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9|回复: 0

环球科学:金星附近或许藏着神秘天体,甚至可能威胁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4 13: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天文学 ·

  金星附近可能存在无法探测到的天体,或威胁地球

  目前,已知有20颗与金星共轨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经常处于太阳强光干扰区域,地基观测手段难以观测到它们。这20颗小行星中有19颗偏心率大于0.38,这意味着它们的轨道会将它们带到更远的区域,但也意味着它们的轨道有可能和地球轨道交叉,也就有了撞击地球的风险。近日,一篇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的论文通过建模和长期数值模拟,追踪了这些天体的动态,并评估它们接近地球的潜在危险。

  研究人员发现,已知的金星共轨天体偏心率高且不稳定,它们会在不同的轨道构型之间交替变化,平均周期约12 000年。这意味着,当前从轨道上看是安全的小行星,可能会在未来达到距离地球轨道极近的地方。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小行星中可能藏有直径300米以上的个体,如果撞击地球将能形成3到4.5千米宽的陨石坑。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薇拉·鲁宾天文台(LSST)从地球探测这些天体的可能性。然而,模拟结果显示,就算是最亮的小行星,如果它们在地平线20度以上,也仅能被观测到一两周,研究人员表示,这表示这些小行星实际上几乎无法通过地基天文台观测,只能通过空间天文台寻找这些小行星。(FUNDA??O DE AMPARO ? PESQUISA DO ESTADO DE S?O PAULO)

  · 神经科学 ·

  我们三分之二的日常行为都不是有意识的选择

  习惯是我们在日常遇到各种情况时自动做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因为我们已经熟知了各种情况与我们应对这些情况的方式之间的关联。发表于《心理与健康》(Psychology & Health)的新研究发现,我们日常行为的三分之二都是出于习惯而“自动”开始的,而不是有意识的选择。

  研究团队对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的105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在一周内每天向他们的手机发送六个随机提示,要求他们描述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并说明这些提示是出于习惯还是有意为之。研究发现,65%的日常行为都是习惯性行为,这意味着人们是“自动”去做这些行为,而不是有意识地做出决定。46%的行为既由习惯引发,又与有意识的意图相一致,这表明人们会养成支持个人目标的习惯,并经常纠正与之相冲突的习惯。这项研究表明,虽然人们可能有意识地想要做某事,但实际启动和执行该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习惯。该发现可能对公共卫生和健康干预措施具有更广泛的意义。研究者建议,旨在帮助人们养成新行为(例如锻炼或健康饮食)的举措应该侧重于培养新的积极习惯。(UNIVERSITY OF SURREY)

  · 公共卫生 ·

  空气污染正在影响儿童视力

  人们常认为儿童近视主要是由基因和生活习惯决定的,而忽略了环境因素。近日,一项研究指出,空气污染对儿童的视力有害,尤其是年幼的儿童。此现象在东亚国家正变得越来越常见。研究于9月23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子刊(PNAS Nexus)上。

  研究人员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分析了环境、基因和生活习惯因素(比如电子设备的屏幕使用时间)是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他们发现,生活在空气更清新的区域的儿童视力更佳,并且小学生比年龄稍大的学生对空气质量更加敏感,这表明了对环境因素的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被污染的空气不仅减少了阳光照射,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还会引发眼睛里的炎症和压力,引起眼睛的化学变化,使之发生形变,导致近视。

  因此,改善儿童近视需要对环境进行干预,例如在教室里安装空气净化器、减少学校附近的交通污染等。(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 神经科学 ·

  脊髓介导射精行为

  脊髓横切面显示参与射精的神经元。粉色标记的细胞(表达甘丙肽的神经元)与绿色标记的细胞(近期活动的信号)重叠,表明这些神经元在射精过程中处于活跃状态。蓝色标记所有神经细胞,作为视觉引导。来源:Neuroethology Lab, Champalimaud Foundation

  过去的研究认为,男性的性行为,包括性唤起、求偶和交配主要由大脑控制,脊髓仅负责传递信号和执行射精动作。近日,一项《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推翻了这一结论,发现除了射精外,脊髓还参与了性唤起等行为。

  科学家研究了具有不同交配模式的大鼠和小鼠,大鼠射精更快,仅需直接的生殖器刺激,而小鼠需要通过反复坐骑和冲撞积累兴奋度。过去的研究发现,一组能表达甘丙肽(Gal+)分子的脊髓神经元参与了射精过程。科学家用转基因技术标记小鼠的Gal+神经元,使其发红色荧光,观察发现其轴突与控制射精的肌肉——球海绵体肌(BSM)运动神经元相重叠,并通过电刺激神经元和机械刺激脊-脑断连小鼠,证实其可以激活BSM神经元。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大鼠中,只要用光遗传学方法激活Gal神经元,就可直接令其射精,破坏神经元会阻止射精,但交配行为不受影响。但在小鼠中,Gal+神经元会整合来自脑部的抑制信号和来自生殖器的兴奋信号,直到到达射精阈值。如小鼠已射精,那么刺激Gal+就无法激活BSM。破坏小鼠的Gal+神经元会使其出现感觉缺陷,导致射精延迟、坐骑失败等。这表明,脊髓或能接收来自感官和大脑的输入,整合内部唤起状态,调节射精行为和时机。另外,大鼠可能更适合作早泄模型,而小鼠则更接近人类渐进式性唤起模式。(Champalimaud Centre for the Unknown)

  · 天文学 ·

  非重复快速射电暴可能比想象得“干净”得多

  甚大阵射电望远镜(VLA)图像显示,在不同频段和观测时段均未在FRB 20250316A位置检测到持续射电源。图片来源:原论文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一种持续时间极短、能量极高的射电爆发现象。天文学家根据其爆发行为将它们分为两类:会多次爆发的“重复暴”和仅出现一次的“非重复暴”。FRB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这些爆发源周围是否存在一个“持续射电源”?FRB 20250316A是迄今发现的爆发强度最高的非重复暴之一,距离地球相对较近,是探究可能存在的极微弱持续射电源的理想目标。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对FRB 20250316A进行高灵敏度观测,未发现任何持续存在的射电源,相关论文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研究团队利用美国甚大阵射电望远镜,在FRB 20250316A爆发后的一个月内对其进行观测。在对数据进行精细处理后,团队未发现任何持续射电源。此次观测的价值恰恰在于“未探测到”,对非重复FRB的持续射电源亮度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约束。该研究从流量密度上限排除“强磁星-星云”这类在部分重复FRB源中被广泛讨论的模型,意味着像FRB 20250316A这样的非重复暴,其产生的物理机制和所处环境,可能与已有较深研究的重复FRB存在本质区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撰文:王昱、冬鸢、时小舟、马一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3 03:09 , Processed in 0.0781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