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冰是一种非极性材料,无法在压力下发电。但研究人员发现,在任何温度下,冰都会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电荷,而在-113℃下,其表面还发现了一层薄薄的“铁电”层。这意味着冰可能有两种发电方式:极低温度下的铁电性,以及高达0℃高温下的挠曲电性。这一发现不仅让冰有了类似二氧化钛等电陶瓷材料的应用前景,也可能帮助理解雷暴中云层的带电过程,从而解释闪电的起源。闪电的形成是由于云层中冰粒碰撞产生电势,随后以雷击的方式释放,但由于冰粒不具有压电性,无法仅通过碰撞过程中的压缩产生电荷,因此过去其带电机制一直不清楚。但作者在研究中测量了一块冰弯曲时产生的电势,其结果与此前在雷暴天气中观测到冰粒碰撞结果相符。这项发现表明,挠曲电性可能是雷暴天气中闪电电势的一种来源。未来,研究人员希望能进一步利用冰的挠曲电性,来实现现实世界中的应用。(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研究团队设计了极其洁净的石墨烯样品,并追踪其同时导电和导热的特性。他们发现这两种特性存在反比关系,但威德曼-弗朗兹定律规定,二者应该成正比。但研究团队在低温下观察到该定律的偏差超过200倍,表明了电导和热导机制的解耦。而这种现象并非随机事件,事实上电导和热导都依赖于与电子运动相关的量子电导。这种奇异行为出现在狄拉克点上,此时电子不再以单个粒子运动,而是集体像流体一样运动。这种狄拉克流体的粘度极小,接近完美流体。这项研究表明,石墨烯是一种极其理想的研究电子奇异行为的平台。而石墨烯中狄拉克流体的存在也为制造高灵敏量子传感器带来了巨大的潜力。(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其会引起疼痛的皮肤疱疹,可导致长期神经痛、失聪、失明等严重后果。据《卫报》(The Guardian)消息,近期,首个全球系统性综述发现,接种带状孢疹疫苗对成人的心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18%。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大会上。