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格兰:外资重磅观点!美国投资者居然这么看中国股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本轮牛市中,外资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刚听完大摩的闭门会,会议很长,Robin和Laura去欧洲和美国路演了几十场,有不少干货,我讲点重点。

  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这个问题上,欧美资金分歧明显。

  欧洲方面,还是那个“老欧洲”的范儿。

  欧洲主流长线基金普遍比较谨慎。

  在他们的全球资产配置版图里,中国市场最多只是“中性”评级,参与度甚至不如印度或巴西。这意味着,欧洲资金虽看到了市场的优异表现,但要转化为大规模流入,仍需更多催化剂。

  欧洲资金为什么这么保守呢?

  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是地缘政治风险。自2022年俄乌战争之后,欧洲资本对地缘政治变得异常敏感,任何投资决策都必须置于更复杂的国际关系框架下评估。

  另一方面源自于我们目前市场的交易风格。当前A股市场主题性、交易性特征较强,行情多围绕新兴产业展开,而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高的方向则相对平淡。这种风格显然难以吸引偏好基本面、价值投资的欧洲大规模长线资金。

  相比之下,美国资金就显得乐观多了,这可能让不少中国人意外。

  超过90%的美国各类投资者都明确表明,在当前阶段之后,要进一步配置中国股票资产。

  这里面包含两个核心原因:

  美国人,开始对中国科技实力有了重新认知。

  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许多美国投资者曾一度认为中国科技在全球版图中已被边缘化。然而,从DeepSeek大模型到人形机器人,从高端制造到新药研发,中国在众多前沿领域不断实现突破。这让美国资本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科技不仅是在追赶,更不是在他们所传统认为的“只会抄袭美国”,而是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创新地位。

  想绕开中国去投资机器人、新能源等高品质、高增速的科技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政策稳定性的“强信心”。

  过去一年,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呵护与支持有目共睹。一系列政策与行动,让美国资金看到市场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更愿意相信本轮牛市的持续性会更长。

  美国机构投资者发生了观点的巨变:

  超90%机构投资者明确计划增持中国资产,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与此前四年(2021-2024)的回避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尤其重视A股科技(人形机器人/AI芯片)与新消费领域。

  那到底怎么才能把外资真正持续吸引进场呢?

  这要取决于企业后面的盈利改善和制度进展。

  从最近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包括社零、工业产出、固定资产投资等很多数据,都是低于市场预期的。这里面虽有一部分天气影响因素,但更大的问题来自于经济内部前高后低的压力。

  按照当前的数据推算,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同比增速,可能会回落到4.5%左右。

  光靠存款搬家维持市场水牛行情,显然不行。

  我觉得上层接下来很可能会出台对地方债持续纾困等政策,为经济托底。

  但这也只是被动出招,想要缓解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还要看10月底重要会议在社保改革、对外开放以及对内扩需等方面的政策力度。

  虽然我们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但想要真正等来大的再通胀宏观拐点,恐怕要10月底之后才会更佳清晰。

  再聊个我们身边的事儿,很多人问我怎么看罗永浩和西贝的事儿。

  事实上,我认为消费者怎么看才是关键。

  外卖、连锁餐厅标准化、生活节奏加快,已经让大家对中央厨房、料理包、半成品等概念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大家在意的,从来不是食物端上桌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哪里完成的,在意的是在这个价格下,能否得到相匹配的品质、风味和满足感。

  在罗永浩和西贝的摩擦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到底什么是预制菜?有没有具体的定义?

  我专门查了相关的资料,发现消费者、行业内部和官方给出的定义,大相径庭。

  从消费者角度看,预制菜的定义非常简单粗暴,只要不是在餐厅后厨现场切、现场炒、从生到熟的,都算预制菜。

  从行业内部看,预制菜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分成四大类。

  仅仅完成了洗、切、初步加工的生鲜原材料的叫净菜。食材已经腌制好或搭配了调味包,需要下锅烹饪的叫半成品。经过初步烹熟,回家简单加热就能食用的叫熟制品,这也是老百姓认为最典型的预制菜。最后还有一种开袋即食。

  可到了国家层面,这个定义会完全颠覆所有人的认识。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给出了官方定义。其中最关键、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有两点:

  一是主食类不算预制菜,所以我们在超市买到的速冻包子、饺子等食品被排除在外。

  二是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既然官方定义将中央厨房的出品排除在预制菜之外,那么中央厨房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说,中央厨房的出现,是中餐行业的一场革命。

  过去很多年,中餐最大的痛点是没有办法像西餐一样标准化。

  一道菜的味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厨师手艺。这就导致中餐品牌很难大规模复制,没法做大做强。

  中央厨房扮演的角色,就是连锁餐厅的超级后厨。

  它通过集约化、标准化的模式,承担了各门店洗、切、配、预加工等繁琐工作,从而节省后厨面积和人力,提高出餐效率,保证口味一致。

  这里面还有个区别,中央厨房分为两种,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监管体系。

  有经营许可证,也就是JY开头的,菜品只能供给自家连锁门店使用,不能对外销售,类似于企业的内部后勤中心。根据《食品安全法》,这些餐品是不允许添加防腐剂的。

  有生产许可证,也就是SC开头的,相当于食品工厂,产品可以销售给第三方餐饮企业或者零售。大家在外面买到的料理包、半成品菜包基本上都是这种。由于这个属于工业化商品,所以就必须标有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以使用合规添加剂。

  当今,我们正在经历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类似的社会变迁,家庭小型化,生活节奏变快。

  不管怎么炒,实际上餐饮工业化、标准化的趋势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这就像汽车替代马车一样,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但是就算换成汽车,也不意味着交通安全就不重要。

  相反,当科技进步时,安全变得更重要。

  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才是怎么去维持好吃和竞争力之间的平衡。

  预制菜绝不可以成为忽视食品安全的借口,消费者也理应拥有对菜品是否采用预制菜的明确知情权。

  最后说两句大盘。

  指数微跌10个点,创业板指倒是在宁王的带动下继续突飞猛进,继续领跑全球。

  原因是发改委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方案》,这个月初我发的几篇分析储能行业的文章,可以再回头品味品味。

  细看下来,整体赚钱效应并不算好,个股跌多涨少,指数的高位震荡将不可避免。

  其实这样也好,现在克制一些,反而能为后面留出上涨空间。

  不需要对今天的回调过度敏感,做好仓位管理,行情还在持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6 07:05 , Processed in 0.0937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