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7|回复: 0

坏土豆:最搞笑和诡异的事:一场闹剧,竟让王者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写了二战之后,世界造船业霸主的变迁,不少人觉得还行,后台留言很多。

  还是那句话:反正现在平台搞AI,就算你是粉丝,如果不是AI认为的热点,也不会给你推荐,也就意味着很多就算喜欢我文章的人,也会经常看不到我的文章。

  那种跟着热点的文章,其实很多只是暂时的事,没后续深远意义,才会被AI推荐。

  但实在不符合我的风格,所以就不追流量了,就继续之前,写一点产业战争吧!

  这次准备写个大豆战争的系列,共4篇文章,今天是第一篇。

  和造船业相比,大豆的故事,要漫长和复杂得多。

  为了简化一点,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就从1873年在奥地利举行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讲起吧。

  这次博览会上,发生了一件最让人想不到的事:清朝参加了,但参加的方式,古怪到了极致。

  到底有多古怪呢?

  1

  要是从表面看:在维也纳世博会,清朝为参加这次展览,费了很大的心思。

  在会场上,它建了个中式牌楼,牌楼正中,是个太极图。

  牌楼两侧,是八个字:来百工也,柔远人也。

  来自儒家经典著作《中庸》。

  绝对古色古香。

  展厅里摆着的东西呢,更是一走进,就是一股浓浓的中国风:精美的屏风,各种镶嵌着螺钿,散发着珠光宝气的桌椅,各种充满东方情调的物品……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的中国展厅的一角

  那上面说的古怪,究竟古怪在哪里呢?

  参加这次展览的人!

  参观者走进去之后,非常惊讶:代表中国,来参展的人,都是些白人,来自欧洲各国,没有中国人!

  其中很多,还是他们老乡!

  那场面,可想而知,就是一堆“老乡好”的打招呼。

  到这里,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了:这参加维也纳世博会,代表的是中国形象,怎么参加的,都是白人?

  这里就得讲讲那年世博会的主题了。

  它是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执政25周年,而举办的。

  这位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我们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多次:他的人生,除了老婆茜茜公主特有名外,其余的基本都是一场又一场的悲剧。

  他治下的奥匈帝国,看上去挺繁荣,其实很孱弱。

  西边顶不住法国。

  东边扛不住沙俄。

  甚至连小小的撒丁王国,他都打不过。

  要不是几十年,那个牛叉无比的宰相梅特涅,设计了超级大局,想办法让西边的法国,和东边的沙俄,怎么也不对付,这帝国早就散架了。

  但越是这种走下坡路的国家,就越死要面子。

  越希望办一场超级热闹的大会,来冲冲喜。

  连音乐家斯特劳斯,都未能免俗,因为这博览会会址,在多瑙河边上,他都早早地,谱写了《蓝色多瑙河》,来为大会助兴!

  然后,一大群欧洲白人,代表清朝,来参加维也纳世博会的诡异事,就因此产生了。

  这种诡异事,是怎么产生的呢?

  2

  事情要从奥地利人决定办维也纳世博会说起,他们早早地,就邀请了清朝人。

  早在3年前,也就是1870年。

  但当时的清朝,对这个世界,也不是一无所知,知道这奥匈帝国没啥,所以就采取了很敷衍的态度:答应了,但没啥动作。

  后来,奥地利人拼命来催,他们才懒洋洋地答道:我们知道这事很重要,但是嘛,我们查了一遍,发现我们没什么好东西,可以拿出来参展的。

  清朝政府不积极,于是有个人急了。

  赫德。

  英国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他跑去,找到清朝政府说:这次维也纳世博会,清朝一定要参加!

  因为他是英国人。

  在1873年,德国已经统一,英国在欧洲,需要有国家,能制衡德国,奥匈帝国弱是弱了些,但还是有“统战价值”的嘛!

  而且在当时,清朝虽说经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但这种战败,在欧洲人眼里,当时实在算不了什么!

  1870年普法战争,规模很大吧?

  法国人败了!

  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规模更大,连俄罗斯沙皇都因战败,绝望自杀了。

  清朝两次战败,也就是万把、一两万兵力的事,算得了什么?

