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北风:731破全民想看纪录,但是黑水军已经集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731》在猫眼平台的想看人数应该超过了446.86万人次。

  许多人不知道这个数字的含金量,猫眼平台是当前民众关注电影的第一平台,每部电影上映之前,在该平台的“想看人数”,反映了大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程度。

  在今天之前,全网“映前想看人次”,由2021年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3》保持。

  《唐探3》有着合家欢与悬疑双属性,还有王宝强刘昊然这样有观众缘的明星主演,加上前两部的IP热度积累,所以早在《唐探3》原本要上映的2020年春节之前,想看人数已经积累破百万。

  可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电影院在2020年停摆了大半年。

  一些需要高票房回本的重点大片,都延期到2021年上映。

  《唐探3》在原本的热度之上,又积累了全国观众一年没看电影的【饥饿感】,经过一年的新增积累,到2021年春节上映前一天,想看人次达到恐怖的446.85亿。

  要明白这个数字的含金量,就要和其他全民关注的电影做对比。

  个别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靠铁杆粉丝刷人次,取得人次接近百万,已经足够惊人。

  在爱国主义影片的赛道上,无论是曾经取得票房影史冠军的《长津湖》,还是今年暑期档,被许多人称为历史主旋律新突破的《南京照相馆》,映前虽然号称万众期待,但是网络平台想看人次也不过几十万。

  所以,《731》因为特殊的题材定位,从宣布定档之初,就确立了影史最被关注电影的地位。

  不过《唐探3》毕竟有影院歇业近一年的特殊【饥饿】加持,所以《731》能否在映前突破《唐探3》恐怖的446.85万人次纪录,原本留有悬念。

  今天,《731》突破了前人的最后一座高峰,证明了自身全民历史最期待电影的地位,后面能走多远,就取决于自身的品质了。

  截至当前,《731》开启预售一周,预售票房突破6000万,这个数字也有两层解读意义。

  首先是与原先创造想看人次纪录的《唐探3》相比,成绩就不及零头了。

  《唐探3》因为处在最饥饿春节档的原因,创下了上映前预售票房破十亿的恐怖数据。

  这个数据,或许只有未来的《哪吒3》有一点可能挑战一下。

  《731》距离九一八上映,还有三天半,预计最终预售票房勉强破亿。

  两部“想看人数”差不多的电影,实际买票的对比,《731》只有《唐探3》十分之一,这个数据让“多少人只是关注这电影,多少人真正会去看这电影”存在很多争论。

  第二个视角,是和7月提档上映,最终票房接近30亿的《南京照相馆》相比。

  《南京照相馆》预售只有两千万,首日票房只有6000万,这个数据比《731》目前的预售数据,都差很远。

  《南京照相馆》6000万首日票房,最终能拿下30亿总票房,证明现在的观众越来越理性,很难靠冲动消费,冲高前期票房,唯有靠口碑,才能走出长线,拿下更高的总票房。

  《南京照相馆》因为映前没有宣传,突然定档,又突然提档,打了反华势力措手不及,因此并没有遭遇初期差评。

  等到《南京照相馆》独特的平民视角,强硬而不粉饰的爱国立场破圈之后,黑稿已经无法阻止电影的好口碑传播了。

  有了《南京照相馆》的“前车之鉴”,从这一个月的网络情绪和负面议题来看,媚日势力已经在将工作做到前面,提前埋雷,在好口碑引爆前,先用黑稿霸屏。

  《731》采取的也是类似《南京照相馆》,映前低调零宣发的策略。

  可是因为《731》受到的全民关注度太大,自身低调不宣传,也容易引来黑稿的“提前唱衰”。

  我和所有人一样,都没看到《731》的成片甚至片段,至今只看到两个几十秒的预告片而已。

  但是我已经注意到,在所有人都没看到电影的情况下,媚日分子已经制造了两个【黑稿路线】。

  第一,关于【不够还原史实】的指责。

  包括今年暑期档失败的《东极岛》,我们能发现民众对历史题材有极高的【历史还原】要求,几乎不给“艺术创作”的空间。

  但是包括《南京照相馆》在内的剧情电影,要让更多人接受,731就不能拍成完全史实的纪录片,而是要有一个符合逻辑和历史的完整故事。

  目前仅仅两段几十秒的预告,网上已经出现“违背史实”的指责。

  第一个违背史实,是有人提出根据历史,日军731部队没有“红色作业服”,预告片实验取样人员身着红色作业服被他们指责不符合历史。

  我注意到,《731》剧组请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作为历史顾问。

  七三一部队的“作业服颜色”,金馆长肯定是清楚的,在电影里选用血红色,必然是为了与血腥氛围想符合。

  为了符合电影的情绪传达,在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的前提下,我认为“作业服颜色”不是不能改的历史。

