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3日,美国地区法官艾莉森·D.伯罗厄斯(Allison D. Burroughs)在一项裁决中要求美国特朗普政府解冻向哈佛大学提供的近22亿美元的联邦研究拨款,并撤销所有自2025年4月14日起根据资金冻结令和终止令对哈佛大学发起的资金冻结和终止。法官伯罗厄斯表示,受拨款终止而被迫停止的研究实际上与反犹太主义并无明显联系。法官还阻止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发出任何其他终止令、资金冻结令或停工令,或拒绝向哈佛大学授予未来的拨款、合同或其他联邦资金,除非符合美国《民权法案》第六章规定的终止联邦资金的程序要求。对此,特朗普政府表示将对这一“恶劣的决定”提出上诉。美国教育部(The Education Department)也表示不接受这一裁决。哈佛大学尚未发表评论。
研究对象为12 772名巴西成年人,平均年龄52岁。研究追踪了他们摄入7种常见于超加工食品(如汽水、能量饮料、酸奶和低卡路里甜点)的人工甜味剂的情况,包括阿斯巴甜、糖精、安赛蜜、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和塔格糖,平均随访时间为8年。研究者让受试者在研究开始时填写饮食问卷,详细说明过去一年的饮食情况。根据他们摄入的人工甜味剂总量,研究者将他们分为三组,其中摄入量最低组平均每天摄入20毫克,最高组平均每天摄入191毫克——比如191毫克的阿斯巴甜相当于一罐无糖汽水的含量。此外,受试者在研究开始、中期和结束时接受了认知测试,以评估记忆、语言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摄入人工甜味剂最多的人群在整体思维和记忆能力方面的衰退速度比摄入量最少的人群快62%,相当于变老了约1.6年。中等摄入量组的衰退速度比最低组快35%,相当于变老了约1.3年。而且,这一趋势仅在60岁以下的受试者中观察到,表明主要需要鼓励中年人减少使用人工甜味剂。不过,食品和饮料行业以及国际甜味剂协会(ISA)对研究结果表示怀疑,认为人工甜味剂的安全性已有科学共识,该研究只是观察性研究,只能显示统计关联,而非因果关系。因此,未来仍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人工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