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80|回复: 0

北风:震惊,UC被查!影响远超小某书,某博,某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4 13: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了几年公众号,不少朋友夸我文章标题起得有创意、有力量,不过今天还是第一次用【震惊体】标题。

  因为震惊体往往是UC浏览器等平台的热搜标配,所以今天文章主题与震惊体绝配!

  过去几天,国家监管层出面指导,几大网络平台所在的省市网络监管局对这些平台重手整治。

  第一拳砸向小H书。

  在国家部门通报里,整治主要针对平台未落实主体责任,过多显示“明星生活琐事”,对用户造成错误引导。

  实际上有小H书的朋友,哪怕只是偶尔刷刷,就会发现该平台的问题,绝不只是过多显示“明星琐事”那么简单。

  小H书的问题,是平台以“算法”之名,用流量胁迫,逼迫大量用户发布一些“明星私拍“、偷拍,接机接站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更加严重的是,小H书的某些网络达人,倡导年轻人用网贷追星,用“援助交X”追星等极不健康的三观。

  虽然小H书平台有未成年保护机制,但是该平台的错误引导与毒害,对18~22岁年龄成年,但对毒害引导信信息鉴“未成年”的用户伤害巨大。

  过去几年,国家监管部门多次约谈小H

  书等平台,但在巨大的流量收益面前,他们视社会责任如粪土,完全不加收敛。

  这次国家部门整治力度显然更大,不仅限期整改,还要求【从重处罚责任人】。

  在小H书被整治几天后,国家网络监管部门乘胜追击,继续对W博,K手两大用户群更大的平台进行整治。

  从官方通报来看,对两大平台的整治,也围绕平台热搜过多显示“明星生活琐事”,引导错误追星观念的问题。

  如果说小H书还是部分朋友偶尔点开的话,W博和K手都是大家更常用的手机软件。

  过去几年,无数网友一直都在控诉W博的热搜词条,过多推送娱乐八卦的问题。

  无论是W博还是K手,热搜榜都透着娱乐至死的味道。

  因此国家网络监管部门无论是整治小H书,还是严管W博和K手,网友们都大力支持。

  在关于几大平台被整治“明星生活琐事热搜过多”的词条下面,评论区很多网友都热情表示“举双手双脚支持”。

  经过几天整治,大家能发现现在的W博与K手热搜上,明星八卦与生活琐事的词条确实大幅减少。

  今天,网络平台的整治并没有结束,反而进一步深化。

  国家网络监管部门又指导属地部门,发布了对UC与头条的严查和整改通报。

  如果只看《UC被查》、《今X头条被查》这样的标题,大家也会觉得很正常。

  毕竟前三大平台有“娱乐新闻、明星动态”泛滥的问题,阿里系的UC,字节系的头条问题没那么严重,但跟着一起查查也好,免得被人说“区别对待,选择性之法”。

  可是通报里,UC和头条两家的罪名,却让许多网友不淡定了。

  比如UC的罪名,是“未经核实,发布非权威媒体来源,不符合未成年隐私保护的信息”。

  有部分网友结合过去几个月的社会负面热点事件,一“翻译”,恐怕指的是一些广泛传播,闹上热搜的“未成年霸凌”视频。

  一些“霸凌视频”引发关注后,都是以“保护未成年隐私”的名义下架的。

  可是过去几年,诸多闹上热搜才被解决的霸凌事件,背后折射几个严重问题。

  第一,对于类似霸凌事件,许多地方政府、许多学校,都是压制处理,或者和稀泥处理。

  类似案例只有闹上热搜,最终受害人才争取到“迟来的正义”。

  第二,大量网友对过去几年相关霸凌案件梳理后,发现就没有一个是“权威官媒”报道的。

  因为各种原因,地方媒体都不报道这样的“恶劣负面”。

  那除了网友曝光,靠全民正义感顶上热搜,类似的案例,有正常曝光和解决的渠道么?

  记得十几年前,官方在从严反腐政策发布时,强调“阳光收入要增长,灰色收入要杜绝”。

  也就是合法渠道要拓宽,非法渠道要堵死。

  这次国家监管部门避免一些“民间非法渠道炒作未成年负面”采取整治是正确的,但堵死了这个民间反映恶性案件的通道,那么地方媒体,权威媒体会接棒,主动发布霸凌案件等各类负面敏感案件,成为未成年人真正守护神么?

  同一时间,今X头条被整治的通告,同样引发网友热议。

  头条的罪名也和老百姓期盼的“整治过度追星”无关,而是热搜“负面事件过多”,还将热搜负面事件在“本地页面置顶”。

  如果用案例来讲,可能大家更容易看懂这个“罪名”的含义。

  比如近期闹的沸沸扬扬的武大杨某媛事件,在热搜榜上占据多条热搜,这就叫“负面事件过多”。

  然后如果你是IP湖北的用户,在后面的本地页面上,“武大杨某媛事件”还会在本地榜单置顶。

  那么你作为一个“更关心身边民生”的用户,这个热搜和本地规则有什么问题?

  换到前几个月更引发关注的甘肃幼儿园铅中毒事件。

  这样的恶劣事件,全国关注,多占热搜有什么问题?

  作为甘肃本地人,这个铅中毒事件真相如何,后续如何处理的,本地人更关心,那么在本地榜单“置顶”有什么问题?

  很显然,国家监管部门此次是打击“过度利用负面事件”吸取网络流量的行为。

  但同时要注意“保留负面事件曝光”的渠道和土壤。

  如果说前几天对小H书、W博、K手的过度娱乐、过度追星整治,是全民拍手赞成的话。

  今天严管“非权威账号曝光霸凌案件”,严管热搜榜负面新闻过多,严管“本地置顶负面新闻”在普通网友那里的反响就不太好了。

  更多网友都希望,清朗行动是口罩,隔绝网络非法毒害信息。

  高质量的口罩,不能是捂嘴的封口胶。让老百姓感到透气不憋闷,才是好环境的最佳指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1-22 20:03 , Processed in 0.0781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