  在甲午战争前,其实欧洲各国,还是挺把清朝当回事的,觉得办啥大事,有这么个东方大国参加,才显得完整嘛!

  这层关系,清朝人也知道,就顺水推舟:你赫德说要参加,那这事,就让你海关来办吧!

  赫德赶紧行动起来,先找中国本土各大商家。

  结果他们纷纷摇头:参加这种展会,还是万里之外,钱花一大堆,还没啥效果,不去!

  赫德没办法,又派人到上海租界,晃点当时各国洋人:有这么个大好机会,去吧!

  和中国商家不同,这帮洋人倒是挺愿意。

  一是他们在中国,时间有点久,有点想家,总想回老家去看看。

  二是他们在本国出身并不好,很多是社会底层,如果参加了这个会,到时见到的,可都是各国有头有脸的最上层!

  那种在中国赚了大钱,衣锦还乡的感觉,很爽!

  结果就是:这届维也纳世博会,代表中国出席的,居然全都是白人,一个中国人都没有!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场景。

  对这种诡异事,奥地利人是怎么反应的呢?

  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你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来参会的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哪又怎么样?

  只要有清朝这个东方大国的人,到了就行!

  所以约瑟夫一世亲自出面,给这些参展的“中国人”,亲自颁发了勋章!

  皆大欢喜!

  但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场,看似闹剧的世博会,对后来,甚至整个世界的农业,产生的影响,无比巨大!

  因为有个人,也到中国馆去看了,还特别看中了一个很不起眼的东西!

  大豆!

  此人是谁呢?

  3

  他的名字,绝大多数人应该不知道。

  弗里德里希·哈伯兰特。

  匈牙利人,植物学家,维也纳皇家农业学院的教授。

  别人去看中国馆时,都会看从中国来的稀奇物件,但他没有,在一个角落里,他看到了大豆!

  还从展会上,拿到了19颗大豆种子!

  从参展的白人嘴里,大致知道了这些大豆,中国人是怎么种的之后,他就赶紧忙了起来!

  他把这19颗大豆种子,在维也纳找了个地方,就像种花一样,小心翼翼地种了起来!

  这大豆越种,他就越着迷!

  他发现:大豆的根部,居然还有大量的根瘤菌,固氮作用简直是不得了!

  别的作物,种一次之后,因为汲取营养元素过多,会消耗大量的地力!

  但大豆不同!

  种过一次之后,反而会让土壤变得更肥沃,但氮元素含量更多!

  他还发现:大豆的营养成分,更是不得了!

  主要两种东西: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很高!

  这一切,对当时的欧洲来说,太重要了!

  为啥呢?

  上图。

  这事我之前讲过:第四纪冰川,对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影响,是不同的。

  中国是间歇分布,一小片一小片的。

  很多作物存活下来!

  对土壤也没啥影响!

  但对美国和欧洲呢,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因为不管在北美,还是欧洲,都是成片分布!

  几十万年,上百万年,地表都被冰川覆盖!

  冰川退去后,土壤贫瘠无比!

  到啥程度呢?

  美国的土壤,从南到北,除了沙漠和高山地区,基本都是红土,酸性极强,很难耕作!

  欧洲的土壤,倒没变成酸性土壤,但凡是被冰雪覆盖过的地方,也是贫瘠无比!

  像德国北部,就种不了小麦,只能种大麦!

  其实啤酒这东西,用小麦来酿,味道更好,但德国人怕闹饥荒,只准用大麦酿啤酒!

  当时的欧洲人呢?

  虽说工业革命早就开始,但营养条件也不好:饮食中,很缺脂肪,也很缺蛋白质!

  但肉当时太贵,他们吃不起!

  所以越摆弄大豆,弗里德里希·哈伯兰特就越兴奋:大豆这东西,简直是天赐神物!

  很有可能,可以解决欧洲的一切问题!

  但事情,真如他所想的那样吗?

  4

  答案是:没有!

  接着说弗里德里希·哈伯兰特搞到中国大豆之后的事。

  他不断地种大豆,然后收获,搞到很多大豆种子,之后就开始了他觉得很伟大的计划!

  我要改变欧洲!

  怎么改变呢?

  他把自己收获到的大豆种子,邮寄到法国、德国,还有很多中欧国家的教授手里!

