷兰莱顿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Ewine F. van Dishoeck。

  在化学领域,获奖者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Clifford P.Brangwynne、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Anthony A.Hyman、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Michael K.Rosen、法国法兰西工学院Vean-Marie Tarascon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张涛。

  张涛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在经济学领域,获奖者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David Autor、美国哈佛大学Lawrence F.Katz、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Marianne Bertrand、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endhil Mullainathan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Nicholas Bloom。

  引文桂冠奖始于2002年,每年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和引文数据,遴选出诺贝尔奖奖项所涉及的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这四个领域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尖科研人员。迄今,已有83名引文桂冠奖得主随后摘得诺贝尔奖,其中13位引文桂冠奖得主在当年即获得诺贝尔奖,也有2位于16年后获得,全部平均时滞是4.86年。因此,引文桂冠奖也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 ”。(科睿唯安,微信公众号“科研圈”)

  · 医学 ·

  《柳叶刀》: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为死亡人数最高癌症,烟草为主要风险因素

  从全球来看,自1990年以来,癌症新发病例数增加了一倍多,到2023年达到1850万;而癌症死亡人数增加了74%,达到1040万(均不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其中大多数受影响的人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全球超过40%的癌症死亡与44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有关,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高血糖。2023年,乳腺癌是全球确诊最多的癌症,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TBL)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全球男性癌症死亡人数中,受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主要是烟草、不健康饮食、大量饮酒、职业风险和空气污染)影响的比例(46%)高于女性(36%),而女性的主要风险因素是烟草、不安全性行为、不健康饮食、肥胖和高血糖。

  9月24日,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癌症合作组织(GBD 2023 Cancer Collaborators)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数据、生命登记系统以及对癌症死者家属或照护者的访谈数据,更新和扩展了1990年至2023年期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7种癌症类型的患病和致死人数,以及44种可归因风险因素全球和区域等层面的预估数据。研究显示,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和专项研究,未来25年内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数将增加61%,到2050年将达到3050万人;全球每年癌症死亡人数预计将增加近75%,达到186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的新病例和三分之二的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不过当根据年龄差异进行调整后,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预计不会再上升。这表明,患病和死亡人数的增加大部分归因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加剧。(《柳叶刀》)

  · 古人类学 ·

  新研究刷新人类演化时间线,证实丹尼索瓦人属于龙人支系

  郧县人头像复原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人属系统演化树。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湖北省郧县(今十堰市郧阳区)在1990年出土了一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它被命名为“郧县人2号”(Yunxian 2)。这是百万年前极为稀少的人类遗存,对厘清人类演化谱系具有关键意义。但它出土时已严重破碎变形,研究难度极大,最初主要依据其古老年代被暂归为直立人。现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倪喜军带领团队重新分析了郧县人2号头骨,结果揭示出一个与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密切相关的新演化支系——“龙人”(Homo longi),并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与这一亚洲古人类支系的分化时间大幅推前,对传统人类演化理论提出了挑战。相关研究于当地时间9月25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研究者利用近年来引入的新技术对这件古人类头骨化石进行了修复和重建,以纠正化石在漫长地质年代中发生的变形。他们还通过形态测量学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郧县人2号头骨的特征,并将其与其他智人化石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郧县人并非直立人,而是与丹尼索瓦人密切相关的龙人支系的早期代表。重建后的郧县人2号头骨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交融的形态:低平的额骨和突出的吻部类似更古老的直立人或海德堡人;而扁平低矮的颧骨、更宽的后脑颅以及较大的脑容量,则与龙人以及大荔、金牛山、华龙洞、许家窑等地出土的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相似。此外,推算出的各个人类支系的分化时间显示,早在100万年前,人类祖先已经分化成多个独立演化的群体,其分化时间之早、程度之复杂,远超我们过去的想象。郧县人帮助我们澄清了100万年至30万年前这段“中间时期”的人类演化迷雾,它提醒我们,关于人类的起源,我们不知道的远比已知的要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生态学 ·

  世界大战的沉没残骸成了野生动物的家园

  来源:Unsplash

  在1972年伦敦的《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签署前,未使用爆炸性弹药的处置方式通常为倾倒入海。这些弹药往往含有对海洋生物有剧毒的化学物质。然而,《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9月2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波罗的海海床弃置的部分二战弹药上生存的海洋生物,竟多于在其周围沉积物上生存的海洋生物。此外,《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同日发表的一项绘制美国马里兰州一战沉船舰队地图的研究也报道了类似信息。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2024年10月用一个远程操控潜水器考察了波罗的海吕贝克湾新发现的一个弹药倾倒处。结果显示,这些弹药上存在的海洋生物远多于沉积物上的海洋生物——平均为每平方米约4.3万个生物体,而沉积物区域每平方米约8200个生物体。他们指出,与附近的沉积物相比,生活在弹药硬表面的优势超出了暴露在化学物质中的劣势。而且生物体主要发现于弹壳而不是裸露的爆炸性物质。他们还总结道,虽然这些弹药目前是该海湾的一个重要栖息地,但用安全的人造表面取代它们有望进一步帮助当地的生态系统。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报道了对目前位于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河上锦葵湾的“幽灵舰队”的全部147艘船舶残骸的高分辨摄影地图。这些船建造于一战期间,但在20世纪20年代末被人为烧毁和沉没。结果显示,它们的残骸如今成了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包括鹗(Pandion haliaetus)和大西洋鲟(Acipenser oxyrinchus)。(Nature)

  · 医学 ·

  基因疗法首次可以减缓亨廷顿舞蹈症

  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 Disease)是一种遗传性脑部疾病,多发于30-40岁人群,主要表现为抽搐和不自主的舞蹈动作。患者会逐渐发展出认知衰退、说话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会因此死亡。这是由于患者携带的HTT基因突变导致了大量毒性的亨廷顿蛋白生成,阻碍了大脑功能。9月24日,荷兰/美国基因治疗公司UniQure在新闻稿里公开了一项小型临床研究的结果:该公司的一种基因疗法让12名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在过去3年的疾病恶化程度降低了75%。

  该药物名为AMT-130,使用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将一段编码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的DNA运输到大脑内。这种RNA链会与突变的HTT基因产生的mRNA结合,使细胞无法利用该mRNA制造有害的亨廷顿蛋白。AMT-130需要通过颅骨上的小孔注入大脑,用导管将其运输到亨廷顿舞蹈症相关的脑区,从而抑制毒性蛋白的生成。临床试验中,共包含了29名2期或3期的早期亨廷顿舞蹈症患者,分别接受了低或高剂量的AMT-130。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治疗进展与近1600名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发现接受高剂量治疗组的12人在3年内病情恶化程度降低了75%。此外,这些患者脑脊液中的神经丝轻链蛋白 (CSF NfL) 较基线水平平均下降了 8.2%。CSF NfL是一种特征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CSF NfL升高已被证明与亨廷顿舞蹈症的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试验还显示,AMT-130总体耐受性良好,治疗组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与给药程序有关,但均已缓解。UniQure预计在今年年年末,将数据提交给美国FDA,并于明年年初申请批准。将来,该药物或有潜力改善所有0-3期的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症状。(Science news、uniQure)

  撰文:时小舟、王怡博、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3 03:12 , Processed in 0.1094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