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8月20日【第2025-1315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当前国际局势,中国主动注入“变量”,对美、欧、俄围绕乌克兰问题展开的博弈产生微妙影响

  【新闻报道】

  8月19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总理府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

  【讨论纪要】

  ●特朗普精心策划,围绕俄乌停火问题的,由美、欧、俄三方一系列互动组成的所谓“俄乌停火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仍“只有封皮”

  “双普会”于8月15日当天匆匆举行,又于当天草草结束。8月18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欧洲多国及欧盟、北约领导人在白宫的正式会晤也已结束。有趣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看到各方发布会晤达成有关协议的正式文本或细节。

  “双普会”的本质是“明斯克协议2.0版”,在我们看来,俄罗斯基于“明斯克协议”的惨痛历史教训,俄方的要求恐怕不会止步于此。所以,“双普会”后,围绕乌克兰问题,尽管双方均表示“富有成果”,但终究未能就俄乌停火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也就不出人意料了。至于后续的美乌领导人会晤,或者美欧领导人会晤,让我们想起了此前欧美之间围绕关税问题达成的所谓“协议”,不仅没有相应的文本细节披露,更是引起一些欧洲国家的不满。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美日之间、美越之间。

  通过对“双普会”以及随后的美欧领导人会晤均未有正式协议及相关文本细节披露的情况来观察,在东方时事解读的看来,特朗普精心策划,围绕俄乌停火问题的,由美、欧、俄三方一系列互动组成的所谓“俄乌停火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仍“只有封皮”。也就是说,如果说其有内容的话,所谓“内容”就是“盲盒”——表面上看,里面什么都可能有,但实际上,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都没有。

  ●本质上是复刻美日、美欧关税协议之“老套路”、急于赶时间的特朗普应改名为“特着急”

  套路上和特朗普此前,先忽悠日本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再用美日达成的所谓“协议”忽悠欧盟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最后将两份所谓“协议”拿给中国看类似,特朗普这次恐怕也想如法炮制——围绕俄乌停火问题,先忽悠俄罗斯“达成协议”,再忽悠欧盟“达成协议”,最后同样将两份内嵌了“俄美关系得到缓和,欧美关系也得到缓和”的所谓“协议”拿给中国看。

  讨论到这里,我们建议,特朗普不妨改名字叫“特着急”:;着急稳住欧盟,让其不要在中东给他找麻烦;着急拿到俄乌停火协议、好讲故事;着急为访华搜罗、甚至凭空制造筹码;着急“印钱”、进而赢得内斗主导权;着急权利永固、进而财富永固。

  所以,对特朗普来说,尽管其本人发自内心的不想访华,但鉴于以上一连串的“着急”,前往北京实在不行,至少要最终确认在美国迫不及待地准备启动史无前例的、公开大规模“印钱”的问题上中国到底持何立场。

  讨论到这里,大家不免有所感慨,特朗普第二任期到今天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期间可谓“花活满天”,但似乎收效甚微。这让我们想起了8月8日,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电话会晤期间说过的一句话:复杂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

  ●“特着急”故技重施,用“盲盒协议”忽悠欧、俄的背后,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更加剧烈的美国内部恶斗即将到来

  在特朗普看来,“盲盒”没有什么不好的,一方面,“什么都可能有”足以勾引人们的浓厚兴趣,至少俄罗斯总统普京看上去很喜欢“盲盒”;另一方面,“盲盒”里“什么都没有”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或者说,正因为只有里面“什么都没有”,所以才可能“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至于装什么,对“盲盒”感兴趣的方方面面不妨先行“许愿”。

  但在我们看来,如上文所述,特朗普玩的不过是先忽悠俄罗斯“达成协议”,再忽悠欧盟“达成协议”,最后将两份内嵌“俄美关系得到缓和,欧美关系也得到缓和”的所谓“协议”拿给中国看的“两边骗”的“空手道”罢了。这一点已经成为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开启以来,至少在对外政策中,无论是传统安全层面,还是非传统安全层面和相关方“达成协议”的最大特征。

  俄方应该注意到了特朗普政府处理外事问题的这一“新特征”,所以,质疑是要提出的。面对俄方的质疑也许特朗普会说:不要太过注重细节,我们先“达成协议”,然后想办法共同对欧洲施压,迫使他们同意就可以了。对此,在俄方看来,第一,可以肯定,特朗普所说的都是“鬼话”;其二,如果特朗普真的这样操作,欧美关系只会变得更加复杂。但在特朗普看来,只要先把俄罗斯稳住就好,剩下的事情就是再编一套说辞忽悠欧洲就可以了。特朗普深知,围绕中东问题,尤其是乌克兰问题,俄美关系和欧美关系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关系,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拿着这两份“协议”前往北京。对特朗普和华尔街而言,只有尽可能的搜罗、甚至凭空制造筹码才可能从中国那里拿到期待中的“最好结果”——一个大大的、长长久久的“红巨星效应”。