  第二个违背史实,是不仅七三一部队,在日军侵华期间,整个日军作战序列,都没有“佐级女军官”。

  所以过去所有抗日剧里,抢戏的“女大佐”,往往是神剧标配。

  在《731》的新预告里,有日本女军官持刀杀人,和让人噤声的镜头,看起来戏份还不少。

  给“女大佐”加戏,也成为“虚构历史”的主要指责方向。

  日军侵华期间没有女军官这个历史知识,我也是这次遇到《731》争议,才注意到这个点。

  不过我觉得,过去的经典抗战剧,谍战剧与粗制滥造抗日神剧的差别,不在于有没有“虚构女军官”,而是剧情安排。

  如果是安排日军女军官与主角腻腻歪歪、情情爱爱,这当然是烂片。

  不过在《伪装者》中,日军女请报官员,给了明楼明台兄弟足够的压力。

  最后明楼巧妙设计,安排明台刺杀日军女情报高官,是整部剧非常经典的高潮剧情之一。

  731部队的历史资料里,是有女军医参与的,比如高桥加代,就承认至少给无名八路军战士,注射过鼠疫病毒。

  只是女军医不在作战军人序列,也没有军衔而已,所以《731》出现女日军,并不能一锤子打死说是历史虚无主义,关键要看这个角色的具体运用。

  比如很多历史原型,纪录片都没法拍,还能改编成剧情片。

  比如今年被视作抗日历史新模板的《南京照相馆》,冲印并保存日军相片的照相馆学徒,历史原型叫罗瑾,当年只是15岁半大孩子。

  如果要复合【史实】,这个角色就不该由【假学徒,真邮差】的成年刘昊然来演。

  至于【照相馆学徒带出日军罪行铁证】的故事,过去几十年为什么没有拍【完全历史】的纪录片?

  因为后来在1941年,罗瑾因为【生计所迫】,加入汪伪政府的情报电讯培训班。

  后来遭遇宪兵搜查,罗瑾将大屠杀的照片和底片,藏在厕所夹缝里。

  接着这些照片和底片,被同在电讯培训班的同学吴璇发现并保管,后来在抗战结束后,吴璇将照片和底片交给国民政府。

  如今的宣传资料,只说南京大屠杀最重要照片证据,由罗瑾、吴璇等抗日志士先后保存。

  罗瑾、吴璇都以【抗日志士】甚至英雄来称呼,却基本将“汪伪电讯班同学”这段历史,隐去不谈。

  因为“保存并上交大屠杀照片”的抗日壮举,对于“汪伪电讯班”的经历,宣传部门都加了“生活所迫”的理由。

  但实际上,如果放在“功是功,过是过”的二三十年前,汪伪的那段经历,就让罗瑾、吴璇这样的人物,不打入汉奸已经是优待,很难以英雄称谓了。

  如果《南京照相馆》要按照纪录片来拍,男主角得找未成年演员演学徒时期,然后要呈现他加入汪伪情报部门,和情报部门的同学,接力保存“大屠杀照片”。

  这样的史实,拍出来能有今天《南京照相馆》的改编视角效果么?

  所以从这个角度,如果大家希望《731》的历史传下去,被更多人铭记,符合史实改变的好故事,传播力绝对比纯史实强得多。

  当前网上,针对《731》的第二个黑稿方向,是抹黑血腥镜头,制造血浆恐怖阻碍观影热情。

  在这个话题上,黑稿选取的依旧是用《南京大屠杀》做对比,他们将《南京大屠杀》对暴力血腥镜头的克制表达,定义为高级而正确的方向。

  接着用“非此即彼”的话术,指责过度呈现“实验血腥恐怖”的《731》,是制造暴力噱头的烂片。

  不过我认为《南京照相馆》对血腥暴力镜头的克制表达,是一个方向,是一种风格,是优秀答案但不是唯一答案。

  日军七三一部队的残酷暴行尤其特殊性,真实呈现日军掩盖的残酷实验真相,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日军百倍血腥残忍的暴行都做得出,我们经过艺术修饰,只呈现一两成血腥程度的电影,怎么就扣上渲染暴力,伤害青少年的帽子呢?

  《731》还有四天上映,但媚日分子“黑稿”已经集结,蓄势待发。

  如今他们前期打埋伏的内容,已经阻挡了部分人的观影热情,至少让许多人决定先观望,看口碑再决定看不看。

  只为了那段被日军掩盖的历史,我一定会在9月18日当天就观看这部电影,而且当天的文章,一定是留给这部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6 07:05 , Processed in 0.0781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