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3|回复: 0

环球科学:《细胞》子刊:迄今最长寿老人的基因密码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5 13: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科学出版 ·

  《科学》接受论文或存在偏见,地域、主题、团队规模等因素显著影响论文接受率

  《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最近发布了一项罕见的内部数据分析研究,试图揭示《科学》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审稿和接受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地域与机构偏见。研究人员访问了2015-2020年间提交给两家期刊11万份稿件的机密数据,发现地域、研究团队声望、团队规模以及主题都造成了显著的论文接受率差异。研究人员分析了《科学》在这6年间接收的68000多份投稿数据,发现《科学》接受了其中6.1%的投稿,但中国作者的接受率仅有2.3%,而美国和加拿大的作者接受率为8.3%。这意味着,如果在2015-2020年间向《科学》投稿,在中国发表的几率比在美国低70%。

  其他因素也造成了显著差异。比如,声望等级排名位于第一或第二梯队的研究机构,其论文接受率高达11.6%,而排名靠后的机构接受率仅为3.4%。拥有10位及以上的团队论文接受率为9.9%,而1~5人小团队论文接受率为3.3%。另外,在10个主题类别中,某一个主题的接受率为9.6%,另一个主题的接受率仅为1.7%。这项研究是首次量化期刊编辑在决定将哪些稿件送交同行评审方面所施加的巨大影响力的研究之一。统计分析显示,在《科学》和《科学·进展》两本期刊中,期刊编辑在同行评审前拒绝的稿件比例高于评审后。而且,这些最初的审查决定比同行评审员的建议更能解释论文接受率的差异。尽管两本杂志采用了不同的审稿结构,但论文的接受率却存在类似的差异。论文作者表示,特定稿件特征如何影响接受率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这项观察性研究可以帮助期刊追踪潜在的偏见。对此,一些期刊已经采取降低偏见风险的措施,比如针对早期职业研究人员的指导计划,以及在编辑审核过程中引入外部评审及多轮交叉评审。而研究人员及所在机构也可以采取措施指导作者,提升论文接受的几率。(《科学》新闻)

  · 古生物 ·

  两块沉睡40年的化石破解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之谜

  川南多齿兽复原图(赵闯/绘 ?PNSO)

  据9月24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团队联合多所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系统提出了哺乳动物颌关节演化的四阶段序列,揭示了这一关键解剖结构变革的完整路线图,为理解脊椎动物关键特征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研究中的两块化石均发现于1984年,一块是来自四川自贡的川南多齿兽(Polistodon chuannanensis)化石,原研究者曾提及它有“关节突”,却未深入探究。研究人员发现其拥有独特的齿骨髁—颧骨窝次生颌关节。这是四足动物中首次发现此类结构。另一块是来自云南禄丰的摩根兽类化石,研究人员将其确立为一个新属种:禄丰曲髁兽(Camurocondylus lufengensis)。它的齿骨髁结构简单,由齿骨外脊末端向上弯折形成,尚未膨大为球状。这一发现为“哺乳动物齿骨髁起源于齿骨外脊后端”的假说提供了实证,填补了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形态过渡环节。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首次系统提出原始颌关节与次生关节演化的四阶段序列:1)关节骨-方骨原始颌关节(“爬行动物”);2)原始颌关节为主,次生接触点起辅助作用(进步犬齿兽类);3)次生颌关节成为主要承压结构,原始颌关节为辅并传导声音震动(哺乳形动物);4)完全的齿骨-鳞骨颌关节,原始颌关节成为中耳听骨关节(哺乳型动物)。研究表明,颌关节演化存在多次独立起源,类型多样。多齿兽所特有的齿骨-颧骨关节代表了一种演化新颖性,与其特化的头骨形态和加长的齿列共同构成一个适应系统,反映了其植食性与穴居生态。基于禄丰哺乳型动物颌关节的多型性和自贡多齿兽的独特性,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了可能的多元演化驱动机制。多齿兽为植食性,适应掘穴生态,这一点与其化石产地发现的疑似三列齿兽洞穴系统相吻合。根据这些现象研究者提出,表型可塑性(外因环境诱导的发育变异)可能在晚期犬齿兽类次生关节多样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健康·

  《细胞》子刊发文,揭开迄今最长寿老人的基因密码和生理特征

  来源《细胞·报告医学》论文

  玛丽亚·布兰尼亚斯·莫雷拉(Maria Branyas Morera)于2024年8月19日去世,她活到了117岁,被证实为最长寿的人。9月24日,一项发表于《细胞·报告医学》(Cell Reports Medicine)的研究显示,布兰尼亚斯的一些遗传优势和包括每日饮用酸奶在内的健康饮食,让她实现了这一壮举。