  还在信里,疯狂地跟他们说:只要能在欧洲,把大豆推广出去,很多事都能解决!

  这帮教授呢?

  也很帮忙,把他给的种子,分发到了欧洲各地的农民手中,还报告种植情况!

  刚开始,反响不错!

  很多农民说:种了大豆后,他们的田地,确实变肥沃了!

  大豆也确实含油量丰富,能榨出很多油!

  哈伯兰特高兴得,都快手舞足蹈了!

  于是,他把这些报告,不断地收集起来,还不断地以大豆为主题,发表各种论文!

  然后到了1878年,他去世那一年,发表了一本书,名字叫《大豆诞生》。

  在这本书中,他对大豆,那是一大顿地吹啊!

  简直把它称为神物。

  但之后的结果,却让很多跟着他,一起鼓吹要推广大豆的人目瞪口呆:欧洲这地方,其实并不适合种大豆!

  这是为啥呢?

  大豆虽说对土壤、温度啦什么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它喜欢两样东西!

  阳光要充足!

  水分要充足!

  但欧洲这地方,这两个条件很难满足!

  在欧洲的北方,水分倒是挺充足,但那里的天,经常阴沉沉的!

  没啥阳光!

  欧洲的南方,尤其是几大半岛,像西班牙、意大利什么的。

  阳光倒是充足,但土壤缺水!

  而欧洲人玩水利灌溉,来搞农业这块,就算到1870年代,还是不怎么行,连我们东汉时代都不如!

  结果就是:弗里德里希·哈伯兰特辛辛苦苦,鼓捣了N多年,除让欧洲人大豆更了解,明白它的价值外,他想要的作用没起到!

  白白替大豆宣布了一把!

  但是,弗里德里希·哈伯兰特虽说失败了,但他的结果,还是比他孙子路德维希·哈伯兰特要好。

  路德维希·哈伯兰特一辈子,沉迷于搞人类避孕研究,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结果自杀了!

  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弗里德里希·哈伯兰特这份努力,是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答案是:不!

  效果很大!

  有个意想不到的国家,因为弗里德里希·哈伯兰特,反而获利了,大豆产量猛增,狠狠地赚了一笔!

  5

  这是哪个国家呢?

  中国!

  大豆的原产国!

  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事情又要从1891年说起:当年5月,当时还是皇储,还没成末代沙皇的尼古拉二世站在海参崴的冻土上,亲自挥动铁铲,为一条铁路奠基!

  这条铁路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

  从莫斯科出发,横贯整个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海参崴,全长近1万公里!

  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这么写道:这条铁路将让世界见证俄罗斯的力量。

  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沙俄重心在欧洲,西伯利亚大铁路,怎么是从东边,最先开始修起的呢?

  人家当然是有目的的。

  因为当时的清朝,搞了两件事,让俄罗斯人觉得:西伯利亚铁路,从东往西修,才更有价值!

  那两件事呢?

  一是当时的清朝,越来越意识到俄罗斯人的威胁,开始逐步开放东北,任由汉人“闯关东”!

  1860年时,就在东北部分地区开放。

  之后范围越来越大!

  1897年全部开禁!

  大批汉人涌入了东北,进行开垦,1910年时有1800万人,1931年时增长到3000多万!

  这些人到东北后,种什么呢?

  两样东西:

  水稻!

  大豆!

  到这里,有人要说了:东北挺冷的,这大豆在欧洲都种不好,在东北它能种好?

  6

  答案是:能!

  不但能种好,还能种得非常好!

  因为中国的气候,和欧洲不同,欧洲是海洋性气候,天气不会太冷,但也不会热,老阴阴的。

  但中国是季风性气候,就算东北冬天很冷,但它雨热同期,有几个月,阳关灿烂,水源充足!

  太适合种大豆了!

  东北大豆田

  第二件事是:就在闯关东这段时间,清朝放弃了持续了200多年的“豆禁”!

  什么叫“豆禁”呢?

  就是在清朝,绝大部分时间,严禁米粮外运。

  包括大米、麦子、谷子,还有各种杂粮!

  大豆被视为粮食,也严禁外运!

  为啥要搞“豆禁”呢?

  清朝从建立起,就对活跃在海上的各种“反清复明”,担心得要命!