  到此,我们不妨就今天前半段讨论的内容做一个小结: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在本质上是复刻美日、美欧关税协议之“老套路”,着急赶时间的特朗普用“盲盒协议”忽悠欧、俄的背后,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更加剧烈的美国内部恶斗即将到来。

  ●“8月20日前后”这个时间点,对于伊朗而言变得相对安全了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危险期”就此消失,只是后移而已

  需要补充的是,在“双普会”后,在美、欧、俄三方围绕乌克兰问题你来我往的背景下,“8月20日前后”这个时间点,对于伊朗而言变得相对安全了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危险期”就此消失,只是后移而已。

  对于特朗普的说辞,俄罗斯可以假装相信,但是,如果特朗普的说辞无法忽悠欧洲人,或让欧洲人感觉自己再次被骗,那么美俄之前达成的,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所有共识都将随之作废。在我们看来,如果围绕乌克兰问题美、欧、俄三方谈得不顺利,特朗普大概率还是会摆出一副随时再次军事打击伊朗的架势给对欧盟、尤其是中国进行讹诈。当然,在美国最终确认和中国到底谈得如何之前,或美国内斗处于失控边缘之前,伊朗总体上相对安全。透过特朗普复刻美日、美欧关税协议的“老套路”,再玩“空手道”,对俄、欧两边忽悠、两边骗的这个事实,这个事实再次强化了我们的这一观点。

  讨论到这里,我们倒是感慨,堂堂美国如今已经沦落到,特朗普和特朗普小集团为了赶时间,不惜系统性造假:美国的经济、金融、安全,甚至对外签署的政治协议等等均可以造假。欧洲出了个默克尔,美国出了个特朗普,这是国家信用彻底破产的典型代表。特朗普和特朗普小集团的这种做法,无异于,为满足一己私利,比如,如何赢得内斗,毫不吝惜地将美国仅存不多的国家信用当作“擦鞋布”频繁使用。对于这样的美国,对于这样的美国政府,对于这样的特朗普,俄罗斯和他们谈,又能谈出什么?就算谈出什么,普京恐怕也不会轻易相信。问题在于,对特朗普来说,最大的麻烦也许并不来自普京的质疑,而来自中国绝不会坐视特朗普如此大玩“空手道”。

  ●“第九条”意在提醒印方,不要再去做破坏两国关系,受域外势力挑衅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局面的事情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8月18日,王毅外长在新德里同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举行会谈。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了积极、建设性、前瞻性讨论。中印外长会谈期间达成10项共识与成果。

  有关中印两国外长会谈期间达成10项共识与成果的通稿报道篇幅较长,在这里我们不做全文引述,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前往外交部官网查阅全文。这里我们只是提醒大家注意“第九条”,其内容是:双方同意通过友好协商,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第九条”意在提醒印方,不要再去做破坏两国关系,受域外势力挑衅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局面的事情,否则,印巴冲突中的克什米尔空战就是前车之鉴。这一点印方一定切记。

  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印两国外长会谈期间达成10项共识与成果”,印方强调了其对中印双边贸易恢复正常化的期待,其中主要包括,请求中方就化肥、“三稀”相关制品和大型基础建设用工程设备,如,盾构机的对印出口管制。

  ●赔了夫人又折兵,有关印度方面向德国求购盾构机的一则趣闻

  说到盾构机,在这里不妨和大家分享一段趣闻。

  德国公司很有名,在生产盾构机领域,在印度向中国求购盾构机无门后,印度人找到了这家德国公司。由于成本和技术问题,这家德国公司拿到订单后,将生产转移到了中国,也就是中国生产,德国贴牌。印方当然是付了定金的,但印度人一向是打歪心思,尾款从大到小,从小到无。

  这次德国人较真儿,不付尾款不发货。这件事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当然,印度人还是想要多多少少抹掉一些尾款,盾构机很大,储存要花大钱,时间越长,德方损失越大,印度人坐等,拿到货了尾款就好说了,给你是情谊,不给是能耐。结果德国就是不发货,坚持要印度全款。

  结果,此时中美开始打贸易战,中方对“三稀”相关制品严格出口管制,盾构机用到了大量稀土制品,结果就被扣在了中国海关。印度修高铁,等着用盾构机,工程实在拖不过去了,于是印方打算付尾款,但没想到盾构机在中国手上。从印度和德国之间的问题,变成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这次王毅外长去了,盾构机大概率我们会放行,化肥出口也会相应恢复出口,至于“三稀”相关制品,民用的好说,但军用的恐怕不行,谁让此前印度有前科,倒卖稀土违反了中国相关的出口管制呢?

