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35|回复: 3

丁丁:社会对公职人员信任的三个基本前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7 10: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对公职人员,社会应多理解多信任》。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公职人员中确实有一大群领导干部是“时代先锋”、“道德楷模”,如两袖清风的杨善洲,如执法如山的任长霞,如干事创业的沈浩,这三位领导干部的事迹,确实令我们感叹,尤其是杨善洲,作为地委书记,他的事迹,可以说让丁丁感动得眼泪涟涟。但是,这些领导干部为什么值得我们感动,看过他们的事迹之后,丁丁有这样一个感触,他们的这些事迹其实都是一位公职人员应该做的,如杨善洲,两袖清风,这应该就是一级领导干部需要做的,除了拿自己应得的,不属于自己的就不应该拿,而任长霞,执法如山,作为执法人员,如果不能做到执法如山,但怎么配得上执法二字?如沈浩,他的干事创业,本来就是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特征。现在,他们成为了各方楷模,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楷模,根本原因是对比其他公职人员,他们做到了职业的本质,实现了公职人员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在众多的公职人员中,他们独树一帜,所以,他们成为了楷模。但为什么当今的社会,在如此之多的楷模中,我们却对整个公职人员群体不理解、不信任呢?其实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楷模太少,许多公职人员偏离了楷模的轨道,甚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敌人,因为有一部分公职人员进入了牢房甚至被枪毙。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公职人员是理解和信任的,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陈毅就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解放之后,虽然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不堪回首的历史,但这是社会对公职人员理解和信任造成的,但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社会对公职人员的理解和信任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这就是我们公职人员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公职人员要想得到社会的理解和信任,丁丁认为必然要有三个基本前提:

  一是公开信息,让社会知道公职人员在干什么。在信息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公职人员到底在干什么?上班时间是否真在兢兢业业的工作,是否真在人民做着有意的事情,是否真在为人民群众致富在制定各种政策。可惜的是,当老百姓需要他们服务时,一些政策尤其是一些土政策往往是阻碍人民群众发展的最大阻力,如办个身份证,竟然要跑六七个回合也办不了,办个工商营业执照,竟然跑了11个回来也办不下来,要查阅信息,竟然以国家秘密为由不公开,而调查公职人员在干什么?许多公职人员在办公室玩游戏、在茶楼里喝茶、打牌,有的甚至在岁月场所玩得开心。公职人员应该就是为公共事务服务的人员,一部分人竟然以此成为要狭人民群众谋取私利的权力,又怎么让社会理解和信任?当然,丁丁相信,这部分公职人员只是极个别现象,但这种现象会传染,可能影响所有公职人员。

  二是公开财产,让社会知道公职人员的收入。既然是公职人员,他们的收入就应该与普通社会人员不同,他们的收入就应该公开,可以,直到现在,公职人员公开收入却迟迟没有做到,是不是因为公职人员收入太低害怕社会笑话?但从倒下的公职人员来看,动辄涉案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上十亿几十亿,如此大的金额让人触目惊心,让人气愤,因为公职人员的收入是他的工资,而他的工资应该有规定,如此之多的收入来自哪里?是他应该所得吗?为什么不敢理直气壮的公布自己的收入?而且在台上都自称清廉,但一涉案就是大贪官呢?难道真应证了“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要消除社会的怀疑,就要以实际行动公开自己的财产,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对公职人员理解和信任。

  三是公平制定政策,让社会感觉到体制内外公平。北京大学前几天公布一个调查结果,1%的人拥有着1/3之一的财产,25%的最底层人员只拥有1%的财产,而且体制内的人员收入明显高于体制外的人。为什么?除去腐败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制定政策时政策明显倾斜于体制内,如养老保险,公务员或相当于公务员的人员不但不交纳养老保险金,而且退休之后基本上与上班时的工资没有多少差别,而企业人员不但要交纳养老保险,而且退休之后退休金要少许多,而农民,过去没有养老保险,而现在终于有了,可只有55元,其实,同样都是为国家服务,为什么养老保险就如此不公平?还有医疗待遇差别更是巨大,而招录工作人员方面,体制内、体制外就大不同,曝光的大庆油田招录子女的事件我们就应该看到了冰山一角。同样,公车制度、疗养制度、用房制度等方面,哪些人能够享受?而体制外的人能否有如此待遇?如此不公平的制定政策,又怎能让社会理解和信任?

  所以,社会要理解和任何公职人员其实并不难,因为社会是有人组成,每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只要让人感觉到公平,感觉到平等就能够理解和信任公职人员,如果公职人员尤其是我们的体制能够让公职人员在以上三个方面做到,整个社会不可能不理解和信任公职人员,真到了那种程度,我们现在宣扬的所谓楷模其实就不会成楷模了,因为这其实是所有公职人员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即使偶尔出现腐败分子也不会影响社会对整个公职人员的态度,因为整个社会会相信那只是极个别,正如张子善、刘青山之流的出现与当时社会理解和信任公职人员并没有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12: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还要补充一条:公开的制度化标准化职务行为准则和由社会群众监督的能力考核条例。要让社会认可公职人员理解公职人员,首先需要公职人员有为社会担当责任的信仰和热情,毕竟是国家和社会聘请与养活了这些公职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13: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这三条、哪怕是一条也做不到。做到者是极特例,是圣人。99.9999%的人做不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更没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2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公仆改到官员称呼,从为人民服务到为人民币服务,且不说在岗不在岗的公职人员的待遇,与老百姓之间的差距。其实,公职人员早在几十年前就脱离了群众。一群脱离了群众的 “ 官员 ”,如何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当然,也有很多老百姓喜爱的干部。)这是我们党的干部,政府的干部应该深刻反省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17:4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