  最怕粮食外流,反而资助了那些要恢复明朝的人,拿来当成军粮!

  所以当时,这“豆禁”的规定,非常严格,还非常细!

  像最宽的,是规定辽东、山东产的大豆,可以销往内地。

  江苏连云港产的大豆,只准从当地的青口港,过运河,到江苏太仓刘河港去卖!

  别处不许卖!

  还只准卖大豆,不准卖豆饼,因为这玩意儿“粮食”性质太浓!

  浙江的台州、温州两地,因为更南,所以更严格,想要海上运大豆,要一堆商行互保,官府才给票!

  一张票,只准运大豆100担!

  谁要违反,那就犯了重罪!

  豆粕油

  这“豆禁”甚至严到这种程度:道光时,运河堵塞,山东、江苏大豆没法南运,当地官员请求临时海运到上海,都要皇帝批准!

  说到这里,明白为啥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从海参崴开始,从东往西修了吧?

  它靠近东北啊!

  有海港条件啊!

  从那里开始修铁路,能赚大豆的运费,开建就赚钱,多好的事!

  然后,东北大豆就迎来了它的历史辉煌时刻。

  7

  1908年2月,英国籍轮船“格列聂斯克”号载着上百吨大豆由海参崴驶入伦敦。

  开启了东北大豆输入欧洲的历史。

  同一年,通过海参崴港,“数万担”东北大豆,运往伦敦,被抢购一空!

  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奇怪?

  直到今天,欧洲人都不怎么吃大豆,他们怎么这么喜欢东北大豆?

  因为工业革命之后,大豆就算不拿来吃,作用也太多了!

  它榨出的油,可以食用,可以当润滑油,还可以做肥皂……

  欧洲人之前做肥皂,用的是动物油,比大豆油贵多了!

  榨油后的豆饼呢?

  用途也挺大:可以拿来当饲料,也可以拿来当肥料!

  但以为光英国人喜欢东北大豆吗?

  不!

  当时还有一个国家,更喜欢东北大豆!

  德国!

  刚开始德国买东北大豆,是拿来榨油。

  而且为保护国内其它豆类种植,还规定只能榨油,并制订了高关税。

  但到1910年,它发现:这大豆的用途,实在太广了,要鼓励进口!

  为啥呢?

  它发现大豆的作用,和英国人发现得差不多,但要多上一项。

  德国人发现:东北大豆,可以用来制成人造黄油!

  让德国人营养条件更好!

  必须大进特进!

  1910年,德国进口3.4万吨;

  1911年,达到了6万吨;

  1913年,则是10万吨……

  然后没有1914年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海运被封锁了。

  但东北大豆的出口,没有因为战争,而缩减,反而增长规模更大!

  因为打仗了嘛!

  各国都缺肉类,都继续廉价蛋白质!

  怎么办呢?

  用大豆!

  所以当时欧洲参战各国,纷纷开发大豆新品,让它们吃起来,非常像肉!

  前些年,“人造肉”曾经火了一把,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一战时,它就火过!

  无非是不叫这名字而已!

  这里就列几个数字,说明当时东北大豆,究竟有多受欢迎:

  1909至1913年,东北年均出口大豆67.7万吨;

  1922年增加到89.5万吨;

  1923年实破120万吨;

  1927年高达160万吨……

  这还只是纯大豆的出口,如果算上豆油、豆饼,数量要大得多!

  到啥程度呢?

  东北军阀张作霖,就曾很豪气地,对手下讲:我东北光大豆出口,每年就赚3亿美金(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字,美国当年顺差才11亿美元),日本人要把我惹火了,我一夜之间,把它全端了!

  因为有了这笔很稳定的钱,在张作霖时,东北搞了很多工厂,钢铁厂、兵工厂什么的,有一堆;还办了大学!

  乱世中的一片荣景!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荣景的时间,实在太短暂!

  张作霖讲的那番话,很快就被日本人暗中知道了,后来在铁轨中埋炸药,暗杀了他。

  很快,又出现了两个国家。

  一个国家,最残酷地,破坏了东北大豆的生产基础。

  另一个国家,则夺走中国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的皇冠。

  这两国,是哪两国呢?

  我们明天接着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5 13:42 , Processed in 0.1406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