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引文桂冠奖得主在固有免疫信号通路、白血病干细胞治疗、食欲激素调控、小波理论、量子点与量子计算、星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相分离、能量存储与转化、单原子催化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获奖者包括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Andrea Ablass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Glen N.Barber、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陈志坚(Zhijian James Chen)、加拿大大学健康网络/多伦多大学John E. Dick、日本国立脑心血管中心神川健二(Kenii kangawa)以及日本久留米大学儿岛将康(Masayasu Kojima)。
在物理学领域,获奖者包括美国杜克大学Ingrid Daubechies、法国法兰西公学院Stéphane Mallat、法国巴黎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Yves Meyer、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亚琛工业大学David P. DiVincenzo、瑞士巴塞尔大学Daniel Loss、荷兰莱顿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Ewine F. van Dishoeck。
引文桂冠奖始于2002年,每年根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和引文数据,遴选出诺贝尔奖奖项所涉及的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这四个领域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尖科研人员。迄今,已有83名引文桂冠奖得主随后摘得诺贝尔奖,其中13位引文桂冠奖得主在当年即获得诺贝尔奖,也有2位于16年后获得,全部平均时滞是4.86年。因此,引文桂冠奖也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 ”。(科睿唯安,微信公众号“科研圈”)
9月24日,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癌症合作组织(GBD 2023 Cancer Collaborators)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数据、生命登记系统以及对癌症死者家属或照护者的访谈数据,更新和扩展了1990年至2023年期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7种癌症类型的患病和致死人数,以及44种可归因风险因素全球和区域等层面的预估数据。研究显示,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和专项研究,未来25年内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数将增加61%,到2050年将达到3050万人;全球每年癌症死亡人数预计将增加近75%,达到186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的新病例和三分之二的死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不过当根据年龄差异进行调整后,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预计不会再上升。这表明,患病和死亡人数的增加大部分归因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加剧。(《柳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