  ●在“中印两国外长会谈期间达成10项共识与成果”是否能最终落地的问题上,大家不妨观察两个指标

  需要强调的是,王毅外长本次访印意义重大。在我们看来,印巴关系缓和后,美国就没有借和巴基斯坦进行石油合作这件事在南亚地区,瞄着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等玩“一石数鸟”的切入点了。可以说,王毅外长访问印度“狙击”了美国的这一阴险图谋。

  印度当局,或莫迪小集团的抗压能力是有限的,特朗普如果下决心要引爆印度经济、尤其是金融,莫迪小集团很可能会“下跪”,所以,我们要打提前量,而印度方面之所以愿意配合,则需要因为想要借我们的肩膀扛住美国的压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中印两国外长会谈期间达成10项共识与成果”是否能最终落地的问题上,大家不妨观察两个指标:第一,围绕参加天津上合峰会,莫迪的行程是不是要调整?话说,盾构机和印度修建高铁有关,莫迪访问日本不就是打着谈高铁的旗号吗?如果印度执意这样做,那么中印合作含金量就会被中方质疑。此外,美国人也会密切观察。我们倒是无所谓,剩下的就看印度自己的承压能力如何了;第二,如果莫迪坚持不修改访日行程的话,那就观察印方围绕“9·3阅兵”的态度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点是参考指标,用来判断印方合作诚意,如果诚意不够,落实当然也会落实,但落实的效果几何就不好说了。当然,如果印方既修改了访日行程,又对“9·3阅兵”持积极态度,那中国对印度的好感度会提升一个层级。

  需要补充的是,王毅外长访问印度是中国主动瞄着当前国际局势注入“变量”的具体表现,也会对美,欧,俄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博弈产生微妙影响。只要美国拿不到对中国足够多的筹码,俄罗斯对美国的要价就会越来越高,这等同于变相提高了特朗普撒谎的成本,也提高了俄美之间媾和的成本。当然,我们并不依靠这些变化,我们什么都能面对,我们只依靠自己。

  ●要么就玩缓和模式的“以岛换岛”,要么就玩激烈模式的“以岛换岛”,如何选择,在你们

  我们注意到,近日,“向阳红10号”开进黄岩岛潟湖的相关新闻报道。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显然,中国在发出强烈信号:我们的052D型驱逐舰之前不是被擦伤了吗?(注,052D型驱逐舰很昂贵,是我们防止对方挑衅侵闯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052D型驱逐舰都亲自上场了,只能说明当时的局面非常激烈。对方大概率采取了“饱和性冲击”,舰体擦伤很可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基于经验总结,我们建议:其一,采取“关门打狗”的策略,放入12海里领海基线之内,对侵入敌对目标先行进行跨射警告,若对方仍不收敛,遂军事执法;其二,大量采取无人装备参与执法),那好,休怪我们开始对黄岩岛及周边地区进行地质科考,目的也不遮掩——随时准备填岛!如果相关方面毫不收敛、继续挑衅,填岛即可!或者说,准备执行“以岛换岛”!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之所以此前我们一直没有填岛,是有着通盘战略考量的:第一,黄岩岛周边地区地质情况复杂;第二,填岛土方需求量太大;第三,距离菲方口中的“巴拉望岛”很近,必要时刻可以“以岛换岛”。此外,必要时候收台也是一种“以岛换岛”,更可以达到“绝对控制南海”的目的。我们建议,瞄着菲方口中的“巴拉望岛”,也不妨玩玩坐滩、救援什么的游戏,顺势视情况而定,挖土回填黄岩岛。所以,提醒方方面面想清楚,要么就玩这种相对缓和模式的“以岛换岛”,要么就玩收台这种激烈模式的“以岛换岛”,如何选择,在你们。

  正因为黄岩岛没有填,所以美国对其西太战略一直抱有幻想,这就是对美帝“温水煮青蛙”。一旦黄岩岛被填,“南海大三角”随即形成。往小了说,绝对控制南海不在话下。往大了说,直接收台,游戏结束!此外,“以岛换岛”并不局限于黄岩岛、菲方口中的“巴拉望岛”和台湾岛,也可以在其它岛屿,比如,中业岛。所以,这次我们的“向阳红10号”去了就意味着上述我们讨论的可能的几种“以岛换岛”的模式、甚至直接收台都暗含其中,这让美、菲感到非常恐惧——他们不知道我们接下来要怎么玩!

