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徐倬迅:杠杆炒股,你永远赢不了的概率游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2017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指出永远不要用高杠杆投资股票。在信中,巴菲特还用伯克希尔的几次大跌为案例,教育大家为什么不要轻易加杠杆,他用亲身经历作为反面教材,希望给予大家警示。

  本文给大家解释交易中最基础,但绝大多数人都会忽视的两条问题,且这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问题分别是:

  1、为什么一定要有止损?

  2、为什么不能加高杠杆?

  让我给大家分析并探究一下这两个问题,大家可能就能理解“新手死于追高,老手死于抄底,高手死于杠杆”这句话了。

  上涨和下跌的非对称

  我们交易中经常会出现极端情况。我们时刻要思考,如果这个事情出现了坏的结果和可能性,你该怎么办?最坏的结果能否接受?

  大部分人在交易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想过要是出现了极端不利的结果应该怎么办。他们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会出现那个好的结果。但是事实上,客观世界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变化的。如果没有出现,他们就是麻木等待事情好转,其实就是一直扛。

  表现在具体操作上,绝大多数人的交易都是没有止损的,遇到亏损时就会坚持认死理,亏了就一直扛一直扛,最终可能要亏50%以上扛不住了,扛到麻木了,终于愿意割肉走人了。

  但下跌和上涨是非对称的。

  如果你腰斩了,需要未来翻倍才能回本。

  我列一张表格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下跌10%,需要未来上涨11%才能回本。

  下跌20%,需要未来上涨25%才能回本。

  下跌30%,需要未来上涨43%才能回本。

  下跌40%,需要未来上涨67%才能回本。

  下跌50%,需要未来上涨100%才能回本。

  如果有一项手段能够使得你输的时候少输一些,那么实际上他对你上涨的贡献是有乘数效应的。

  比如A输的时候因为止损做得好,最多输掉10%;而B输的时候止损控制的不好,最多会输掉20%。输掉10%涨回去需要11%,输掉20%涨回去需要25%。

  表面上两个策略的极端情况只差10%,但你涨回去需要的距离却差14%。积少成多的情况下,A的优势会被显著放大,即使两个人的胜率和盈亏比也是一样的,但因为A的止损比B做得好,最终A就是更有优势,更容易在市场中活下来。

  我们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A和B的胜率都是50%,他们平时喜欢满仓进出,盈亏比都是2:1。A的止损做的好一些,亏的平均跌幅是20%,涨的时候平均涨幅是40%,这是符合2:1盈亏比的。B的止损做的差一些,亏的平均跌幅是50%,涨的时候平均涨幅是100%,这也是符合2:1盈亏比的。

  假设A和B都进行了两次交易,胜率50%的情况下一次亏一次赚。

  最终A两次交易后的资产期望=(1+40%)*(1-20%)=1.12,相当于两次交易后A盈利12%。

  而B在两次交易后的资产期望=(1+100%)*(1-50%)=1,B相当于两次交易完全没赚钱。

  在一次次交易中,A和B的收益会被一步步拉开,A长期看一直在赚钱,B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而我这个例子中,他们都用的是2:1的盈亏比,但其实2倍的盈亏比已经是极好的策略了,我统计过自己策略的交割单,我的盈亏比也差不多是就是两倍,大部分人是做不到2倍的盈亏比的。而这个案例中,如果A和B的盈亏比没有到2这么高的水平,B会在一次次亏损中最终输掉全部本金。

  成功的交易者通过控制每一次的回撤,利用盈亏比一次次积累赚钱。

  只有合理止损,控制好每一次错误的亏的钱,才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止损的意义

  巴菲特曾经说过自己的投资原则有三条:“第一,不要亏钱;第二,不要亏钱;第三,永远记住前面两条。”

  巴菲特的这句话粗看其实是一句废话,但刚刚听我给大家算完这笔细账,大家才能多多少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金量。

  上涨和下跌的收益是存在非对称的。一旦亏损需要更多的盈利才能弥补,无形之中降低了你策略的盈亏比和最终收益率。

  如果你今天买的票涨停,明天这个票跌停,其实你的本金=90%*110%=99%,实际上你亏损了1%。

  如果你买的是20cm的科创板或者创业板,涨停赚了20%后,又立刻亏了20%,其实你的本金=80%*120%=96%,实际上你最终还亏损了4%。

  在盈亏比没有超过1的情况下,交易的越多,本金损失的越快,且你最终还完全意识不到这一点。

  如果你跌了50%,需要上涨100%才能回本。但大家都知道做到翻倍有多难,过程中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因为上涨和下跌的非对称性,一旦亏损意味着翻盘的难度大幅度增加。