  研究人员收集了布兰尼亚斯的血液、唾液、尿液和粪便样本,深入分析了她独特的生理特征,包括遗传、新陈代谢和肠道菌群。他们发现,布兰尼亚斯的端粒 (保护染色体末端的重复 DNA 片段)异常短。随着年龄增长,端粒会自然缩短,而异常短的端粒与衰老相关疾病有关,但布兰尼亚斯并没有患上这类疾病。他们还发现布兰尼亚斯存在一些已知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认知能力下降和糖尿病的基因变异,且似乎不存在任何与某些有害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相关的变异。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其体内存在一些与长寿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与狗、蠕虫和苍蝇等拥有极长寿命相关。除此之外,布兰尼亚斯的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低,“好”胆固醇水平高,这表明她的脂质代谢非常高效。另外,她的炎症标志物很低,而且免疫系统很强。布兰尼亚斯没有炎症可能与其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有关,其体内双歧杆菌 (一种有益菌)含量很高,这可能得益于她的饮食,包括每天三份酸奶。(《自然》新闻、)

  相关阅读:

  这位活到117岁的超级老人去世后,科学家发现她的基因强得可怕

  · 人工智能 ·

  微软宣布Microsoft 365 Copilot引入Claude模型

  据The Verge消息,微软今天起将在Microsoft 365 Copilot中引入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 4和Claude Opus 4.1 AI模型,意味着Copilot的模型选择不再仅限于OpenAI,用户可在Researcher和Microsoft Copilot Studio中直接使用Anthropic模型。微软业务与行业Copilot团队总裁Charles Lamanna表示:“Copilot仍然会由OpenAI的最新模型提供支持,但现在客户也可以灵活使用Anthropic模型 —— 无论是在Researcher中,还是在Copilot Studio构建智能体时。加入Claude Sonnet 4和Claude Opus 4.1是我们将行业最先进 AI 技术带入Microsoft 365 Copilot的重要步骤,这些模型经过优化,更适合办公场景和企业需求。”

  在Researcher中,用户可以选择使用OpenAI的深度推理模型,也可以使用Anthropic的Claude Opus 4.1。Microsoft 365 Copilot应用顶部会出现“Try Claude”按钮,让用户访问Opus 4.1而不是OpenAI的模型。Lamanna表示:“选择加入后,用户可以轻松在Researcher中切换OpenAI和Anthropic模型。”在Copilot Studio中,Claude Sonnet 4和Claude Opus 4.1也将成为可选模型。Lamanna解释说:“通过这次更新,用户可以构建、管理并协调由Anthropic模型驱动的智能体,用于深度推理、自动化工作流程以及各种灵活任务。”此外,用户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混合使用不同模型,包括Anthropic、OpenAI 以及 Azure模型目录中的其他模型。Claude在Researcher中的功能将通过Frontier计划向选择加入的Microsoft 365 Copilot用户推出。Copilot Studio用户也可以选择加入以获取访问权限。(IT之家)

  · 地质学 ·

  共享岩浆或可解释近期圣托里尼的地震

  2025年初爱琴海圣托里尼岛连发地震后,希腊当局宣布了紧急状态。但此后关于此次地质活动是否与火山活动有关,一直存在争议。根据《自然》(Nature)发表的一篇论文,2025年1月希腊持续30多天的地震活动,可能源于圣托里尼火山和科隆博火山共享的一个岩浆房。这一发现基于数月对地面隆起测量的卫星数据,对未来自然灾害监测或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分析了地震活动,结合从数月前到2025年连续地震期间圣托里尼和周围区域的地形变形数据。他们发现,相距7公里远、位于水下的圣托里尼和科隆博可能有同一个岩浆供应源,在火山活动高峰期可能发生岩浆争夺。具体而言,变形数据表明,当圣托里尼的岩浆房充盈时,科隆博的岩浆房就会缩小。研究人员推测,自2024年7月起至地震发生期间,圣托里尼的岩浆房在3.8公里深处持续膨胀。1月27日后,他们观察到岩浆从科隆博下方7.6公里处转移到圣托里尼,这可能导致了连续地震。研究人员指出,夏威夷、冰岛和堪察加半岛的火山也可能存在这样的共享岩浆机制,并指出有必要检测这类复杂岩浆输送机制,以预测未来的自然灾害。

  撰文:不周、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3 03:12 , Processed in 0.0781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