  通过上述新闻及相关讨论,大家应该能更深刻感受到,我们的确在做最坏打算。一方面,对俄罗斯发出信号,你可以对美国继续要价、要高价;另一方面,也是善意提醒俄罗斯,是要试图通过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方式和西方做交易,否则,中国有能力让你们之谈的所有“成果”顷刻化为乌有。在客观上拉高俄罗斯与西方打交道的成本和“门槛儿”。

  MIT报告撕下美国AI泡沫的遮羞布!华尔街迫不及待开卖乌克兰重建债券

  【新闻报道】

  8月16日,面对世界银行估算的5240亿美元乌克兰重建市场,花旗集团率先布局,计划承销全球首只“债务换重建”债券。知情人士称,自去年底以来,花旗持续向潜在投资者进行推介这一产品。

  8月19日,美国科技股遭遇了数月来最严重一次抛售,这轮由AI热潮驱动的强劲涨势戛然而止。七姐妹齐跌,引发市场紧张情绪的是麻省理工学院(MIT)某研究分支机构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高达“95%的组织在生成式AI投资中获得的回报为零”,并且“只有5%的集成AI试点项目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价值”。

  【讨论纪要】

  美国科技股遭遇了数月来最严重的一次抛售,“七姐妹”齐跌,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并不感到意外。早在ChatGPT问世的第一时间,东方时事解读就明确指出,这种只服务于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生产的AI应用,其产生现金流方面的弊端早晚会暴露出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认为,服务于虚拟经济,只是AI技术及应用的一个很狭窄的方向,只有服务于实体生产的AI技术及应用,通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才能真正意义上产生财富。

  在以“DeepSeek+华为”模式为代表的中国AI技术及应用出现之前,围绕西方玩的那套本质是忽悠的AI讲故事还能维持,在那之后,尤其在市场重新认识到AI技术及应用的真正发展方向之后,他们开始出现盈利困难的状况,以至于很多投资者要求回报,急于收回投资,于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这些只服务于虚拟经济的AI应用不得不大幅进行收费。

  西方玩的那套本质是忽悠的AI,在目前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政策下,“泡沫”已经形成并处于顶部。如果想把“顶部”变为“阶段性顶部”,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正式“印钱”(注,以道琼斯为例,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已经非常高了,容量也非常大,想要在此基础上再往上推,需要的资金是海量的),无论是否争取到中国的默认。在他们看来,只要“印钱”,“红巨星效应”都会产生,剩下的只是“红巨星效应”大还是小,维持时间长还是短的问题。但在我们看来,这种设想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没有“意外”发生。

  所谓“意外”,我们不妨举例说明。在没有中国默许的情况下强行印钱,市场对“红巨星效应”的预期恐怕是另一番场景,首先一条就是,市场恐怕最先想到的是赚了钱后如何“迅速跑路”。随着这种恐慌情绪的聚集和蔓延,届时的“红巨星效应”会比相对安全情况下“印钱”催生的“红巨星效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持续时间上都会大幅缩水。以至于通过“印钱”烤制的“蛋糕”也仅仅是一个“小蛋糕”。而一个“小蛋糕”是无法有效缓和美国内部矛盾并平息内斗的。这就意味着,美国内部参与内斗的两方很可能“提前摊牌”。这个时候,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都将面对从“滑向深水区”迅速变为“滑至深水区”。再加上“拜登们”四处搞事情,极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尤其是金融局面进一步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红巨星效应”是否一定会出现,恐怕都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方玩的AI泡沫已经很难撑下去了,继续讲故事变得非常艰难。若想继续维持一段时间,必须“印钱”,所以华尔街很急,特朗普自然也就很急。至于乌克兰战后重建债券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其相关业务推进早就在进行,只是碍于俄乌战争仍在继续,其暂时无法变为“金边债券”,就算有朝一日俄乌战争停火了,规模也很有限,更何况,债券也需要“印钱”去买。