  能不亏钱就不要亏钱,如果要亏钱,就尽量亏小钱去博大收益。放弃概率思维,用赔率思维去交易。

  止损的意义在于,不要让自己进入这个非对称的上涨下跌概率分布中。

  有时候宁可自己少赚一些,也不要下超过你损失能力上限的注,这样上涨的时候才能回本。每一把都控制好回撤、适度亏损,才能获得长期更高的收益。

  杠杆的危害性

  杠杆会进一步加剧上涨和下跌收益之间的非对称性。

  一般情况下,股票腰斩基本上也是等于爆仓了,如果你加了一倍杠杆,就是意味着本金归零,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你都不可能翻盘了。做期货的总是会出现杠杆率的问题,新手在高杠杆的情况下很容易亏完全部的钱。

  尤其是期货市场自带杠杆交易,如果在一次意外波动中你的最大损失达到了100%,那么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回本和翻盘。

  爱德华·索普用数学公式证明,投资者不能超过1.7倍杠杆。

  索普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论证后指出,对于一个永生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持续押注的金额超过当前资产的1.7倍,破产是肯定的。因此,过度使用杠杆是不可取的。

  这个证明过程出自索普写的《凯利公式在股票市场的应用》(The Kelly Criterion and the Stock Market》),我截取了其中的论证片段如下图,数学功底较好的小伙伴可以学习一下。

  如果看不懂也没关系,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加了1.7倍杠杆,实际上在跌59%的时候,你已经亏完了全部本金。考虑到杠杆还需要支付额外的利息,实际上可能别人腰斩的时候,你已经亏完了。

  大家做股票的可能知道,即使是腰斩,依然还是可以回来的。但如果你加杠杆亏完了,实际上根本没有翻盘的希望。

  杠杆会使得上涨和下跌的收益分布更加非对称!

  在加两倍杠杆的情况下,如果是一个跌50%后涨100%的盈亏比2:1的游戏,你在第一把就已经全部亏完了,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最终你心态也会失衡,因为当你被打爆仓的时候,这个趋势才刚刚形成,才开始大幅度上涨。

  因为杠杆会加剧盈利和亏损之间的非对称,即使原先能稳定盈利的高手,在高杠杆下也未必盈利。这是“高手死于杠杆”的主要原因。

  巴菲特虽然也带有杠杆,但巴菲特使用的是保险浮存金这个永续杠杆,他想用钱的时候可以随时调用。理论上这个杠杆是永续的,但即使是这样,巴菲特手上依然会持有大量现金。

  但即使是这样,巴菲特早年也吃过大亏。

  巴菲特曾经在早期买了大量美国国债,但在保罗·沃尔克时期美联储曾经加息到20%,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实际上持有国债的市场价值是下降的,这也是2023年在美联储加息时段硅谷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其实巴菲特当年就是另一个版本的硅谷银行,巴菲特持有的美国国债价值跌去一半以上,套了整整八年时间。当时读巴菲特年报的时候真的替他捏了一把汗,如果他用的不是保险浮存金这样永续的杠杆,可能我们就永远看不到伯克希尔现在的辉煌了。

  其实房子跟股票两种投资品本身的回报率其实是接近的,且房子自带杠杆,低位买房的人享受到了时代红利,享受了房子的价格上涨,但他们都忽略了这其中的杠杆。刚好我是五年前买的婚房,最近五年实际上房价整体可能跌了30%,如果你是三成首付的话其实首付基本跌没了,很多加了杠杆的人完全无法承受这个结果。只是好在房贷基本上是永续的,银行不会催你提前还款,所以你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个结果,但如果在期货市场上,实际上你已经亏完全部本金。

  房贷30年期、房子很少交易,这个杠杆本身的危害性是较小的。但如果房子像股票期货一样会随时兑现收益,相信我,很多炒房一族会很快亏完。

  除非你能确保你这个杠杆是永续的、制度化的,否则千万不要使用杠杆。

  写在最后

  医不叩门,师不顺路,卦不空出,道不轻传。

  我很少会这样劝大家,甚至到写了一篇长到大家看糊涂的文章。如果你什么都没记住,千万记住以下三点:

  1、一定要设止损。上涨和下跌是非对称的,过大的亏损会让你无法翻身,同等盈亏比的情况下,止损做得好的优势会不断积累。

  2、借钱炒股是大忌,尽量不要高杠杆交易。即使要用到杠杆,也要找永续杠杆。

  3、长期高杠杆必死,长期超过一点七倍杠杆是必然破产的,这本质是数学规律限制了你。

  本文给大家解释了止损和杠杆的内在逻辑,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不妨转给身边的朋友们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16 07:03 , Processed in 0.0781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