  回到中国股市,需要提醒广大投资者的是,我们提醒的一个情况终于出现了,A股上证大盘再创10年新高,但是交易量则连续3天缩减,这是非常明显的量价背离。正所谓“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再次强调,在目前不可预测的国际情势下,尤其是更加不可预测的美国国内局势下,我们认为,国家既不应、更不能在房地产泡沫尚未处理干净的情况下让股市大盘继续上涨、长时间使其位于3700点以上,从而让股市泡沫重现、形成“双泡沫”这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在我们看来,国家层面恐怕在近日就要针对股市发出相关信号了。未来一段时间,广大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美国内斗后续发展,因为其具有强烈的不可预测性,同时仍是推动国际局势后续如何演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中美围绕经贸问题到底最后谈得如何,美国是在得到中国默许的情况下开始“印钱”,还是在没有中国默许的情况下强行“印钱”,以及中美之间是否在传统安全层面出现摊牌性质事件之前,我们对于股市的相关看法仍暂不调整。

  美政府搞“国进民退”,要入股英特尔等芯片巨头

  【新闻报道】

  8月19日,特朗普政府考虑入股英特尔10%,或成最大股东。入股的方式是“补贴换股权”。而英特尔已通过《芯片法案》被安排获得总额约109亿美元的补贴。

  【讨论纪要】

  从字面上理解,美国政府要入股英特尔等芯片巨头,是美国政府当股东、美国财政部当股东,美国政府显然是在搞“国进民退”。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报道中提到了“入股的方式是‘补贴换股权’”。也就是说,补贴从原来“纯贴钱”变为“补贴换股权”。如果这些芯片公司不同意的话,那就把此前的补贴吐出来。问题在于,此前发放的补贴早已分红,退是退不回来了。所以,这种“补贴换股权”明显带有强制性质。

  尽管如此,但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对于这些芯片公司的高管们,以及所谓美国政府们而言,不失为一本万利的赚钱买卖:如果这些芯片公司此后的经营情况不断恶化,这些公司的高管们则早已分了补贴,“高位套现”了。如果公司破产了,损失由美国政府转嫁给美国底层百姓承担,至于这些芯片公司此后的经营情况好转,甚至因股价暴涨带来的丰厚利润被“转移”到哪里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会和美国底层百姓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芯片公司,高科技公司股市暴涨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尤其在特朗普那张极具“金融功能”的嘴巴的加持下。如果最后真的和中国谈好了,什么某某芯片公司全面恢复对中国芯片供应,什么某某高科技公司宣布全面和华为展开合作,天知道,到时候这些公司的股票会涨到什么地步。这其中,所谓的美国政府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还是收银员。关键在于,大家届时都有“大钱”要赚,如此一来,大家都是朋友,哪还有什么仇人?

  透过这件事,让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这一次,无论是否获得中国的默认,华尔街都会“印钱”、且心情之急切溢于言表。华尔街已经基本丧失了对美国金融市场的调节能力,无论是加息,还是降息都是死路一条。何能解忧?唯有“印钱”!届时,什么利率、什么通胀都不个事儿。所以,对于这次、或是最后一次赚钱机会,华尔街内部的很多人早已摩拳擦掌,他们信心满满,发誓要垄断所有可能的赚钱渠道。

  美国金融市场“空前繁荣”对中国也有好处,随着消费能力的恢复和提高,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大增。但是,中国不会无缘无故地默认美国金融市场“空前繁荣”。这就是目前中美之间围绕经贸问题要谈的核心问题。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对于中国对周边地区经济整合这一点美国方面是否还要阻拦?如果仍然不遗余力地打压、围堵,那中国凭什么默认美国金融市场“空前繁荣”?为什么不选择让美国的内部恶斗更加剧烈?

  某种意义上说,美国越是这样,中国越主动。在军事上,美国打不赢中国;在经济、金融上,美国更绕不开中国。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拖得越久中国的话语权就越大。在传统安全层面,本质上,西方已经输掉了俄乌战争;非传统安全层面,面对以“DeepSeek+华为”为代表中国AI技术及应用的迅猛崛起,美国人的“AI梦”就此破灭。现在,大厦将倾,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收拾细软”,准备跑路。至于“路在何方”?在我们看来,对于西方,最好的局面也不过是欧美平台“一死,一重伤”,他们可以转进到届时还存活的欧洲平台或美国平台。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转进至“一带一路”,前提是接受“基因改造”。但现在,似乎谈这些还有些为时尚早,无论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他们现在最关心的还是如何赚钱,如同喝水吃饭一样,这是刚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8 23:56 , Processed in 0.1093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